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從商周以後,中國古代瓷器的生產,歷經了3000多年。從漫漫的歷史長河一路走來,其成長髮展的步伐從未停歇。從初創、成長、興盛、再到鼎盛到頂峰,再慢慢到衰退、衰退恢復。中國古瓷器所蘊含的文化特徵和精神審美功能獨一無二。它將書法、篆刻、繪畫、剔劃、貼花、雕塑、堆塑等集於一體,集中了中華文化的精粹和博大精深。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中國古瓷器何其輝煌的火的藝術,令世人歎為觀止,至今魅力無窮。其絕高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又吸引著廣大藏家和投資人趨之若騖,前赴後繼!說白了,古玩雜項中,要說入門快,也就只有古瓷器具有大眾化的特點。其中的佼佼者官窯古瓷,絕大部分在器身書寫有代表官方的朝代款識。而民間燒造的則為民窯瓷器,其中的一部分也有年代款、堂名款、人名款等等。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因此,藉助於一般的收藏書籍或他人指點,僅從這些古瓷器本身具備的名款特徵,就能有一個初步的感覺。當然,真要花錢買下來,還要進行一番判斷和鑑定。古往今來,那麼多年過去了。至今,國人對古瓷器的鑑定,卻仍然僅僅停留在“目鑑”的階段。主要的仍然是對目標器物進行畫工、器型、紋飾、釉面、胎骨、款識等等進行綜合性的考量和審視,有時還要藉助放大鏡等工具對釉面氣泡及紋飾細處進行觀察和檢視,才能有一個基本或肯定的判斷。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當然,舉凡單位和個人對此項判斷的準確性也各有千秋。一般來說,資質強、信譽好的拍賣機構,大多聘有專業鑑定人員或陣容強大的顧問團隊。私人買家有的依賴行家朋友,有的則仰仗藝術顧問。反之,既不懂行,又無他人幫襯的私人或單位,其任何倉促輕率的購買舉動,必然難逃“打眼”的厄運!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再說了,中國古瓷器生產歷史悠久,窯口眾多,品類齊全繁雜。所涉及的中國古代文化含量,又是十分浩瀚的。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個探索多年或投入了畢生精力的研究者,都只會有一種“學無止境”的感覺。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古瓷器鑑賞泰斗耿寶昌和“青花王子”張浦生。他倆一輩子專研中國古瓷器,均已達到“學富五車”的地步!但到了晚年均相繼“退出江湖”,宣稱不再對外“掌眼”!欣慰的是,有一批中青年鑑定專家正在長成,然而卻缺少權威的認定和公眾的公認!不可否認,在古瓷器鑑定中,民窯器相對好“認”。這是因為,民窯器上有更多的時代烙印和使用痕跡,有的甚至到了“一眼貨”的地步!但要論經濟價值和增值因素,自然官窯器是投資和收藏的首選!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官窯瓷器鑑定的“一錘定音”又談何容易!

一、 有能力的鑑定者,有時偏偏難說真話。

官窯器普遍價格高。價格越高,鑑定者膽子越小。說真容易擔風險,不如選擇說否。萬一說錯了,豈不“打臉”!(有身份的人,豈能自掉身價!)。

二、 古瓷文化博大精深,鑑定難免會受到知識限制。

鑑賞知識的掌握,肯定是因人而異。認知的差異,導致的掛一漏萬,也往往是常有的事。有時面對一件普通的古瓷(不是標準器,也不一定有年款),如有十人參與鑑定,看看鑑定結論究竟會怎麼樣?估計只會大相徑庭!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三、 鑑定者的心態使然。

對器物的偏愛和貶低,角度和立場,甚至私念和信仰(鑑定宗教器物時),有時利益不到位等等,都足以引發公正的天平傾斜。

四、 拍賣或出售機構的水平問題。

有些拍賣和出售機構知假拍(賣)假。有的是受其所聘鑑定人員水平所限,導致將贗品當成了珍品,從而引發拍賣或交易糾紛。


藝術品:讓人“買得放心”,才能夠賣得出去



五、 “攪局者”的干擾。

社會上出現的大量贗品仿古瓷器,給初學者或剛入門者帶來極大的困惑,干擾判斷,令人防不勝防!此類贗品仿器,不僅混亂當今,還會禍亂後世,必須嚴令禁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