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自公元1636年開始,滿洲在幾十年的鞏固下皇太極將國號改為“清”,並向天下宣佈正式稱帝。在解除朝鮮的後顧之憂後,開始與大明激烈爭奪遼西走廊。即“寧錦防線”,而全力攻打錦州是皇太極最為重視的關鍵性目標。也正因此將二十八歲的吳三桂推向了歷史的舞臺,並在那個撕裂的年代,他扮演了關鍵性的人物。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皇太極畫像

吳三桂,在崇禎初年中了武舉之後,便承襲其父職務,官至都督指揮,繼而又擔任遊擊,副將。崇禎十二年(1639)總督洪承疇將其升任遼東團練總兵官,此時吳三桂才二十八歲。一場決定明清生死存亡的松錦之戰徹底將吳三桂推到前臺。三年後,當主帥洪承疇被俘,松錦之戰以大明王朝徹底失敗告終。而這次戰爭的失敗卻給吳三桂本人帶來了官階上的飛躍,不久崇禎任命他為遼東提督,“三桂既加提督,則主客援兵皆聽提調。”《明清史料》彼時,三十一歲的吳三桂開始統領遼東兵馬,成了寧遠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吳三桂本人“居耳隆準,無須,瞻視顧盼,尊嚴若神“。”“延陵叫將軍美鳳姿,善騎射,軀幹不甚偉碩而勇力絕人。沉鷙多謀,頗以風流自賞。”此刻雖然大明王朝在清軍強勢攻擊下顯得岌岌可危,但吳三桂卻意氣風發,打算做扶大廈將傾的中流砥柱。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吳三桂畫像

由於他的地位和能力,吳三桂已經進入清朝招降戰略的視野。

此前在一年多的圍困的較量下,皇太極的屯田獲得了大量糧食和物資,而明朝的錦州城內已經是“城內糧盡,人相食,戰守計窮”。終於不戰而城破,主帥洪承疇在逃跑時“馬失前蹄”被俘。洪承疇被俘後,錦州守將祖大壽,便走出內城,率眾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繼落入清軍之手,明軍的錦寧防線,實際上已不復存在。此後皇太極便對這個多次投降而又逃跑的祖大壽和洪承疇進行“誅心”。當時多數滿洲人要把他處死,但皇太極卻並不同意,最終換來祖大壽的徹底投靠。而面對洪承疇時皇太極頗費精力。一開始,他堅決不降,並破口大罵,一心求死。皇太極派范文程作思想工作,依舊罵不絕口,當時房梁有積塵落到他的衣服上,他多次將塵拂去。范文程回來報告皇太極說:“洪承疇不會死的,他如此愛惜衣服,更何況對自己的生命呢!”於是皇太極親自去他住的地方,脫下自己身上的貂裘大衣給他穿,慢慢問道:“先生不會感到寒冷吧?”洪承疇茫然望著皇太極,許久感嘆說:“真命世之主也!”於是叩頭請降。《清史稿》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洪承疇

吳三桂簡直不能相信洪承疇會投降,而此刻深得大明倚重的吳三桂的字典中還沒有“投降”這個詞彙。倒不是這個人有多麼的正氣凜然,而是他的志願和夢想一直都是“世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吳逆始末記》此時他該得到的都已經得到,大明對他真心不錯。此外,千百年來所形成的華夷之辨在吳三桂這裡已經根深蒂固,大明王朝雖然風燭殘年,但對僅佔據東北一隅的清朝來說,依然不失君臨天下之勢,然而接下來的事態發展讓吳三桂開始猝不及防。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進入北京,大明突然壽終正寢,此刻吳三桂卻成了崇禎最後封賜的“平西伯”,但是進京勤王已經為時已晚,於三月二十二日退守山海關,開始了他一生矛盾複雜,而又富於戲劇性的歷程。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形勢圖

投降清朝,雖然也是一條出路,他的老上級洪承疇,舅父祖大壽還有昔日的同僚都已經在清廷供職。當清人的招降令發來後,吳三桂想都不想立即明確拒絕。從崇禎五年,他隨父出征,剿平山東孔有德叛亂,後來鎮守杏山堡要塞,初創多爾袞,挫傷一直耀武揚威的清軍銳氣。崇禎十年,他獨軍押糧,解救錦州困成之危,在寧遠攻戰中,他擊敗輔政王濟爾哈朗,“以清兵仇殺多次,不欲返顏”。《平吳錄》對清人來說,吳三桂確實是“勞我士馬,遲我時日”,因而吳三桂不得不擔心,此時“雖降亦不足重矣。”此時他如同喪家之犬帶著大明最後的精銳部隊搖擺在破碎的山河之間。

明朝覆亡的第十天,吳三桂收到了李自成封他為侯的信函,並帶來四萬兩犒師銀子,還有他父親吳襄的一封信。

吳三桂的命運曲線非常有趣,他的官階升遷均在非正常時期進行,如同爭搶的一枚重要棋子,一時之間讓他的身價倍增。這個對家庭、愛妾陳圓圓眷戀的男人終於作出了自己的抉擇,從多種角度來看,投降李自成是吳三桂“性價比”最高的一方。然而此後的劇情陡然發生變化,自己心愛的女人陳圓圓竟然被“權將軍”劉宗敏霸佔,“三桂引西兵,之灤州,聞其妾陳為自成將劉宗敏掠走,怒,還擊破自成所遣守關將。”《三垣筆記》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陳圓圓畫像

這個女人在吳三桂的情感世界裡十分重要,雖然遠在前線,他卻不時給他父親寫信問:“祈告陳妾,兒身甚強,囑伊耐心。”“陳妾安否?甚為念。”這個馳騁沙場的男人,只要一提起陳圓圓馬上變成柔軟的一團泥。李自成不僅挑戰了他的底線,傷害了他的感情,在根本上破滅了早年的所有的人生最現實最物質的夢想。“大丈夫不能保以女子,何面目見人耶?”《庭聞錄》此時的吳三桂精神崩潰,變成了一頭瘋狂的獅子,在動員將士時說:“不殺權將軍,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釋。”於是,在國破山河在之際,他義無反顧地選擇“衝冠一怒為紅顏”。

順治元年(1644),攝政王多爾袞已經瞭然這個棋盤的走向,以頗為同情的口吻對吳三桂再次送來橄欖枝。這時山海關已經被李自成大軍圍困,不光帶了六萬大軍,而且還帶來了吳三桂的父親。李自成希望他考慮一下吳三桂多年來的“孝子”招牌,然而吳三桂卻早已做好全面準備,為了陳圓圓,他決定放棄整個家族,在給李自成的回覆中這樣寫道:“父既不能為忠臣,桂亦安能為孝子?桂與父決,請自今日。”

吳三桂“多血質”性格下的衝動人生,最終將整個江山送給清朝

吳三桂影視形象

吳三桂在戰場上依舊風采不減,“三桂悉銳鏖戰,無不以一當百。自成益驅群賊連營進,大呼,伐鼓震百里。”法國傳教士百晉在《康熙帝傳》中尖銳指出清朝入關的偶然性:“事實上,韃靼人在征服帝國過程中,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而是漢人互相殘殺,加上漢人中最勇敢的人,反而為了滿洲人去反對他們本民族而戰。” 這隻說了某種情形,而非事實的全部,吳三桂從始至終都是為了自己“娶妻當為陰麗華”而戰,這是他最大的夢想,當所有破滅後,他就到處撕咬,讓那段大明的黃昏為之滴血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