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粵語、吳語、閩南語、川語,你覺得哪種方言更動聽?

名廢江河流


只要是不靠水的大山區,語言往往都很繁雜。比如,在安徽皖南山區,一個縣的人講話互相都聽不懂,因為在古代,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又沒有平原,造成人們常在一個狹小的村落裡生活,很少與外界打交道。當一個小孩子某個字發音不準,大人又不加以更正時,等他長大後就會傳給下一代,代代積累代代相傳,最後就形成了這個小村落的特有語言(不僅語言發展受限,連婚姻也經常是親戚之間結來結去的,其結婚尋找配偶的半徑遠遠小於平原地區。)。不僅安徽有這個現象,浙江也有這個現象。我與浙江人打了十幾年的交道,有時問他們,你們家鄉離的不遠,你們如果不講普通話,互相能否聽懂,他們也說聽不懂。

像丘陵地區、平原地區的語言差別一般沒有這麼大,除了有外地遷來的人。

至於說到哪一種語言好聽,吳語比較好聽,人們常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講話;至於說到粵語,經常看到網上講,什麼客家話、潮汕話、白話,我也搞不清什麼是粵語,因為剛來到廣東才半年,只是覺得這邊的人講話、唱歌、讀詩都好聽,應該比普通話好聽,它與吳語各有千秋。所列的其它語言沒有什麼特別好聽的。


馮守平82419


當然是川語更動聽,因為川語是官話的一種,你列出來的另外幾種屬於百越土話。

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呂氏春秋》統稱這些越族諸部為"百越"。

粵語對應的是南越部落,吳語對應的是吳越部落,閩南語對應的是閩越部落,雖然被北方統稱為百越,但屬於不同越族部落,相互之間的口音是雞同鴨講,不互通。

古代史料有諸多對百越音的描述:唐 韓愈 《送區冊序》:“小吏十餘家,皆 鳥言夷面。”唐 白居易《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瘴地難為老,蠻陬不易馴。土民稀白首,洞主盡黃巾。唐代柳宗元:“楚越間聲音特異,鴃舌啅噪” 《魏書》形容越佬族“鳥聲禽呼,言語不同,猴蛇魚鱉,嗜慾皆異”。 唐代崔沆:“時循人稀可與言者” 唐代劉禹錫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 北宋蘇東坡:“苦鴃舌談,爾汝不相酬,未著絕交書,已嘆交遊絕,門前空羅雀,巷語紛鴃舌” 宋代周去非“餘又嘗令譯者以禮部韻按交趾語,字字有異” 明代徐霖:“中原雅韻何消記,南蠻鴃舌且休題。”

宋室南遷臨安時期,內城的上層士族對周邊吳語的描述:士族以講北方洛下音為榮以說吳語為恥,庶人才說吳語,“吳人之鬼,家居建康,小作冠帽,短製衣裳,自呼阿儂,語則阿傍…… 這是上層士族嘲諷南人吳語的話。

《青箱雜記》說:"劉昌言,泉州人,先仕陳洪進為幕客,……,言者不已,乃謂昌言閩人,語頗獠,恐奏對間陛下難會。歐陽修《歸田錄》佚文雲:"劉昌言,太宗時為起居郎,……,曰:'昌言奏對皆操南音,朕理會一字不得'。就是宋太宗聽不懂閩南語。


鳥言夷面


以前有句老話叫,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怕老廣說白話,說的就是粵語,說明粵語很難學,我在廣東十幾年,粵語不會說,但能聽懂,想學也不難。吳川語,沒聽說過,應該是江浙一帶吧,浙江話能聽懂部分,要說聽不懂的話,閩南語就是一種,最能聽懂又好學的莫過於川語,而且很多地方都講川話,雲貴川、重慶、湖南西部、湖北恩施、江西部分講的都是說川語。

我們國家,地廣人多,又是多民族的國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外族人根本聽不懂,其次還有很多地方方言,可想而知,要是國家不統一一種語言的話,語言交流都成問題,現在出門在外,都是說普通話。


LY浮萍


我浙江人,我喜歡四川人說四川話,太幽默搞笑了的


好風長吟


粵語呀,很多古詩詞用粵語朗讀起來才順口,粵語是一種文化,我是廣東人我愛粵語


晴天陽光雨


這種問題真無語,自然是家鄉話更好聽,更親切!


用戶4118087271454


閩南語,別問為什麼,因為我是潮汕人,我們同一個語系。


一葉小舟127642659


閩南話好聽,我還喜歡聽四川話,很有韻味,重慶人說四川話很愛捲舌,很特別。我是福建閩南漳州人


深藍350


我更喜歡閩南話,我是福建泉州的


流年有夢情有鍾


我出生於客家 精通白話,粵語,四川話桂柳話 南寧南普 還有普通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