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發生在劉備與呂布反目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夏侯惇、夏侯淵、高順和曹性。原文如下: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曹操)即命夏侯惇與夏侯淵、呂虔、李典領兵五萬先行,自統大軍陸續進發,簡雍隨行。早有探馬報知高順。順飛報呂布。布先令侯成、郝萌、曹性引二百餘騎接應高順,使離沛城三十里去迎曹軍,自引大軍隨後接應。玄德在小沛城中見高順退去,知是曹家兵至,乃只留孫乾守城,麋竺、麋芳守家,自己卻與關、張二公,提兵盡出城外,分頭下寨,接應曹軍。卻說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便挺槍出馬搦戰。離順迎敵。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惇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惇不捨,亦繞陣追之。陣上曹性看見,暗地拈弓搭箭,覷得親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撥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槍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夏侯惇既殺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從背後趕來,麾軍齊上,曹兵大敗。夏侯淵救護其兄而走。呂虔、李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呂布令高順和張遼等人進攻駐紮小沛的劉備,劉備連忙派簡雍向曹操求援,曹操隨即派出夏侯惇和夏侯淵前去救援。在兩軍的交鋒中,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的左目,夏侯惇拔出眼珠吞下,將曹性刺死。不過,高順率部掩殺,夏侯惇兵敗而回。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拈弓搭箭”, 意為一手握弓,一手將箭放在弦上,準備發射。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小說中提到的夏侯惇被射中左目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不過在具體時間上卻有著很大的差異。據《三國志·夏侯惇傳》載:“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徵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按照這段記載,夏侯惇負傷的時間應該是在兗州之戰期間也就是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而並非是小說所言的呂布控制徐州之後。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除此之外,小說中提到的夏侯惇負傷後刺死曹性一說,也並非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記載,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部將郝萌背叛呂布,率部包圍了呂布的住所。此時的曹性雖是郝萌的部下,卻堅定地站在了呂布一邊。在平叛的過程中。郝萌刺傷曹性,曹性這忍痛砍掉了郝萌的一條胳膊,呂布事後對曹性大加讚賞。因此,夏侯惇也就不可能在兗州之戰時將曹性刺死。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高順,不僅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呂布手下的一員猛將。據《三國志·呂布傳》注引《英雄記》載:“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呂布縱橫中原多年,戰績斐然,靠的就是高順統率的這支陷陣營。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小說作者並沒有在《三國演義》中提到這支精銳。同時,儘管高順多次與劉備、曹操有過較量,但基本上都是一帶而過。不過,作者在對高順這一人物進行描述時,有一點還是引起了不少三國武評愛好者的關注,這便是高順的武藝。


高順多次與劉備和曹操交戰,個人武藝如何,答案並不複雜


在《三國演義》當中,高順上陣與其他武將單挑的場面很少。在小說第十二回中,高順與侯成一起雙戰典韋。小說這樣描述到:“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而在第十八回中,高順才出現了僅有的一次單挑,對手是夏侯惇,“兩馬相交,戰有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以夏侯惇在小說中的武藝,十幾個回合敗給呂布,在小說中只能算是二流武將。而高順的武藝明顯不如夏侯惇,因此他也最多也只能在二流武將中排名靠後。不知各位對於這個排位有何意見?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