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寶寶剛開始長牙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

魯世榮


寶寶什麼時候長牙,見過出牙早的寶貝4個多月就開始長牙了,也見過出牙晚的寶寶,快一歲了才出呀。

寶寶出牙的時候常常伴隨著牙齦腫脹、口水多、心情煩躁、胃口變差甚至有的孩子會發低燒。所以在孩子出牙期,父母要多注意以下問題:

1.幫助孩子緩解牙床的不適

準備磨牙棒等堅硬的物品來幫助孩子緩解出牙的不適。出牙的時候孩子的牙床會紅腫不適,需要磨牙棒或者牙膠等來緩解。也可以把放在冷藏室中的毛巾裹在手指上,對孩子的牙床進行按摩,可以緩解寶寶的不舒服。

2.準備充足的口水巾預防孩子下巴長疹子

長牙期的孩子口水會特別的多,一定要為孩子準備充足的口水巾,隨時進行更換。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很容易讓寶寶的下巴被口水淹,出口水疹。口水巾最好每天進行清洗並且在太陽下進行暴曬來殺菌。

3.做好孩子會發燒的準備

有些孩子出牙前期會有持續的低燒,溫度不會超過38℃,孩子的精神狀況一切正常,這個時候父母無需過渡的焦慮,只要孩子狀態良好,只要為孩子做好物理降溫就好。

4.預防母乳寶寶咬乳頭

出牙期的母乳寶寶,因為牙床的不適,可能會出現咬乳頭的現象。這種痛母乳媽媽估計都經歷過,鑽心的疼。媽媽們最好做好準備,當被孩子咬了之後,千萬不要大聲的喊叫,因為孩子是因為不適咬的,媽媽的喊聲會嚇到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把手指伸進孩子的嘴巴中,停止哺乳,過上1分鐘重新開始哺乳,這樣重複幾次,寶寶很聰明,他會知道暫停哺乳是和咬奶頭有關。

5.開始幫孩子清理牙齒

當孩子長出第一顆乳牙的時候,父母就要開始護理寶寶的牙齒了。可以每次在餵奶後給孩子喝上一口水,或者用手指牙刷套來幫助孩子進行牙齒的清洗。也可以手指纏著紗布,蘸水來幫助孩子進行清理牙齒。

幫助孩子清理牙齒的目的是第一避免孩子長齲齒;第二從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長大後孩子就不會非常抗拒刷牙。

6.父母要準備好讓自己更有耐心

出牙期的孩子會心情煩躁,睡眠倒退,可能本來一晚上就一兩頓夜奶,一到出牙期夜奶頻次增加,孩子睡眠的質量也變得很差,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來陪伴孩子,可以白天多做戶外運動,消耗體力,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晚上的睡眠可以更好一些。

如果孩子睡眠倒退,父母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千萬不要因為休息不好發脾氣。

總之,孩子出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會斷斷續續的。不過當孩子過了一歲之後,這些出牙的症狀都會逐漸消失。


豌豆媽媽育兒


寶寶長到半歲左右就要出牙了,最早的是四個月就萌牙了,最遲的是十個月,一直到2歲半時出齊。小孩子的乳牙共有20顆,最早萌出的就是下排切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門牙。



那麼,寶寶要出牙了,應該注意什麼呢?

1.寶寶出牙的前幾天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比如哭鬧、口水增多、咬手指、睡眠不好、低燒、輕度腹瀉、牙齦腫大、煩躁不安等。一般來說,這種現象會持續三天,過後乳牙就穿破牙齦萌出了。



2.寶寶長牙齒後,媽媽就要培養寶寶在睡覺前不要吃帶糖分的零食了,因為糖類的零食在口腔細菌作用下會發酵產生酸性物質,容易使牙齒脫鈣形成蛀牙。

3.寶寶長牙後,媽媽要培養寶寶的正確睡眠姿勢,儘量不要讓寶寶偏向一側睡覺,長期睡一種姿勢會讓正常頜骨發育受到影響,形成一側大一側小,影響牙齒的發育。

另外,如果寶寶習慣叼媽媽乳頭入睡或者吸吮自己手指入睡也會引起牙齒排列不齊,導致牙齒的正常發育。



文海話育兒


寶寶剛開始長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寶寶出牙有早晚,最早4個月左右就開始萌出可愛的乳牙了,晚的也有八個月到一歲才開始出牙。

無論出牙早晚,寶寶只要開始長出第一顆牙,就要開始注意了。


寶寶出牙時口水會變多、牙床也會不舒服,有癢癢的感覺,因此會變得愛哭鬧,胃口可能也沒平時好,有些寶寶出牙時還會出現低燒的現象。

出牙期要注意:

