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帝國軍人的噩夢——大盤雞DP-28輕機槍


DP-28輕機槍是前蘇聯捷格加廖夫主持設計的,1926年設計定型,1928年裝備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DP-28在使用中發現,該槍連續射擊後,槍管發熱致使槍管下方的復進簧受熱而改變性能,影響武器的正常工作。後將復進簧改放在槍尾內,於1944年重新定型。

DP輕機槍由蘇聯軍械師瓦西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傑格佳廖夫設計研製,是完全由蘇聯製造的最早的輕機槍之一,並於1927年12月21日替代“馬克沁-託卡列夫”機槍裝備工農紅軍。DP輕機槍配用彈種也為7.62×54mm的槍彈。

DP-28由科夫洛夫工廠生產。1928至1929年DP輕機槍曾被裝備在裝甲車、坦克及飛機上。此類機槍共生產有70多萬挺,也曾被廣泛用在衛國戰爭中。第一批DP輕機槍配置圓盤式彈盤。戰爭結束後,在DP輕機槍的構造基礎研製出採用彈鏈供彈的RP-46式連用機槍。

蘇聯原創DP機槍在衛國戰爭結束後從蘇聯武器裝備中退役,但至今在局部地區衝突中仍有被使用。 DP-28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結構簡單,全槍只有65個零件,製造工藝要求不高,適合大量生產,而且槍的機構動作可靠,但質量太差。

DP-28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閉鎖機構為中間零件型閉鎖卡鐵撐開式。閉鎖時,靠槍機框復進將左右兩塊卡鐵撐開,鎖住槍機。採用彈盤供彈,彈盤由上下兩盤合攏構成,上盤靠彈簧使其迴轉,不斷將彈送至進彈口。

DP-28彈盤平放在槍身的上方。發射機構只能進行連發射擊,有經常性的手動保險。槍管與機匣採用固定式聯接,不能隨時更換。槍管外有護筒,下方有活塞筒,內裝活塞和復進簧。槍身的前下方裝有兩腳架。

DP-28瞄準裝置由柱形準星和帶V形缺口照門的弧形表尺組成。準星上下左右均能調整,兩側有護翼。表尺也有護翼,該護翼兼作彈盤卡筍的拉手。

DP-28,最大射程為3000m表尺射程為1500m,有效射程為800m.戰鬥射速為80~90發/min,採用連發方式,採用47發彈盤供彈,全槍長1270毫米, 全槍重9.1千克。

DP-28是一款堅固可靠的輕機槍,為蘇聯步兵提供了靈活的火力支援,彌補了蘇軍沉重的馬克沁M1910和郭留諾夫機槍機動不便的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