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都挺好》的狗血大團圓結局,是電視劇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的狗血大團圓結局,是電視劇界咪蒙的野心

近期頻繁刷屏的熱播劇《都挺好》終於播完了,觀眾對蘇家三個男人的批判也終於告一段落,迎來了並非“都挺好”,而是“特別好”的大圓團結局。

《都挺好》剛播出時,豆瓣評分一度達到8.5分,隨著劇情推進,其評分也逐漸回落,截至今日,評分已降至7.8分。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的原作者阿耐,也是之前熱播劇《大江大河》、《歡樂頌》的原作者。這讓《都挺好》從剛開播就備受期待,在加之前幾集對啃老、重男輕女等這類常被電視劇諱莫如深的現實問題的揭露,讓這部電視劇瞬間爆紅,成為網絡上熱議的焦點。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按說“大團圓”結局是一直是最受觀眾熱捧的,怎麼《都挺好》迎來了“溫馨”的大圓團結局反而引起了極大爭議呢?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豆瓣上關於結局的部分討論

主要爭議源頭還是對原作“內核”的徹底改編。

小說中的父親蘇大強沒有得病,保姆也不是騙子,蘇明玉會在除夕去陪父親,但也沒有原諒父母,以小說的話是:既不寄予厚望,也不恨之入骨。

她只是找到了自己愛也愛自己的人們,學會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但劇中包括主角蘇家每一個人,甚至連配角,都被編劇做了篇幅不大,卻影響很深的改動,使得雖然看似與原作脈絡相同,但所有人物動機與作品內核都發生了“質”的改變。

《都挺好》從一部展現中國家庭成員間複雜情感、自我和解與救贖的文學作品,變成了一場靠煽動觀眾情緒激發追劇熱情的家庭狗血鬧劇。

電視劇的成年人童話圈套

電視劇的團圓結局會讓人因為人的美好感動,讓你看到:不管作成什麼樣的父母最後都會愛你,再自私自利的人也會改過自新,再無能的人都會幡然醒悟……

掙扎在現實生活中的成年人雖然一邊高喊“童話只有小孩才會信”,一邊卻更容易被電視劇營造的比“童話”還不切實際的“美好”所吸引。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劇照

編劇柏邦妮評價《都挺好》前期時說:

《都挺好》戳破了中國,尤其是中國電視劇中,父慈子孝的幻象,戳破了“不管怎麼樣父母是愛你的,是對你好的”這層糖衣。它清楚地寫出了,孝順的現實利益(明成),孝順的自我滿足與狼狽(明哲)。寫出了明碼標價,記帳本的,有去必要有回報的愛,精明的父母之愛,宛如一項投資,在這種投資邏輯裡,不能給收益爭面子的女兒,索性不必投資。

《都挺好》結局的爭議始終不在於它創造童話式的結局,而是在於它先為你營造現實,又敷衍地用傳統電視劇套路將現實擊碎,“虛偽”地建立起“真善美”的童話。

前期煽動憤怒,後期強行賺取眼淚,充滿其中的不是真實的情感,而是編劇的算計。

編劇步步為營,層層鋪墊,讓我們這些疲於生活奔波的成年人,咒罵著、痛哭著再次鑽進電視劇的“童話”圈套之中。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劇照

人都死了,孩子還小

大過年的,都不容易

上週剛剛上映的電影《地久天長》講述了中國兩家尋常家庭從80年代到現在的人物命運變遷,最後的“團圓”也頗具爭議,有人評價說像是電影版的《都挺好》,並總結了中國人的四大寬容:人都死了,孩子還小,大過年的,都不容易。

雖然看似有些過激,但細想卻也精準。

“家裡人都好吧?”

“挺好的。”

“最近工作還好吧?”

“挺好的。”

“最近怎麼樣?”

“挺好的。”

“都挺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們生活中最為沒有實質意義的狀態。

“挺好”代表的不是“好”也不是“壞”,它更多的成為了一種曖昧的、含糊的,用來表達我們“不甚滿意但又不知該如何改變”的生活狀態。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劇照

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許多人常談中庸,千年來對它有不同深度的解讀,其中朱熹的註解最廣為流傳——“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

大眾從簡單的表層對其解讀,漸漸形成了一種“折中”“息事寧人”“和事佬”的行事風格。

問題的原因和解決不重要,只要把問題“略過”就好。不需要討論原因,也無需解決。因為這是最粗暴也是最簡單、最不見硝煙的處理方式,可以快速達成“都挺好”的結果。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劇照

為什麼說是電視劇“咪蒙”

相較於劇中“各種替蘇家無償收拾爛攤子”的蘇明玉,書中的蘇明玉則顯得不那麼“近人情”,甚至有些“狠辣”。

這也是電視劇《都挺好》前期所展現出的蘇明玉,也是讓觀眾最為眼前一亮的“反傳統”形象:強勢、能幹、毒舌,對作天作地的家人不會隱忍退讓。

前期的《都挺好》像是為憋屈已久的年輕人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劇中的人物替他們展現了現實生活的殘酷,還替他們做出了反擊。甚至有人將蘇明玉比作“驚奇隊長”,視其為與“命運”做鬥爭的現實英雄。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劇照

所以當結局以“英雄”自我懺悔,“敵人”原諒“英雄”換來大團圓,難免讓一些人因與預期的落差而如鯁在喉。

電視劇的《都挺好》先用現實煽動觀眾的憤怒,再用狗血的特殊事件(父親患阿爾茲海默症)淡化衝突,攻擊人類的軟肋(對親情的渴望),賺取觀眾的感動。

從頭至尾,沒有人性情感和對原生家庭的探討,只有靠尖銳矛盾與狗血遭遇煽動的極端情緒。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豆瓣《都挺好》最熱門短評

從熱度層面來說,它無疑獲得了成功。但觀眾跟隨劇情罵過、效果,哭過後,沒有人再去關心現實中的“蘇明玉”們為什麼選擇遠離原生家庭;沒有人再去探尋他們如何走出過去的陰霾,與自己達成和解,走向新的生活。

嚮往“大團圓”的結局,是人性向往美好的天性,但我們要的美好,是真正能觸及心底的“團圓”,而不是靠編劇開掛的手強行扭轉來的“團圓”。

這種“團圓”像是“咪蒙”式的文章,最後除了極端情緒宣洩後的一片狼藉外,什麼也不會留下。

參考文獻:

萬門大學.張一飛.諸子百家

阿耐.《都挺好》

往期好文推薦:

面對哭泣的父母,200萬同性戀正在選擇形婚。

舔狗、屌絲、直男癌…我國男青年不該被這樣汙名化

為什麼我身邊的人追星後都不正常了?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都挺好》的狗血大团圆结局,是电视剧界咪蒙的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