1.用磨牙棒緩解牙床的不適。

寶寶出牙期,可能會通過吃手或者咬奶頭來緩解牙床不適,準備一款合適的磨牙棒或者牙膠很有必要。



2.勤換口水巾

寶寶出牙口水會很多,要及時更換口水巾,保持下巴乾燥清潔,可以有效預防口水疹。

3.勤測體溫

有些孩子出牙期會出現低燒情況,一般物理降溫就可以了。


4.清潔牙齒

寶寶萌出第一顆乳牙父母就要開始給寶寶清潔牙齒了,可以用紗布包著手指清潔口腔,也可以用手指套硅膠牙刷來清潔。

平時出完奶,喂兩口溫水也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作用。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我帶著小寶在樓下曬太陽,小鳳也抱著4個多月的男寶寶出來了。寶寶原本東看看西看看,玩兒得好好的,突然大聲嚷嚷。小鳳怕他喊壞了嗓子,說了他幾句,這下可好,寶寶大哭不止。她把寶寶豎抱起來,跟我說,再換個地方哄哄他。話音還沒落,小鳳“啊”地叫了一聲。


我忙問:“怎麼啦?”小鳳說:“這孩子,他咬我!這兩天也不知道是怎麼了,脾氣急,動不動就咬我一下子!”聽見小鳳這麼說,我問:“該不會是要長牙吧?”


寶寶在要出牙時,在小牙齒還沒完全萌出的階段會牙床發癢。因為牙樁子沒出來,或者很小,媽媽們沒留意,很可能沒意識到。

媽媽們有必要了解在這個階段寶寶會出現哪些特徵,心中有數了才能有效應對,幫助寶寶少遭罪。


1. 流口水

這個不難理解哦,很多寶寶在長牙期都會有這個狀況。口水啊,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麼多,從嘴角到下巴再到衣服前襟上全都是。如果你家寶寶喜歡在媽媽的臉上蹭來蹭去,那麼恭喜你,很可能你的臉上也會得到寶寶口水的“滋潤”哦。


不過,寶寶皮膚比較嬌嫩,有些寶寶如果下巴老是因為口水溼著還容易出現過敏反應,所以,口水巾一定要多備幾條、勤換著點。純棉、柔軟、透氣的材質對寶寶皮膚比較好。當然,這樣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寶寶這樣就不會弄溼衣服了,寶媽們省去了老給孩子換衣服的麻煩。


此外,為了讓寶寶的小臉光滑且滋潤,多給寶寶塗抹滋潤霜也是必要的。

2. 愛咬東西

這是寶寶牙床不舒服導致的。這時候,給寶寶囤的各種牙膠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如果暫時手邊沒有,安撫奶嘴也可以先給寶寶用。有些媽媽還為寶寶準備了硬度比較高的磨牙餅乾,寶寶啃咬著它們,看起來還很享受呢。


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牙膠等物件的乾淨。最好單獨放置,每天清潔。至於磨牙餅乾,有些寶寶往嘴裡放時還控制不好深淺,家長要注意看護,防止寶寶喂得太深出現乾嘔或吐奶等問題。


3. 情緒會受到影響,愛發脾氣,哭鬧增多

不少寶寶在出牙期都會因為不舒服有情緒波動。愛發脾氣,一點不滿意就哭得撕心裂肺,這種情況在我家小寶的身上是真實存在的。好在,我理解他。都是過程,都是過程。這樣跟自己說,當媽的就不容易跟著急躁了。


當寶寶犯脾氣時,可以看著寶寶的眼睛,跟他說:“我知道寶寶是因為長牙不舒服才這樣的,對不對?媽媽特別理解你,來,媽媽抱一抱”。然後,給寶寶提供一些選擇:玩一個新玩具,吃一個不同味道的磨牙餅乾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會慢慢轉移注意力,然後平靜下來。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得到了來自親人的溫暖回應,這也是寶寶在最初感受到的來自母親的共情和接納,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會對他們安全感的構建有很大幫助。

4. 吃奶時會咬到乳頭

有些寶寶在吃奶時會控住不住自己,有時會咬一下母親的乳頭。我家小寶就咬過兩次,可把我疼壞了。我當時忍不住叫了一下,小寶停下來,看著我。我跟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疼”,還給他示範,演示如何用嘴唇嘬。不知道小寶是不是聽懂了,就這兩次之後,他真的就沒再咬過我。


如果有寶寶咬住乳頭不放開的情況,寶媽只需要按住寶寶的下巴,稍稍用力,幫助寶寶鬆開。只要寶寶這樣做了,媽媽就暫停餵奶,整理好衣服。這樣多做幾次,寶寶就能把咬媽媽和沒奶吃建立聯繫,這種狀況就會緩解了。

