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晚清,是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更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啟了晚清時期,自此,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更使得清朝的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那麼,若晚清時期的清朝統治正在一步步瓦解,晚清時期的大清軍隊,是不是也在一步步走向沒落呢?

曾經,在中央電視臺上播出過一檔節目,當時,身為老舍兒子的舒乙,回憶起自己祖父生前的故事,描述了祖父身為滿族軍人,在外軍入侵時守衛北京的悲壯場景。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據他所描述:“當時的清軍,大多數都使用的冷兵器,例如:弓箭,長矛等等。而他的祖父使用的武器稍微好一些,用的是“抬槍”。這是種火藥武器,但是,相對於外國列強所使用的武器,他的算是很落後的一種。射擊速度非常慢,而且,需要兩個人進行操作。

這種武器,需要將備好的火藥倒入槍口,所以,每次倒入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火藥灑出來。時間長了,抬槍附近到處都是灑落的火藥粉,有一次,意外飛來的流彈,恰巧把抬槍周圍的火藥引燃,而他的祖父也因此被火藥燒傷。

面對著擁有著堅船利炮,現代洋槍的外國聯軍,清軍們並沒有十分畏懼,作戰也是十分的勇敢。雖然,他們擁有著一腔熱血,但是,面對著武器裝備的差距,膽量再大也是無濟於事,最終,難以報效祖國。”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從這點上,舒乙說到的歷史,帶給了我們深深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是不變的真理,這對中國的前途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實際上,不只是舒乙,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會把清王朝對外戰爭的失敗,最終,歸結在武器方面的不足。

但是,後來的舒乙卻說:他發現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

有一次,舒乙在美國的一個兵工廠博物館看到了一挺年代久遠的機關槍,而且,上面寫著文字。表達的意思則是:這挺機關槍是當時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在清軍手裡繳獲的武器,而且,不止這一個,據統計,大概有上百挺類似的機關槍。

當時,舒乙看到後很是驚訝,心裡想著:清軍當時不都是用的冷兵器嗎?怎麼這挺機關槍是在清軍手裡繳獲的,而且,還不止這一挺,這個是怎麼回事?在這個疑問下,舒乙去查閱了很多關於這方面戰爭記述的西方資料,最終發現了真相,原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並不是歷史事實。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類似於當時的曾國藩軍隊,已經不存在使用冷兵器的現象,其實,他們都使用著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槍炮。因為,當時的曾國藩已經發現自己的兵力比較弱勢,而且,都是臨時招募而來的,多數沒有戰鬥經驗,所以,肉搏戰是無法戰勝身經百戰的太平軍的。

並且,李鴻章當時所僱傭的洋槍隊,在戰役中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就給了曾國藩一個很大的啟發。於是,他便籌集了一筆資金,開始購買國外先進的槍炮,徹底扔掉了冷兵器。

之後,在對平定太平天國的這些戰役中,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深刻的瞭解到先進武器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優勢,於是,他們一致達成了共識:只要世界上一出現先進的槍炮,他們就會搶著購買一批入手。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左宗棠平定回亂,收復新疆的過程中,他所率領的清軍都是裝備著先進槍炮的軍隊。當時的回民騎兵也是十分兇悍,戰鬥力極強,當初,紅軍西路軍就是被他們擊垮的。但是,左宗棠率領的軍隊卻裝備精良,不像紅軍那樣缺彈少糧,輕輕鬆鬆就一路打了過去。

很快,左宗棠就消滅了回民騎兵,平定了當地的叛亂。而且,在這場戰役中,英國軍官曾給當地的叛亂髮配了上萬條步槍以做支援,但是,這支軍隊依舊被左宗棠的火炮和機關槍輕鬆壓制使其無法與之相抗,所以,英國軍官認為:左宗棠當時的武器裝備程度是高於英軍的。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當然,在對外戰爭中,這支大清軍隊也有著較為突出的表現。

1883年的時候,爆發了中法戰爭,法軍面對的就是當時馮子材所率領的精英。這支精英部隊的武器精良,火力很猛,最終,導致法國軍隊潰不成軍,一度後退。

故事說到這裡,也許,很多人會對歷史事實感到驚訝:這和我們平常所認知的歷史實在有所不同。之後,就是因為使用洋武器接二連三的在戰場上獲得勝利,最終,清政府才開始大肆購買國外先進武器,並不斷進行模仿製造,後來,便掀起了一場“洋務運動”。

其實,在爆發甲午中日戰爭之前,清朝的軍隊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革,裝備著先進的槍炮,並不遜色於西方列強,而且,其建造的戰艦在當時的亞洲也是有著巨大影響力的。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在日本曾發生了這樣一個大事件,那就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前期,大清的軍艦開到日本長崎,清軍士兵上岸和日本人發生了衝突,在岸上打起來了,相互都有人傷亡。之後,北洋水師到船上將炮口對準長崎,日本人直接懵了。

北洋水師擁有“定遠”“鎮遠”兩艘亞洲第一鉅艦。定遠號裝備有德國克虜伯305毫米後膛炮4門,克虜伯150毫米後膛副炮2門、75毫米克虜伯炮4門、37毫米五管哈乞開斯機關炮 8門、57毫米、4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各2門,14吋魚雷發射管3具,再加上,主炮總炮數22門... ...

這就是當年亞洲第一的海軍。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既然,歷史事實表明,清軍在武器裝備上已經比較先進了,那麼,中國人為什麼在認知中一直以為當時的清軍武器裝備很是落後呢?

