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臺東舊事:臺東五路,聖清宮(胡三太爺廟)傳說

臺東聖清宮(胡三太爺廟): 位於臺東五路、六路之間,臺東小學之東南面,西北面臨昆明路,東南面菜市路。

臺東最初的村莊就是楊家村,居民的祖先從雲南長途跋涉來到青島,遷移的過程中所遭受的苦難,楊家村人都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不知道是不是基於這種心理,楊家村的人對敬神拜佛特別虔誠。那時臺東五路有座胡三太爺廟,每年正月初三,楊家村的人必去胡三太爺廟進香。

臺東舊事:臺東五路,聖清宮(胡三太爺廟)傳說

聖清宮是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創建,正殿供太上老君,東殿供財神爺,西殿供呂祖。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由於呂祖殿及其廂房及其破舊,曾經集資重修,重修後,殿宇庭院之規模壯觀。

在解放後的五十年代,為解決校舍的不足,利用廟堂的地方,劃給了臺東五路和臺東六路小學,五十年代拆除廟宇的時候,僅僅留下了一棵百年白果樹還表明胡三太爺廟曾經存在過。

拆除廟前裡面有個楊姓道士,為人憨厚慈祥,鄰居之間很和諧,誰家的孩子有個小病小災的還都去找他給看看,拆除後他的道士身份也被剝奪了,為了生存,街道辦事處安排他到街道的一個服務站工作,過起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孑孓一人到了終生。

胡三太爺、胡三太奶,在眾仙家中,道行最深,他們察人間善惡,悉百姓禍福,保家宅平安。胡三太爺、胡三太奶仁厚慈善,道行高深,解災滅難,化險為夷。丈義疏財,有求必應,是為保家之仙,青島許多地方信奉胡三太爺。

臺東舊事:臺東五路,聖清宮(胡三太爺廟)傳說

《青島市志》的《嶗山志》人物部分,關於胡三太爺做了如下介紹:

胡嶧陽,民間訛傳為立陽、玉陽、維陽,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嶧陽,號雲嶼處士,清即墨城陽人。約生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少年時就讀於窪裡、慧炬院,清順治十年(1635年)16歲應童子試時,守門人強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法是終生不應試,以後設館授徒為生。

胡嶧陽生有異稟,精研《周易》,於濂洛之學別有微契。家貧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瓦牖,悠然自得。雖雅工制藝,但視進取之途泊如也,唯與老山百福庵蔣青山道長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經徵實》、《解指蒙圖說》、《柳溪碎語》、《寒夜集》等。現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語》,《柳溪碎語》手抄本為70頁,共1萬6千字。胡嶧陽卒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死後,胡氏族人尊為十世祖,並在流亭村建胡嶧陽祠堂,堂內掛對聯一付,上聯為:“儒也為儒,仙也為仙,精神與墨水同長”;下聯為:“歉而不歉,亂而不亂,唯居之嶗山最穩”。

民間傳說他曾經預言“嶗山永遠不會有洪澇地震等災害”,還說“千難萬難不離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