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的家鄉,“昨天”的方言叫啥?

用戶4907030194


我的老家是河北滄州。

中午叫“晌午”,上午叫“前晌”,下午叫“後晌”。

昨天叫“夜兒個”,前天就“前兒個”,明天叫“明兒”。

有一個笑話,說有本地孩子去天津上學,寒假回家第二天出門遇見了二大爺。二大爺問他什麼時候回來的?學生回答∶“昨天下午”,二大爺一聽,剛出去不到半年就忘了家鄉話,很生氣,就打了他一巴掌。學生馬上就改口∶“夜兒個後晌”。


李冠朝


先給答案。

昨天——夜兒個、夜兒。

猜的出來我是哪裡的嗎?

順便說過我家鄉方言的段子,看都會不會念。

段子一:

樹上谷堆著倆鳥,喲公鳥,喲母鳥。

母鳥對公鳥說:你往那邊谷堆谷堆。

公鳥對母鳥說:我再往那邊谷堆就禿嚕下去了。

母鳥說木扭事,你禿嚕下去了我抪住你。

段子二:

太陽從東邊粗濾上去,從西邊禿嚕下來。

方言一覽:

清倒切——早晨

喝了湯——天黑後

夜黑——昨晚的意思

揉(rou)夕——傍晚

墩兒——板凳

糊肚——稀粥

當門——客廳

接吧——胳膊

不老蓋——膝蓋

嘎支(幾)窩——腋窩

偶——就是牛,奶牛的牛

馬幾妞——知了

撲狼鵝——蛾子

扁嘴——鴨子

花大姐——瓢蟲

楚喘——蚯蚓

齣兒齣兒油——蟋蟀

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

可張——慌張的意思

聖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

七孫——罵人的話

各意人——噁心人

個寥——指人性格很古怪

氣蛋——煩人

個一蛋——令人很討厭吧的意思

摸出——動作緩慢,磨蹭的意思

水貨——東西不是正版的,也指人不地道

老渣皮——不時髦

出奇,出樣——新鮮,與眾不同

拉虎——邋遢,不愛乾淨。

馬虎瞪——迷瞪

鬼覺——炫耀的意思

嗑襯人——讓人感到噁心的意思。

熊樣,熊貨,熊臉——罵人的詞

信球——白痴,傻瓜

短——說誰誰短,應該是不仗義、吝嗇的意思

曬白,朔白,成臉子——故意挑釁或放肆的意思

毒氣——狠的意思

木牛——沒有的意思

懟——舞陽的dui,可萬能動詞

日龍——搞砸的意思

不槍中——可能不行的意思

空殼簍、木任啥——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突魯——下滑的意思

摸肚兒、老末——最後的意思,郾城說的比較多

光嘟——不穿衣服光屁股,也指東西沒有包裝,是裸露的.

枯楚——有皺紋,不平展,多用於紙張,人物面部

白動——別動

拾搗、擺置——收拾,修理

將妞——剛才的意思,郾城說的比較多

跟蓋——旁邊的意思

姑堆——蹲的意思

布住——抱著的意思

阿(a音或e音)渣——齷齪

烏拉——形容說話不清楚

么火,協活——大聲喊

出綠——跑的意思,是貶義。

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髒了,布拉布拉

這幫那幫,這腔那腔——這邊那邊

挨口,挨爽——被批評的意思

花椒——本是一種調味品,現指嘲笑諷刺的意思

欣——指借的意思,還指姑娘找到了婆家。

貓——騙人

庫券(ku quan)——通常是形容人彎身吧

不份兒——不服氣的意思

斜色,和色——發抖的意思

擱不住——不值得,犯不上

掏勁——使勁


豫薦你


我是陝西關中的,自覺土的掉渣!

今天(京個)

昨天(亞個)

明天(咩個)

昨天晚上(亞喝嘮)

前天(前個)

後天(後個)

早晨(早起)

晚上(喝嘮)

上午(早起)

中午(商戶)

下午(後說)

傍晚(才喝嘮)

餓了(e嘮)

困了(乏了)

不要(表)

不要說(表說)


山重柳暗


我是豫東河南商丘,說的都是正宗河標準河南話;

昨天在我們這裡叫“夜個”,或者“夜兒”,和安徽搭界地方河南人叫“夜門”。

前天叫“才夜”大前天叫“大才夜”。

今天叫“幾個”和安徽搭界的地方叫“今門”去年叫“年私”。

明天叫“倒明”。後天叫“過明”。明年叫“過年”。

我們這裡吃晚上飯,就是光吃饅頭,米飯,都叫“喝湯”其實有的飯一點淌水都沒有,沒有辦法這是方言。

早上叫“蹭起來”,上午叫“晌午”,下午叫“哼哼”。晚上叫“黑下”我們這裡本地人在外地打工做生意自己人和自己說話,用商丘版的普通話,外地是瞪著眼睛聽,一頭霧水,稀里嘩啦的像英語,聽不懂。

這是家鄉古老文化,古老的歌,將要失傳寶貴文化遺產。

現在年輕人都說標準的普通話了,地方話將要消失。


幸福三農


我的家鄉方言;窩是西北人曼[偷笑]!叫滴

前天(乃天)昨天(夜了個)[靈光一閃]

今天(今個)[耶]早上(早升和飯罷)