造成這樣的認知,其實是因為,當時的洋務派大臣們為了可以向朝廷要到更多的錢來供養自己的軍隊,他們在上奏時,故意誇大西方列強武器的先進優越程度,但卻絲毫不會提到自己的軍事實力到底是個什麼程度。

靠先進武器在戰場上贏得勝利,也不能太明顯的對外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所以,每次上奏時他們都會把戰場形勢描述成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故意隱瞞作戰中的實際情況。因此,這一時期的歷史資料就會顯示,中國的記載和國外資料記載有著很大的差別。

可以說,中國史料記載的當時清軍的裝備情況,確實給國人帶來了很大的誤解。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所以,舒乙先生所說的“祖父所使用的抬槍,也是在那個年代都已經不再使用的武器了,沒有人會用這樣落後的武器戰場上白白送命”。這些故事,只是舒乙作為一名小說家杜撰出來的。也許,這個時候大家會想:

既然,當時的清軍武器裝備方面已經很好了,那麼,為什麼還會在之後戰爭中敗的如此之徹底,那麼的不堪一擊呢?

其實,武器裝備並不是決定一場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其根本,還是在於制度與個人行為。一個國家擁有先進的科技實力,有著完整的工業體系,它的武器裝備生產能力也不一定會大大加強。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歷史上,曾經忠於清王朝的王爺僧格林心,他帶領著自己的騎兵,並且,運用蒙古戰神成吉思汗留下的傳統戰術,就輕鬆擊垮了規模巨大的太平軍。所以,如今面對著接近上萬人的英法聯軍,他是非常有信心的,決定用自己的蒙古騎兵再次將他們擊垮。

按照他的想法:英法聯軍的步槍、火炮射程是有著一定距離的,而且,換彈速度也沒有那麼快,所以,在損失很小的情況下,他的蒙古騎兵便能迅速衝入敵方陣營,殺個他們片甲不留。但是,事實並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在他下令發起衝鋒估算射程的時候,意外出現了。

英法聯軍在他所預估射程的兩倍距離,就已經發起了射擊。而且,對方換彈的速度也和他預料的不一樣,非常之迅速。所以,他的蒙古騎兵還沒有衝到對方面前,就已經被打的四分五散,紛紛落馬了。這次戰爭清軍大敗,損失慘重,而英法聯軍傷亡僅僅幾十人。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從此以後,清軍也不再使用“騎兵衝鋒”這樣的戰術,僧格林心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使用“騎兵衝鋒”戰術的將領。

戰爭失敗後,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殺搶掠,歷史上著名的火燒圓明園事件就由此發生。在位的咸豐皇帝落荒而逃,最終病死,不久慈禧太后開始掌管政權。對於此事,大臣們紛紛把責任推到了僧格林心身上,於是,僧格林心被奪去了一切稱號,只保留個欽差大臣的職位。

自此,一代戰將僧格林心不再風光,受到了朝廷的冷落。後來,他更是在一次被迫執行的命令中戰死沙場。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其實,從客觀上來講,這一切責任並不能全部推到僧格林心身上,英法聯軍步步逼近,如果試都不試一下,那麼,又怎麼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戰勝對方呢?難道就直接投降完事嗎?實際上,在這場戰爭僧格林心的唯一選擇就是:勝敗如何,全看天意,別無他法。

作為大臣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相對比較機智一些,他們不會毫無手段的衝鋒。他們會盡力去避免戰爭帶給軍隊人數的銳減,不斷地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用猛烈的火力去打敗敵人。自然,這也是他們能夠在朝廷中立足於不敗之地的最根本原因。

於是,他們就與清王朝的皇室有著利益關係:

清王朝皇室已失去了可以作戰的軍隊,沒有了戰鬥力,只能依靠他們的軍隊保護自己,所以,給這些官員們各種豐厚的俸祿和優越的職位,讓他們用軍隊效忠於大清王朝。而曾國藩等大臣們,為了儘自己的一份力,又不能讓自己的軍隊失去戰鬥力,否則,朝廷就不會對其重用。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可以說,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清軍在戰爭中憑藉著自己的火力優勢,贏得了內戰的各種勝利,甚至,其軍事實力還不斷處於上升的跡象。後來,日本對朝鮮的侵略,則改變了這個現象。因為,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經濟迅速發展,政治不斷完善,軍事實力也大大增加。

以至於,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日軍跟清軍完全可以抗衡。雖然,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敗了,但是,在陸地上的作戰清軍還是有著很強實力的,只要齊心協力,也許還是可以反敗為勝的。但是,李鴻章不想再戰了,他只能保存自己的軍事實力。

因為,這是他最後的保存自己生死存亡的關鍵。

晚清的中國軍隊真的很垃圾嗎?其實,大家對這支軍隊都有一個誤解

於是,大清朝只能認輸求和,和日本的相關人員簽訂受盡屈辱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中國的主權進一步淪陷了。在這場戰爭中,如果,真的是冷兵器和熱兵器的對抗,被打輸了倒還算正常,但最憋屈的是:他們使用的武器並沒有那麼大的差距呀!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晚清時期,雖然大清朝如此一個龐大的國家,但卻不是上下齊心,而是各自維護著自己的小利益... ...這樣的話,不管他們武器裝備再怎麼先進,最後,也會被土崩瓦解的。所以,我們要時刻謹記歷史教訓,不斷完善自身。

【《軍事網之清朝軍事力量分析》、《論清朝軍隊的近代化歷程》《中法戰爭》、《甲午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