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馮學華 紅星新聞 圖

馮學華像幽靈一般,潛伏在村莊周圍,一年內先後將3名婦女強姦殺害。

令人驚訝的是,馮學華最後一次回村殺人之後,從他製造了多起命案的四川省眉山地區全身而退,流竄至60公里外的樂山市,又製造了兩起入室搶劫、強姦案。

2月16日,馮學華在樂山市中區白馬鎮落網。此時,距他案發潛逃已439天。當地紛紛傳說馮學華當過兵,具有反偵察和野外生存能力,但警方稱其並無“特殊”經歷。

2月18日,眉山市東坡區白馬鎮橋樓村村民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馮學華一直都是該村農民,3名被他強姦殺害的婦女都是鄰居或熟人,平時並無大的積怨。

馮學華的一名鄰居表示,他們聽到馮學華被抓獲歸案的消息才算鬆了一口氣。這一年多來,即使與他無仇無怨的人也怕了,一到晚上幾乎家家閉戶,整個村莊都籠罩在馮學華帶來恐懼氛圍中。

2月19日,眉山市公安局召開偵破“馮學華案”新聞通氣會。眉山市東坡區公安分局局長周茂雲介紹,經過4天審訊,馮學華已初步交代殺人、強姦、搶劫等犯罪事實。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馮學華家門前房前地裡種滿橘子樹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左右女鄰居遇害

眉山市東坡區白馬鎮橋樓村馮學華家院子門口,右邊20米不到是鄰居餘梅(化名)的家。2017年12月4日,馮學華將其強姦殺害。

院門前大約50米處,穿過一片橘子林,是馮學華家廢棄的老屋,院子裡一口深不見底的枯井。馮學華殺害餘梅之後,曾將屍體拋入枯井內。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馮學華院門右邊是受害者餘梅的家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據餘梅的丈夫介紹,當天晚上,他回家之後,沒見妻子,家裡的電瓶車和狗也不見了。找了一晚,第二天四處尋了一天也沒找到任何線索,第三天才向當地派出所報案,隨後,警方通過警犬在井裡找到餘梅的屍體。

據警方披露的信息顯示:馮學華殺害餘梅之後的第二天,在距離他家3公里外的修文鎮,另一名婦女也被人強姦殺害,拋屍果園。警方通過DNA對比發現,兩起案件的嫌疑人均為馮學華。

2017年12月8日,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分局發佈懸賞通告稱,對直接抓捕馮學華的人獎勵1萬元,對提供重要線索的人給予5000元獎勵。

然而,馮學華卻如人間蒸發,不見了蹤影。

馮學華的表嫂稱,懸賞通告發布一週之後,馮學華出現在自家老房子裡,並威脅她:“不準舉報,不然下一個就是你。”警方介紹,當時正因為周圍大規模搜山,他逃回了村裡,但警方來時,他已逃走。

不過,馮學華沒有逃遠。2018年10月17日,馮學華再次潛回村子,將他家左邊距離200米處的鄰居羅琴(化名)殺害。

羅琴的兒子向澎湃新聞介紹,他在外面工作,父母離婚之後,母親一個人在家,平時在附近的柑橘廠裡打工。2018年10月17日,他大姨晚上九點給媽媽打電話,電話沒人接。第二天,電話仍然打不通,舅舅過去,發現家門鎖著,鎖孔被堵上了。報案後,警察來打開門,發現房內沒人,羅琴平時騎的摩托車也不在了。

警方後來在羅琴家幾百米外、一個被雜草覆蓋了的隱秘廢井裡找到了羅琴的屍體。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鄰居餘梅遇害之後,警方在這口枯井裡找到屍體。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為何殺人?

餘梅的丈夫告訴澎湃新聞,聽說羅琴不見了,他們很多人就猜測和馮學華有關,警方最後也確定馮學華是嫌疑人。自此以後,村裡更是人心惶惶,有人天一黑就關上院門,用木棍把門死死頂上。

對於殺人動機,馮學華在落網之後告訴警方,他殺人是因為有“深仇大恨”。但羅琴的兒子表示,印象中,兩家沒什麼過節。有村民說,當年羅琴的丈夫買了一輛摩托,馮學華借去騎給撞壞了,被羅琴的丈夫罵了一頓。但羅琴的兒子表示,那已經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而且父母已經離婚,父親早已沒在老家了,這事也跟他媽媽沒有關係。

據餘梅的丈夫介紹,馮學華曾對妻子圖謀不軌,他們最終也因顧及鄰居情面,沒有報警。他說,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當時他不在家,女兒還在上高中。一天晚上,妻子在一樓房間裡睡覺,馮學華翻牆進入院子,闖入臥室,用手掐住妻子的脖子,企圖實施強姦。但他女兒在二樓,聽到樓下響動下樓叫媽媽,馮學華才奪門逃了,當時餘梅給他父親和弟弟打了電話,當他們找上門去時,馮學華已經跑了,後來,馮學華的妻子來賠禮道歉。當時,他們不想鄰居之間結怨太深,沒有選擇報警。

餘梅的丈夫說,兩家人還曾因為地界問題發生過爭執,“但就是正常理論,後來找來村幹部看了,確認沒有過界也就算了。”

然而,馮學華卻稱這些都是“深仇大恨”。據警方介紹,馮學華交代,因為他們沒有替他保密,讓他在村裡很沒面子,名聲被“敗壞了”,兒子因為他名聲不好被女朋友拋棄。

2017年12月5日,在殺害鄰居餘梅的第二天,馮學華還將3公里外的修文鎮另一名婦女強姦殺害。馮學華當年在被害人的一個親戚廠裡上過班,兩人算前同事。馮學華稱,他與被害人的“深仇大恨”是,他在廠裡上班期間,沒被批准農忙假。

