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她撰寫了《南京大屠殺》一書,遭日本人記恨,36歲重壓下舉槍自殺

或許每個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使命,製造一個螺絲釘、拯救他人生命,亦或是出版一本書,每到一個階段都有我們需要完成的事情。今天要講的這位人物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南京大屠殺》這一著作,轟動了全世界,因無法承受外界的壓力,最後選擇了自殺。

她撰寫了《南京大屠殺》一書,遭日本人記恨,36歲重壓下舉槍自殺

這名偉大的女子叫張純如,1968年出生在美國一個書香世家,是在美國的華裔,其父親在美國是頗有名氣的物理學家,母親是生物化學的研究者。張純如就是在這樣充滿愛和知識的環境下成長的,以至於後來,當她聽聞了“南京大屠殺”一事時,根本無法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慘烈的事情,這種反差,促使張純如決定對“南京大屠殺”一究到底。

她撰寫了《南京大屠殺》一書,遭日本人記恨,36歲重壓下舉槍自殺

張純如自小學習成績優秀,1989年獲得了伊利諾伊大學新聞學學士學位,隨後開始從事新聞記者的工作。1994年一次偶然機會,張純如參加了南京大屠殺的畫展,在這黑白相片中,普通中國百姓被慘害的畫面衝擊著張純如,她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而關於祖國的這些事情,也都是從華裔口中瞭解的。

張純如回到家中開始搜索資料,竟發現沒有任何書籍對這一樁慘事進行記載。於是,她下定決心,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隨後,張純如蒐集了各個國家、地區的歷史文獻,親自前往尋找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不讓任何細節遺失,也為了證實事件的真實性。

她撰寫了《南京大屠殺》一書,遭日本人記恨,36歲重壓下舉槍自殺

在寫作期間,張純如每天工作的時間不少於十個小時,她經常含著淚水寫作,憤怒、難過讓她無法平靜,即使張純如沒有在中國成長,但她的身體裡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張純如瞭解到這些殘忍的歷史真相後,長時間的壓抑,讓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但依然堅持把寫作放在了第一位。直到1997年,由張純如編寫完成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在美國正式出版,一經出版便轟動了全世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的排行榜,也因此張純如一舉成名。

她撰寫了《南京大屠殺》一書,遭日本人記恨,36歲重壓下舉槍自殺

在同齡人都在為事業奔波,組建家庭時,張純如將一切拋在腦後,全身心投入到這本書的寫作中,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被遺忘的慘痛歷史。而寫作成為了張純如的職業,她除了寫《南京大屠殺》一書外,還創作了《錢學森轉》、《華人在美國》等作品。

她撰寫了《南京大屠殺》一書,遭日本人記恨,36歲重壓下舉槍自殺

張純如在出版了《南京大屠殺》後,雖然得到了眾人的支持,而作為加害者的日本,部分人認識不到曾經犯下的過錯,在他們看來張純如就是眼中釘。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這本書開始關注這段歷史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張純如展開了討論,迫於外界的壓力, 2004年11月時,張純如在自己的車裡持槍結束了年僅36歲的生命,而她在遺書裡寫到:“我被什麼組織盯上了,我被人跟蹤,無法面對未來的痛苦與折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