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安徽亳州:探索多元形式機制化解基層矛盾

亳州市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學習借鑑“楓橋經驗”,健全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參與的新型村居治理體系,促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督,積極探索信訪矛盾多元化解和鄉鄰制約新機制。

建立村民議事廳,多元化解群眾信訪難題

蒙城縣漆園街道通過“三個三分之一”工作法,建立村民議事廳,實行村為主工作機制。村民議事廳成員採取三個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成員由申請議事村民的親友團組成;三分之一由所在村民組的鄉賢能人、黨員等組成;三分之一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和鎮信訪辦、農合辦、民政辦等相關工作人員組成。

村民議事廳明確議事範圍,將農村低保申請、危房申請、村級“三重一大”等事項列入進去,村裡的事由村民自己當家作主,按照議事制度,大家事大家議,議事決策過程公開透明、結果公平公正,接收群眾監督和鄉鄰輿論約束。力求做到讓議事結果都心服口服,不會在背後議論,更不會站在對立面,減少了矛盾和問題隱患;同時讓村民在參與議事決策的過程中,也瞭解到相關政策法律知識,更加有利於政策的落實。

設立鄉賢參事會,助推化解鄰里矛盾糾紛

蒙城縣王集鄉設立鄉賢參事會,實行“六事”工作法,把村裡的老黨員、老教師、老模範、老幹部、復退軍人、經濟文化能人等,吸納到村裡的鄉賢參事會里來。日常鄰里糾紛及群眾反映訴求,通過鄉賢運用道德、習俗、倫理的力量,調節關係、化解矛盾。截至目前鄉賢參事會已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00餘起。

為此,當地還專門建立了鄉賢館。鄉賢館一樓為展示廳,主要講述王集鄉賢故事,全方位展示鄉賢在發展王集進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鄉賢館二樓為議事廳,是鄉賢們參與事務管理、化解矛盾糾紛的辦公場所,廳內牆上掛有網格建設、鄉賢“六事”工作法等宣傳圖版,更能深層次瞭解鄉賢參與管理的程序及標準。鄉賢參事會議事過程和結果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有效實現了事心雙解或群眾制約。村民自治鄉賢助推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讓蒙城縣初步實現了“鄉賢”助和諧、“鄉賢”為民生、“鄉賢”督民風的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