03.19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巴蜀地區四周有群山、大河之阻,境內則是一個土肥水美、物產豐饒的大平原,端的是一個四塞之國、天府之國,加上境內局勢相對安定,所以在王朝末季,經常是野心家意圖割據之地。在巴蜀地區割據建國的政權很多,但絕大多數以成都為都城,唯有明玉珍創建的明夏帝國卻在重慶建都。那麼,明玉珍到底是何許人也?明夏帝國的結局又如何?

明玉珍是元末湖廣行省隨州人,家中世代務以農為業。據正史記載,明玉珍“身長八尺餘,目重瞳子,素有大志”(見《明史·明玉珍傳》),似乎天生是一個要做大人物的料兒。明玉珍青年時正趕上元末大動亂,湖廣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在蘄水起兵並進攻四周州縣,而明玉珍為保衛家鄉,便集結鄉兵千餘人屯駐在青山,結柵以自固。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明玉珍銅像

兩年後(1353年),徐壽輝僭號稱帝,並派人招安明玉珍,後者被逼無奈,只好加入天完政權,在權臣倪文俊手下效力,並以元帥的身份駐守在沔陽。明玉珍效力天完政權期間,屢次與元軍交鋒,並在某次戰事中被射瞎右眼,由此得了個“明眼子”的綽號。

倪文俊因為沔陽連年遭受洪澇災害,軍糧不濟,便派明玉珍率軍萬餘人、船50艘,朔長江而上,到三峽一帶籌集糧草。與其他將領不同,明玉珍治軍嚴整,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由此得以屢立戰功並深受當地民眾擁戴,漸因軍功升遷至奉國上將軍、統兵都元帥,成為天完政權的骨幹。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徐壽輝畫像

明玉珍完成籌糧任務後,本打算率軍回返沔陽,但就在此時,重慶義兵元帥楊漢的部眾五千人前來投奔(楊漢此時已被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殺害),並以重慶防備空虛、蜀中內耗不已為由,建議明玉珍順流而上攻取重慶、進圖四川。明玉珍躊躇再三,最終在部將戴壽的鼓勵下,同意向川渝進軍。

情況果然如楊漢的部眾所言,明玉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取重慶,並生擒當年射瞎自己右眼的元將哈麻禿。明玉珍首戰告捷後,又繼續向蜀中用兵,在接連擊敗青巾軍首領李喜喜、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平章朗革歹、參政趙資等人後,順利地攻取整個四川。隨後,明玉珍又派軍四處攻略,掌控的地盤也越來越大。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陳友諒弒殺徐壽輝,自立為漢帝

就在明玉珍在四川等地攻略期間,天完軍大將陳友諒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殺死徐壽輝,並自立為漢帝。消息傳至蜀中後,明玉珍因平素與陳友諒不和,便迅即斷絕與他的關係,並在境內自稱隴蜀王。兩年後(1362年),明玉珍在大謀士劉楨等人的推戴下,在重慶自立為帝,國號大夏,史稱明夏(史上唯一在重慶建都的帝國)。

明玉珍稱帝后,致力於內政建設,將整個四川劃分為八道,設州縣官進行治理。不僅如此,明玉珍在劉楨的輔佐下,還廣設學校、開科取士,最大限度的吸收蜀中精英為其效力。同時,明玉珍又採取安集流民、寬徭薄賦的政策,由此使得蜀中日趨繁榮穩定,政權愈發深得民心。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明夏(藍色部分)與其他政權對峙圖

明玉珍在位4年時間便駕崩,終年才38歲,皇位由年僅10歲的太子明升繼承。明升即位後,由於年幼不堪治國,所以朝政便由母親彭太后執掌。彭太后治國期間,謹遵明玉珍的遺言,固守經營渝川兩地,堅決不肯向中原用兵,由是得以保障境內局勢穩定。

明升即位兩年後(1368年),已相繼吞併陳友諒、張士誠兩大勢力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並在同年底將元順帝驅逐至漠北,儼然已成為天下的“新主人”。明朝建立之初,由於集中精力對付元朝殘餘勢力,所以暫未對明夏用兵,而朱元璋派人勸降明升的舉動,也遭到後者的拒絕。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然而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螳臂當車”的明夏只能有一個結局,那便是走向滅亡。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大將湯和、廖永忠、傅友德等人進攻明夏,在連戰連捷的情況下,於同年六月兵臨重慶城下。此時,明升自知大勢已去,便只能率眾出降。至此,立國僅9年時間的明夏帝國覆亡。

明升投降後,攜全家遷往北京,並被朱元璋降封為歸義侯。次年,朱元璋將明升、彭太后等27人遣送至高麗,並要求他們不做官、不做民。明升一家到達高麗後,受到高麗恭愍王王顓的厚待,後者不僅將延安、白川兩縣賜予明升做食邑,還把松都(今開城)興國寺讓與他們作為邸宅,並配以大量的奴婢。

唯一在重慶定都的帝國,立國僅9年便滅亡,皇室後代如今散佈韓國

明玉珍的後裔每年都要從韓國到重慶祭祖

明升定居高麗後,娶總郎尹熙王之女為妻,並繁衍子孫後代至今(明升家族進入高麗後的情況,詳見於鄭麟趾編撰的《高麗史》)。有數據統計,明玉珍的後人絕大多數都分佈在韓國境內,人數多達4萬餘人。每年12月,在韓國的大量明氏後人都要到重慶祭祖,在當地也算是一大盛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