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蘇聯P-100“海燕”洲際巡航導彈

蘇聯P-100“海燕”洲際巡航導彈

“海燕”P-100洲際巡航導彈項目是蘇聯50年代初期國內科學和工業界的任務,目標是研製能夠運載核武器的洲際距離運載工具。根據1954年5月20日的蘇聯政府決議,洲際導彈的工作已朝兩個方向展開。首先是研製洲際彈道導彈,即著名的R-7 OKB-1 C。第二,研製洲際巡航導彈。在這一領域,除ECB-301 C.A.外,還開展了其他活動。1.A-350型反導系統,M-40“暴風雪”戰鬥機,圖121C型/圖123型飛機(D型飛機)和P-100“海燕”超音速洲際巡航導彈系統項目。

博格塔裡夫是洲際巡航導彈系統工作的直接負責人。兩級巡航導彈既可用於核打擊,也可用於攝影和無線電偵察。在偵察機方案中,有兩種選擇:在最大範圍內,無需返回,通過空中傳輸情報數據並返回起點並用降落傘保存設備艙。在設備艙內安裝了“Ku6-3”導彈系統的無線電偵察系統,以及“鈈”攝影偵察系統,即自動駕駛儀的導航和控制系統。

蘇聯P-100“海燕”洲際巡航導彈

很快就可以看出,在現階段,巡航導彈既不能作為戰略核武器運載工具與彈道導彈競爭,也不能在軍事和政治上與彈道導彈競爭。蘇聯的高級領導人作出了有利於彈道導彈系統的最後選擇。然而,自從P-7導彈被部署以來,關於戰略巡航導彈的偵察方案的工作仍在繼續,這一方案仍然是蘇聯軍方所關心的。事實上,最終在1964年裝備。只有一個建立在該公司。圖波列夫DBL-1“鷹”圖-121型遠程無人駕駛偵察機。其他,包括P-100“海燕”,無法與SP 科羅廖夫的另一個作品競爭。由於上述原因,P-100從未生產出來(與“風暴”或圖121不同)。

蘇聯P-100“海燕”洲際巡航導彈

美國洲際巡航導彈項目

P-100“海燕”技術性能參數

長度:18.45米

高度:6.5米

翼展,8,5米

彈翼面積,7㎡

最大起飛重量,65000公斤

最大有效載荷,1200公斤

動力裝置(第一階段)-火箭發動機

推力,10200公斤

衝壓式空氣動力裝置(第二級)

牽引,4000公斤

巡航速度,4350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32000米

航程8300km

半徑(返回),4000公里

飛行時間,2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