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南海歷史勾陳

南海歷史勾陳

對於中國領海來說,南海問題和東海問題最近都反覆被媒體提及,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熱點。本文著重言簡意賅地敘述一下南海問題的前因。

南海歷史勾陳

從中學地理上,我們就知道中國的最南端是位於南海的曾母暗沙。在現實中,南海諸島的實際佔有和歸屬確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南海諸島並非完全為中方佔有,在南海的幾十個島礁中,越南佔有的最多,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等國也都紛紛佔有部分島嶼和島礁。這些問題到近些年逐漸變得重要起來以至於成為了全民的熱點,其原因在於聯合國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它規定了許多關於領海方面的內容,其中就規定了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從大陸和島嶼的邊緣地帶向海洋延伸的200海里範圍的領域都屬於經濟專屬區,即便這個島嶼只能住兩三個人,但以它作為圓心的200海里範圍內區域就變成了這個島嶼實際佔領國的經濟專屬區。所謂經濟專屬區,通俗的講,就是海水部分任何國家的船隻都享有安全通過權,都可以在這個區域內和平航行,因為它不屬於領海的部分,但是這個區域內海底的資源開發是這個島嶼上的主權國家專屬的。所以明確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至關重要。國際上,如果一個島嶼被實際佔有了50年以上,則不管它原來是哪一個國家的主權土地,都自動變為實際佔領國所永久擁有。

南海歷史勾陳

回到南海問題上來。進入21世紀後,國際的焦點都在和平與發展、資源與環境兩個問題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南海地區陸續發現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礦藏,且儲量驚人,甚至被有些人稱為第二個波斯灣。這些資源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誰擁有了這些島嶼的主權,誰就擁有了它周邊200海里的資源開採權。這就是南海問題重大意義之所在。那麼南海問題發端於何處?中國對南海的主權的歷史淵源又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呢?

南海歷史勾陳

大概從明朝開始,中國南部沿海地區的漁民開始在南海諸島上停留,他們在島上進行曬網、打漁、居住等活動,所以現代考古人員在南海諸多島嶼上發現了明朝時期的瓷器和銅錢等文物。這些發現都證實,早在幾百年前的大明王朝,中國人就已經涉足南海諸島,所以延續到清朝和中華民國時期,南海諸島都被視作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僅如此,民國時期的國民政府還在西沙和南沙一帶建立自己的行政組織,歸廣東省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們也在南海諸島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行政建制,一直延續到今天,這些行政建制除2012年設立的三沙市外多屬於縣一級,起初歸廣東省管轄,海南設省後,又劃歸海南省管轄。

南海歷史勾陳

如上所述,我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應該是毫無破綻的,那怎麼會出現眾多島嶼為周鄰國家實際佔有呢?這個問題發端於1973年到1974年左右,當時中國正處於十年文革的動盪時期,忽略了對南海地區的經營。南海地區島礁的生存環境惡劣,部分島礁上連淡水都沒有,需要軍艦遠程輸運,這一地區的經營需要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而文革運動當時就衝擊了這個大後方,當時軍隊中掀起的“支左”運動,使得軍隊對駐島部隊的管理有了缺失的環節,從而給了別人可乘之機。在此背景下,周鄰國家的漁民開始到島上打漁或者曬網,進行短暫的居留。在此過程中,西沙和南沙一度有很多島嶼被越南佔領。於是在1974年代發生了一次中越西沙海戰,1988年發生了一次中越南沙海戰,將越南佔領的島嶼又重新收復了。然而我們卻忽視了南沙諸島中的周鄰國家越來越多的移民,至80年代,隨著石油資源的勘探,我國開始與這些國家有了實際的利益衝突。石油是當今最為重要的戰略和民生資源,世界上所有石油儲量豐富的地區包括伊拉克、利比亞等都變得既不穩定又十分敏感,南海地區也是如此。

南海歷史勾陳

這些島嶼自1973被周鄰國家實際佔領以來,馬上就快滿50年了,從而將被他們合法地永久擁有。所以在剩下的幾年裡,結合政治和軍事發展態勢,看看能不能把這些被佔島嶼全部收回。

由於利益關係,南海問題的背後也有許多西方大國牽涉其中,他們都站在與中方並不一致的立場上,他們當然不希望中國發展強大,不希望中國佔有這麼大片的資源。因此,南海問題也變得日漸複雜。儘管如此,我國從政治、軍事、經濟上對於這片遼闊的海域都是不能妥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