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大家都知道今年上映的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獲得了大火,在國內也掀起了一場科幻小說風潮。《流浪地球》裡我們見證了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的粒子加速器,也見證了木星之眼掠過地球時的震懾場面。雖然這樣的大場面已然十分震撼,但這對於劉慈欣對電影視覺特效所能做到的極致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劉慈欣的小說裡,不乏一些恢弘壯大的場景,也不缺一些充滿想象力的設定。而《流浪地球》的腦洞並不是劉慈欣最強的腦洞之一,今天小編帶大家欣賞一下大劉最強的創意腦洞之一——“愛因斯坦赤道“。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故事從《三體》中的科學家丁儀身邊發生的事情說起。丁儀帶著妻子和女兒一家三口坐著一輛時速達到500公里的小車上繞地球環形,這個場景可能很難想象。但接下來,你會看到小車行駛在一條直徑五米左右的鋼管中,這根鋼管長約三萬公里,正好繞地球一週,沒錯,這就是所謂的“愛因斯坦赤道”。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與《流浪地球》中的粒子加速器運行原理不同的是,行星發動機產生的是對地球同方向的推力,是靠火石為原料燃燒產生的。而這個粒子加速器是靠磁電的作用通過磁場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使其產生碰撞,並從這些碰撞中獲取一些新的粒子碎片,分析它們的來源、性質、產生原因等等,獲得一些科學理論可視化的數據以供分析。這些超強的加速器如果以最大的能量運行起來,在其中運行的每個微小粒子,都將受到相當於一顆核彈造成的推動力能量,它們將有機會加速到接近光速,月球繞地運動需要30天左右,而它們,僅僅需要十分之一秒!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劉慈欣的小說中有很多腦洞大開的想法都是對地球的改造。如今上映的《流浪地球》裡的行星發動機、還有《朝聞道》裡的“愛因斯坦赤道”以及《地球大炮》裡把地球整個掏空把中國和美國連起來的地心隧道等等,這些奇葩的、充滿想象力又壯觀的高科技文明改造地球景象,不僅在視覺特效上極大的衝擊這觀影體驗的觀眾,也是對中國科幻、全球科幻電影業界水平的一次次的提高和考驗。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今天這期就講到這裡了,下期我們繼續說,在人類還沒有啟動“愛因斯坦赤道”時它突然消失,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高維度外星人是怎樣干涉的?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劉慈欣這部小說的創意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吧!

劉慈欣這個腦洞比《流浪地球》還強,這些情節電影根本拍不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