雖然馮學華一再稱殺人是為“報仇”,卻又在流竄至樂山期間,搶劫兩位素昧平生的女子,並實施了強姦。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馮學華家的院子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方圓數十公里內逃亡,倒在村民棍棒下

澎湃新聞注意到,馮學華幾乎每次作案都有搶摩托車、電瓶車的行為,後來他騎著眉山搶來的摩托車到了樂山。

2019年1月12日,馮學華出現在樂山市市中區悅來鄉,手裡提著一把斧頭,闖入一名女子房間強姦該女子,又搶走500元錢。受害女子稱,馮學華作案時威脅動就砍死她,還宣稱,自己不是本地人,逮不到他的。

2月8日,鄰近悅來鄉的關廟鄉再次發生入室搶劫案,一名17歲少女在家中被強姦,還被搶走家裡的電瓶車和一件女士羽絨服。

據眉山警方介紹,在樂山市市中區關廟鄉作案之後,馮學華騎車經過幾個鄉鎮,到達了與他老家同名的白馬鎮,在這期間打摩的去了鄰近的井研縣,最後又回到白馬鎮。

2月16日,白馬鎮桐麻山村一位參與過追捕的村民發現了馮學華的蹤跡,警方得到信息之後,加強了對該區域的搜尋。當日下午,參與搜捕的三名村民,在白馬鎮萬井村8組一間廢棄房屋裡,發馮學華躲在兔子窩旁邊,用幹秸稈擋著。

已經窮途末路的馮學華,突然提刀衝出去捅刺搜捕村民,反被村民用木棒擊中頭部和背部,馮學華往外逃竄,另一名村民趕來一棒將他手裡的刀打掉。馮學華最終被幾名村民按倒在地。當日,樂山警方將馮學華移交眉山市東坡區公安局。

澎湃新聞注意到,自2017年12月6日案發潛逃後,馮學華始終在離家方圓數十公里範圍內逃竄,不曾跑遠。其最後落網的樂山市中區白馬鎮,距離他的老家眉山市東坡區白馬鎮樓橋村直線只有60多公里。

據眉山警方介紹,馮學華潛逃之後,警方一直沒能獲得他的近照,使用的都是馮學華證件上多年前的照片,這為追查他的行蹤增加了難度。並且,馮學華有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夏天呆在野外的樹林裡,冬天在農村廢棄農房中住,餓了就出去偷紅薯、水果充飢,還偷別人晾曬的衣服穿。偶爾去小賣部買菸、買酒。

逃亡過程中,馮學華有時還會將生活痕跡處理掉,甚至在牆上留言稱“要去死”,企圖迷惑警方。不過警方稱,他從眉山逃至樂山,基本上沿著山林一路逃竄過去的。但警方還是發現了很多他生活過的痕跡,搜索範圍不斷收縮,使其最終無路可逃。

一年多來,隨著馮學華不斷犯案,眉山、樂山警方先後發佈懸賞通告的獎金已從最初的5000元、1萬元,增至10萬元、15萬元。

2月16日馮學華落網的當天,剛好是他50歲生日。


“幽靈”殺手馮學華:逃亡439天,妻子欲離婚卻遭致命威脅


現在馮學華家大門緊鎖 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圖

妻子:“為什麼把我害得這麼慘?”

馮學華的一名鄰居告訴澎湃新聞:“馮學華兩口子在家裡經常又打又罵。”馮學華脾氣古怪,而且一直有小偷小摸的習慣,周圍人都不怎麼招惹他。一名鄰居曾經和他發生糾紛,他將人手打斷了。

遇害者餘梅的丈夫說,馮學華的父母均已過世,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另外還有3個同母異父的兄妹。他和馮學華一起長大,一起上學,他只念了小學就輟學了。之後基本一直在家務農,有時也外出打工。但這些年,他的日子應該越來越好過,就房前屋後的橘子,一年也有10萬元左右的收入。然而,馮學華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馮學華所在的橋樓村,幾乎家家戶戶種橘子。馮學華家周圍都是橘子樹,上面掛滿成熟的橘子,紅得誘人,卻無人採摘。

2月17日,馮學華的妻子對澎湃新聞表示,馮學華嗜酒如命,好賭,脾氣暴躁。她們夫妻關係一直不好,她離家打工已將近10年,這些年都沒有和他相處。她曾提出過離婚,但馮學華將結婚證撕了,還威脅要殺她孃家人,她就不再敢提離婚的事了。

她說,在和馮學華認識前,她本來已經有男朋友,但孃家一個親戚與馮學華同村,要給她介紹。父母就要她跟馮學華,說是親戚信得過,不會害她。“你看,他把我害得好慘。”她說,結婚以後,馮學華一喝酒就罵她,只要她一頂嘴,就會打她。後來,她就外出上班去了,孩子是跟著馮學華長大的,本來孩子在廣州上班,出了這個事情之後,就來協助警方尋找他父親的下落。

“以前孩子對我多好,很關心我的,出了這個事情以後,他的情緒也一直不好。” 採訪過程中,馮學華的妻子幾次對澎湃新聞記者說:“他不是被抓了嗎?你幫我問他,他為什麼把我害得這麼慘?”

2月19日,眉山市公安局召開偵破“馮學華案”新聞通氣會。眉山市東坡區公安分局局長周茂雲介紹,案發後,眉山全市累計抽調刑偵精幹力量50餘人、300餘名幹警,發動民兵、群眾等參與搜捕工作。馮在樂山犯案後,眉山警方將重心轉移到樂山,實現對馮學華的無縫包圍。經過4天審訊,馮學華已初步交代殺人、強姦、搶劫等犯罪事實。澎湃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