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宰相勸皇帝廢傻太子遭拒,拍著寶座說:可惜,太子即位后帝國崩亡

晉武帝司馬炎篡位建國後,冊立愚痴呆傻的長子司馬衷為太子,併為其納太尉賈充的“蛇蠍醜女”賈南風為太子妃,由是引起滿朝文武的憂心。武帝自然很清楚朝臣們為何而擔心,所以為了能讓兒子牢固地統治江山,便一方面大力提拔岳父楊駿(武元皇后楊豔的叔父,武悼皇后楊芷的父親),準備讓他日後輔佐太子治國;一方面則大封子侄、宗室為諸侯王,並讓他們統領重兵、鎮守地方,意在拱衛皇室、消除隱患。

宰相勸皇帝廢傻太子遭拒,拍著寶座說:可惜,太子即位后帝國崩亡

司馬炎稱帝后,冊立司馬衷為太子

晉武帝寧肯培植外戚和藩王的勢力,也不願改立賢明的皇子或兄弟做儲君,真實的原因無非有三點:首先,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原則,司馬衷既然是嫡長子,理應被冊立為儲君;其二,司馬衷的生母、武元皇后楊豔薨逝時哀求武帝不可廢黜太子,皇帝曾含淚答應過;其三,朝臣們屬意的儲君人選是武帝的親弟弟、齊王司馬攸,而司馬攸當年差點取代兄長被立為儲君,由此遭到皇帝的猜忌。

雖然於公於私,晉武帝都不得不立傻兒子為儲君,但大部分朝臣卻對此憂心忡忡(“惠帝之為太子也,朝臣鹹謂純質,不能親政事。”見《晉書·卷三十六》),畢竟白痴太子一旦即位,飛揚跋扈的外戚、尾大不掉的藩王、居心叵測的賈南風,這些力量攪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但凡有點頭腦的人都能預料到。

宰相勸皇帝廢傻太子遭拒,拍著寶座說:可惜,太子即位后帝國崩亡

司馬衷愚痴呆傻,根本沒能力治國

正因如此,很多朝臣便或明或暗地向武帝勸諫,希望他能改易太子人選、抑制外戚、削奪藩王權勢,唯此方能保障帝國的長治久安,尤其以宰相衛瓘(尚書令、司空)最為積極。但是對於衛瓘等人的勸諫,晉武帝卻絲毫不以為意,大有“一條路走到黑”的意思,讓衛瓘等人憂心不已。

某日,晉武帝在凌雲臺設宴招待重臣,衛瓘假裝喝得酩酊大醉,然後藉著“酒勁”對皇帝講:“微臣有要事上奏”。武帝此時已經喝得兩眼惺忪,便對衛瓘講到:“愛卿想要說什麼?”衛瓘見武帝沒有讓在座人等迴避,自知不能在這種公開場合談論改易太子之事,便欲言又止,如此連續三次都沒有把心中的話說出來。

宰相勸皇帝廢傻太子遭拒,拍著寶座說:可惜,太子即位后帝國崩亡

衛瓘苦勸武帝廢黜司馬衷,結果遭拒

最終,衛瓘實在無奈,便只能趁著“酒勁”,用手輕拍皇帝身下的寶座,感慨著說道:“這個寶座可惜了!這個寶座可惜了!”武帝雖然腦子有些木,但聽到這句話後卻頓時大驚,轉念一想便已明白衛瓘話中深意。這次,武帝依然不肯聽從建議,只見他滿臉不悅地對衛瓘說道:“司空真的喝醉了吧?”衛瓘自知皇帝的意志堅定,已經再沒有任何挽回的餘地,此後便再沒有提起此事。

後會宴陵雲臺,瓘託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啟。”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謬曰:“公真大醉耶?”瓘於此不復有言。引文同上。

宰相勸皇帝廢傻太子遭拒,拍著寶座說:可惜,太子即位后帝國崩亡

晉武帝一意孤行,給帝國帶來隱患

晉武帝堅持要把江山傳給傻兒子,其結局可想而知。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駕崩,“白痴太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司馬衷在位十餘年間,完全就是個被人隨意操弄的傀儡,絲毫沒有處理繁雜國政的能力,由此導致外戚楊駿、皇后賈南風及八位諸侯王為爭奪最高權力而相互混戰,前後持續16年時間,最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出而終結,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對西晉造成的創傷無比深重,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更要命的是開啟了極度混亂的“五胡亂華”時期(“自永熙以來,十有一載,人不見德,惟戮是聞。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群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見《晉書·卷七十一》)。

宰相勸皇帝廢傻太子遭拒,拍著寶座說:可惜,太子即位后帝國崩亡

“八王之亂”後不久,西晉走向崩亡

就在此期間,風雨飄搖的西晉帝國崩潰,並在公元316年被匈奴人建立的漢趙滅亡。這個異常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從創建到滅亡僅有51年時間,如果按統一中國的時間算起,則只有37年時間,真可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人們還是普遍願意相信,若晉武帝能以天下為念,選擇一位賢明的儲君,帝國的命運極可能會改寫。“一人以興邦,一人以喪邦”,此之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