中午(上午)下午(後晌)晚上(黑了)

明天(明個)後天(後個)[哈欠]

再後天(外後)大後天(大外後)[V5][來看我]


重工手發斌


你的家鄉,“昨天”的方言叫啥?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由於我是一個比較傳統的人,一直堅持要保護好各地的方言,畢竟方言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雖然現在普通話很普及,但是很多人還是更喜歡用方言交流,特別是在異地他鄉遇到熟人,只要一聽到對方說故鄉的方言,立馬能夠接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中國的方言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北方可能還好一點,特點是像我們南方,往往十里不同音,即使是說同一種方言,那音節就不同,說出來的話就不一樣,雖然能夠聽懂,但是很顯然是有些變異,以我的故鄉贛州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客家城市,整個贛南18縣,幾乎每個縣的口音都不一樣,所以說出來的話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同,當然總體上還是能夠聽懂。

贛州是屬於江西的南大門,而客家話就是我們的方言,我沒有去研究過,客家話到底起源於什麼地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有著悠久的歷史,畢竟我們的祖先從西漢時期就開始大量往這裡遷徙,久而久之形成了我們自己獨有的客家文化。

客家話比較中性,它不像別的方言那麼高亢,但是說起來又很感觸,不會拖泥帶水,一句話可以用很簡練的方式表達出來。那題主所問的“昨天”用我們的方言怎麼說,可能我們說出來很多人都不太懂,用普通話翻譯的話,那就是“傳睨”,這只是一種口話化的翻譯。但大致的意思是這樣,是不是比較難以理解呢?

我們客家話與廣東的白話(也就是粵話還有幾分相似),例如“吃飯”我們說成“食飯”,那粵話也是差不多。有一些音節還是比較相似,所以我們這裡的人去到廣州很快就能夠學會粵話。這也可能是與地理位置有關,贛州緊挨著廣東,像河源市、惠州市、梅州、深圳一些地方,那也是使用客家話,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客家話會與粵話有些相似的原因。

北方的朋友可能一定是聽不懂客家話,而且客家話的特點還是比較快,也就是如前面所說的那樣,它乾淨利落,能夠很快速地表達出意思來,使得人們一聽就能夠明白,這也正是客家話最獨特的一個地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令你滿意,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來我們這裡做客,看一看客家的圍屋,品嚐一下客家的美食。


品詩讀詞


我是河北衡水棗強的

棗強話,聽起來真親切,^_^

夜拉刻兒---(昨天)

前拉刻兒--前天

過晌活---(下午)

 大晌活--中午

頭晌活---(上午)

早辛起來---(早晨)

趕黑哈---(到晚上)

黑勞(哈)---(晚上)

沒假---(沒有)

嘛(莫兒)航子---(什麼呀)

當(四聲)(備)不住---(有可能)

收、蘇---(叔)

姥孃兒--姥姥

爺兒爺兒--(太陽)

快沒(mo四聲)爺兒爺兒--黃昏

不鴿 ---(鴿子)

幹莫兒(連讀)起(四聲)--做什麼去

各拉拜---(膝蓋)

古力哈--蹲下

後脊央---(後背)

頭佛 ---(頭髮)

葉來蓋兒 ---

腦門 撒才 ---(沒用)

死村---(頭腦不靈活,一根勁)

瞪乎 ---(瞪著眼看)

張竟---(愛出風頭,愛炫耀)

不稜---(撥弄某樣東西)

拼拼的---(般指人出汗多)

蠍嘛猴子---(壁虎)

老噪兒--麻雀

老鴰--烏鴉

茲呀--叫喚

即柳兒--蟬

長叢--蛇(長蟲)

憎慶--不管不顧(類似東北話中的“虎”)

上校兒--上學

餓俺(連讀,較難拼不太準確)--我

膩歪--心煩拖拉


晶花哥哥


我是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我們把昨天叫做“也拉歌”,昨天晚上=“也拉歌哄上”


德厚祥DHX


地標:安徽滁州,方言為江淮官話。古代滁州方言為吳語,隨著北方人南遷受到南京話、揚州話的影響轉變為江淮官話。

對於“昨天”的方言,我們滁州市區說成“昨個”,下面縣區說成“ca(二聲)個”,“前天”說成“大ca個”“今天”說成“今個”,“後天”說成“後個”,“大後天”說成“大後個”。“中午”說成“中上”,“晚上”說成“晚黑的”。

結過婚的女性“乳房”,我們這裡說成“媽頭的”,我一直不理解啥意思。

侄子稱呼自己的大伯為“大be(四聲)”,“伯母”為“大娘”或“大媽”。

說一個人“狡猾”,我們這裡說成“鬼屌”,“算了,拉倒”,我們這裡說成“耶熊吧”!說一個人可憐,會說成這個人“傷蛋”,不太喜歡這樣的叫法。“鞋子”會說成“孩子”,據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裡面的“孩子”願意就是指“鞋子”。

方言也是語言的一種,有著其存在的基礎和土壤,有的方言,如“上海話”現在正受到國家保護和推廣呢!


文一多


我的家鄉是保定容城縣,對一天的時間段是這樣稱呼的:

早晨是早夕

上午是前晌兒

中午是晌夥

下午是後晌兒

傍晚是傍黑子

晚上分為:前半夜,半夜尼,後半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