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经历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集中于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平台级项目上。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工业企业完成智能转型升级,本质是用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服务。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能简单复制互联网产业,应当从理解工业出发,利用工业PaaS和工业SaaS支撑高质量、智能化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政策加持,需求驱动,工业互联网是科技新基建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频出,纲领性文件出台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从最初的论证阶段逐步进入到国家引导阶段,各类创新工程,测试床项目陆续发布。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中将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5G共同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随着“科技新基建”的持续升温,工业互联网领域后续政策可期。

工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由于过去的工业软件、数据产品等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了相关信息化产品在工业企业的推广。现阶段,监控生产、提升效率成为企业主要诉求,也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最明显的应用成效。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领域热度居高不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者逐步增加,已经有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在经历多次迭代后,开始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工业互联网进入实质性的落地阶段,空间广阔

工业互联网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网络层和平台层快速发展。网络层,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快速推动,已经初步建立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平台层,企业上云推动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而需求驱动的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由于存在稀缺性,加大了竞争优势,积累到一定数据量后有望实现平台级发展,市场空间仍然广阔。

1.工业互联网是什么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从定义上来看,工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形成的新领域、新平台和新模式,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链接的是人、数据和机器,是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工业4.0、智能制造等环节的创新和研究纷纷集中于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平台级项目上。根据咨询机构IoTAnalytics的统计,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预计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6.44亿美元。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工业企业完成智能转型升级。根据工信部《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概括为三大体系,即:网络、平台和安全。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三层级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从工业企业智能转型升级角度来看,首先要做到网络层的互联互通,对内实现统一接口,打通信息孤岛,对外扩大互联网骨干网覆盖范围,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泛在互联与数据畅通提供保障。其后利用平台级服务能力,辅以安全保障,方能实现企业的智能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用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服务。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承载了大量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字化模型。这个数字化模型是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等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用的组件。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封装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的知识库,作为连接企业IT和OT的核心,以代码和信息技术的形式将行业理解和一线生产的经验固化下来,成功解决了制造企业内信息化与生产分离的情况,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整个工厂端或工业生产端的控制大脑。有了边缘侧和网络层收集来的数据,加之以PaaS层的数字化模型,即形成了“数据+模型”的服务。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于理解工业,落点在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核心是用数据+模型做服务,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

2.工业互联网从工业出发,以工业立身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能简单复制互联网产业。在工业互联网概念提出的初期,是“互联网”+“工业”,还是“工业”+“互联网”的讨论一度非常激烈。自移动互联时代以来,我国的互联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互联网相关产业空前繁荣,“互联网+”也一度掀起改造传统行业的浪潮。然而,互联网思维不是万金油,工业领域与C端消费产业不同,其复杂程度、历史积淀均是消费互联网所涉及的领域所不可比拟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数字化企业、互联网思维能够改进的部分,但更多涉及工业机理和模型的内容是简单的互联网算法所无法解决的。换言之,凡是涉及信息流的工业领域,特征是数字化和共享,互联网思维适用。但是,工业是实体经济,没有物质产品就不叫工业,所以,凡是涉及物质产品和非共享信息的领域,互联网思维失效。

工业互联网从工业出发,以工业立身。国家发展工业互联网,从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制造强国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互联网作用是一种基础设施,是一类工具,是配角,不是主角。构建制造强国现代工业体系,既要有互联网视野,也要有信息技术视野,更要有工业发展视野,将三种视野深度融合,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工业由大变强,才能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技术、一种模式,是从工业角度出发的结合各种各样现代化技术的综合体系。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使命是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制造业由大变强,是为了中国工业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个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和带动互联网发展都是副产品,不是主题。因此我认为,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巨头,传统软件企业,还是传统工业企业,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不管是从工业向互联网融合,还是互联网向工业渗透,最终必须打造以工业为基础的平台和应用,才能够从概念走向落地。

3.工业互联网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

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层级中,平台层是核心。在工信部信软司组织编写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中,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给出了三个层级,分别是:数据采集(边缘层)、工业PaaS(平台层)和工业APP(应用层)。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PaaS是可拓展的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层(即工业PaaS)的建设主要是构建一个可拓展的工业操作系统,为工业APP的开发提供基础平台。由于一般企业现有各类工业软件格式大多不统一,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层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整合现有生产端的MES、ERP乃至CPS等实时数据(边缘层采集),统一汇总分析(平台层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提供实时监控、生产管理、能效监控、物流管理等多种生产运行管理的核心功能(百万工业APP应用),实现整体产业链工业化、信息化融合。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工业PaaS和SaaS支撑高质量、智能化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从实践上来看,当把来自于机器设备、业务系统、产品模型、生产过程以及运行环境中大量数据汇聚到工业PaaS平台上,并将技术、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也沉淀到平台上以后,只需通过调用各种数字化模型与不同数据进行组合、分析、挖掘、展现,就可以快速、高效、灵活的开发出各类工业APP,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研发设计、生产设备优化、产品质量检测、企业运营决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多种多样的服务。

工业互联网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连接海量设备,自身承载工业经验与知识的模型,向上对接工业优化应用,是工业全要素连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驱动着先进制造体系的智能运转。从微观角度,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和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宏观角度,对于全行业乃至全品类工业产业而言,从小散乱弱到数字化、科技化经营的转型,着眼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必备工具。

工业互联网姓“工业”不姓“互联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