5. 考慮寶寶是否需要補鈣

我家小寶是剛滿4個月就開始出牙了。上下牙各兩顆,一起萌出。那段時間寶寶睡覺也不安穩。到醫院體檢時,醫生建議我們給寶寶多補鈣,說寶寶在這個階段發育比較快,鈣一定要補上。還要多帶寶寶出去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有類似情況的,媽媽們也可以考慮,寶寶是否缺鈣?已經在補的,是不是補得不足夠?醫生可以為此提供專業建議。

最後想說的是,寶寶們長牙的時間可能有先有後,表現也會有所差異。

比如,我家老大老大是六個多月才出牙的,可小寶4個月就開始了;老大出牙時,口水特別多,可小寶基本不怎麼流口水,所以,我很感慨:同一個屋簷下,娃跟娃都還不太一樣呢。何況,還是別人家的娃呢?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比較,媽媽們就不容易焦慮啦。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育有一兒一女,獲多平臺原創邀約,用真實的養育經驗和走心的育兒思考,助力您輕鬆育兒。感謝您閱讀和轉發此文。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小公主變形計


萌牙期寶寶的表現:

一般寶寶從6個月開始萌牙,有的寶寶2~3個月就已經萌牙,也有寶寶到1歲才萌牙,這都沒有問題。

寶寶萌牙期,通常伴有口水大量增多、牙床紅腫、低燒(一般不超過38℃)、面頰泛紅、愛咬東西(包括咬奶頭)、情緒暴躁、睡眠不佳等表現。


寶寶萌牙期如何護理?

寶寶萌牙期的口水增多,要預防寶寶患上“口水疹”,注意用軟一點的純棉毛巾或者紙巾輕輕蘸去口水,不要用力擦拭。

寶寶患上口水疹,可以用凡士林塗抹,或者用嬰兒潤膚霜塗抹,並保持創面的乾爽即可。

哺乳期媽媽遇上萌牙期寶寶,該怎麼辦?

寶寶萌牙期因為牙齦腫痛帶來的不適感,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咬到媽媽的奶頭,讓乳頭皸裂或流血,這給哺乳期媽媽帶來很多煩惱。該怎麼辦呢?


一、不要終止母乳餵養。

寶寶萌牙時一般都在6個左右,有些媽媽認為寶寶6個月長牙了可以正常吃飯了,母乳已經沒有營養了,應該給寶寶戒奶了。

其實以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母乳,永遠都是最適合寶寶的食物,即便是寶寶2歲之後,母乳中的抗體、活性因子、和各種營養物質都是任何奶粉或輔食都無法比擬的。

二、給寶寶餵奶前的準備:

1,給寶寶餵奶前,趁寶寶遊戲或玩耍的時候,給寶寶準備磨牙棒或磨牙玩具,讓寶寶緩解萌牙帶來的不適。

2,餵奶前給寶寶用冷熱水交替洗臉,並按摩寶寶臉部肌肉,特別是上下頜骨的位置。


三、如何預防餵奶的過程中被咬?

1,觀察寶寶是否吃飽了。一般寶寶飢餓的時候都會大口含住整個乳暈,並有明顯的吞嚥動作。如果寶寶吞嚥動作減緩或者光含著奶頭沒有吞嚥動作,就要考慮拔出奶頭以免被咬了。

2,用手托住寶寶的下巴,讓寶寶吃奶更舒服,可以預防寶寶咬奶頭。

3,如果寶寶咬到奶頭,寶媽一定不要大聲尖叫,這樣寶寶以為很好玩下次還會咬;也不要大聲訓斥,以免嚇到寶寶。


4,寶寶咬到奶頭及時捏一下寶寶的鼻子,或者將寶寶頭部托起靠近媽媽的乳房,這樣寶寶就會停止咬奶頭的動作。

5,如果寶媽實在無法忍受寶寶咬傷奶頭的疼痛感,也可以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到奶瓶裡再給寶寶餵奶。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我們都不建議終止母乳餵養。


爸爸不講理


當寶寶開始冒出可愛的牙齒時,父母們都感覺到高興,這代表著寶寶可以添加輔食了,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高速成長階段,那寶寶在長牙的時候有什麼注意的問題。

1.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習慣。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以後都給寶寶清潔口腔,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

2.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是寶寶會感到不開心或者煩躁,爸媽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溼潤的紗布,放入口腔的口中摩擦牙齦,這樣會對他有所幫助。

3.嬰幼兒出牙時,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流口水等不適感,從而不鬧不休買這個時候媽媽應該給寶寶更多的安慰。

4.出牙前2個月,寶寶會流口水,觸摸牙齦的時候有牙尖樣硬物感,應給小孩戴上頸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