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弦詩樂曲、笛套、雜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劇背後不為人知的音樂

潮劇伴奏的曲調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鼓科介:潮劇音樂的打擊樂器種類繁多,且都有一定音高,可以單獨出現而表達某些情感和意境。有叫介過門、安更介、天光介、激面介等。

二、嗩吶曲牌:多著重於打擊樂器與嗩吶旋律的緊密配合。

弦詩樂曲、笛套、雜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劇背後不為人知的音樂

三、笛套:用於擺酒、迎客等清雅場面,有《喜登樓》《萬家春》等。

四、弦詩樂:如《寒鴉戲水》《浪淘沙》《柳青娘》《昭君怨》等。調試有"輕三六""重三六""活五"等。

弦詩樂曲、笛套、雜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劇背後不為人知的音樂

現有弦詩樂曲、笛套、雜曲等1000多首,在潮劇舞臺應用中多作為過場音樂或唱腔間作音樂。潮劇伴奏音樂程式化的有"隨點""搜科介"和"想計介"等,每首樂曲可作"行""催""採花"等旋律和節奏變化,起到烘托人物、配合動作、渲染氣氛的作用。

潮劇音樂和潮州音樂的音律,一般為相對的七平韻律或是混合律,最主要的特點是34和7i之間不是半音關係。4稍高而7稍低,且音高不是很固定,上行和下行都不一樣。"活五"調的"2"總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且比正常音稍偏高。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西洋音樂的日漸影響,潮劇音樂也在音律的方面發生了一些變化。

弦詩樂曲、笛套、雜曲等1000多首,都是潮劇背後不為人知的音樂

潮劇伴奏音樂和潮州音樂雖為不同的兩個範疇,但它們互為補充,互相融合。潮劇的伴奏中少了弦詩樂、潮陽笛套音樂、廟堂音樂等,而潮州音樂中的潮州大鑼鼓,則是從潮劇的戲臺鑼鼓中演化得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