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城市大腦”凸顯阿里格局,十年蟄伏一出手亞馬遜恐跌落神壇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城市建設和治理,已經成為當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新時代新格局下做好城市規劃,變得越來越緊迫。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上海)城市大腦技術國際研討會,似乎為城市治理指出了一名明路。

“城市大腦”凸顯阿里格局,十年蟄伏一出手亞馬遜恐跌落神壇

原來,早在2016年,阿里雲就在杭州啟動了ET城市大腦進行交通治理。城市裡原本就有攝像頭產生的大量數據,但是因為沒有一個智慧大腦能對整個城市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導致數據資源擱置無法利用。

而阿里雲城市大腦就是這個智慧大腦。它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數據模型,對數據資源充分分析利用,從而幫助城市進行智能輔助決策,將公共資源效率最大化。

最終,阿里雲城市大腦通過接管1300個路口信號燈,接入4500路視頻,讓杭州的通行時間減少15.3%,主要高架出行時間節省了4.6分鐘,由全國第五擁堵降為第57。同時它還通過智能控制紅綠燈信號時長,為120救護車救援車等開闢綠色通道,且不影響正常交通。

“城市大腦”凸顯阿里格局,十年蟄伏一出手亞馬遜恐跌落神壇

接著,阿里雲城市大腦再接再厲,將智能交通管理的經驗向城市的醫療、城管、環境、旅遊、城規、平安、民生等領域全面輸出,整個城市的能源、交通、建築、水電全部在雲端數字化,最終升級為整座城市的人工智能中樞。在全國,杭州、北京、上海、衢州、蘇州、澳門等城市已先後上線阿里雲城市大腦,且已有數百座城市宣佈將進行“城市大腦”建設規劃。同時,該方案還出海至馬來西亞,幫助當地政府完成城市治理。

更顯實力的是,阿里雲在城市大腦落地中,沒有簡單複製,而是根據每個城市的特點量身打造一城一腦。新城怎麼規劃,老城改造怎麼實施,大城市應該怎麼做,中小城市怎麼導入,都因城因時而異。

“城市大腦”凸顯阿里格局,十年蟄伏一出手亞馬遜恐跌落神壇

比如,在重視環境治理的北京副中心通州新城,阿里雲在城區內建了1100個大氣預警傳感器,率先連通城管、環保等多部門信息平臺,讓治理城市環境汙染問題實現實時在線部門協同;在衢州這個小城市,則給出公交先行的治理方案。更顯格局的是,阿里雲並沒有因為城市大腦開創者的身份就獨享成果,而是用心搭建城市大腦的開放平臺,將數字化能力開放給合作伙伴,作為底座幫助生態夥伴成長。

“城市大腦”凸顯阿里格局,十年蟄伏一出手亞馬遜恐跌落神壇

這也與十天前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提出的,阿里雲“被集成,自己不做SaaS”的生態新定位遙相呼應,也與阿里巴巴CEO張勇提出的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不謀而合。回頭來看,阿里巴巴20年來彷彿都在堅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它的鯰魚效應是傳統規則的破壞者,又是合作伙伴的賦能者。它以幫助合作伙伴為己任,以共生同贏為樂,而不像亞馬遜那般搞垮夥伴盡享獨食。

淘寶讓中小商戶抓住了電商機遇,打破了階層;天貓讓品牌商更瞭解用戶需求並將商品精準觸達潛在消費人群;菜鳥網絡為三通一達、德邦、天天、百世等快遞公司提供數據智能,並共同壯大;螞蟻金服為中小商戶和個人提供資金支持度過難關;新零售讓傳統商超、小店找到轉型密鑰;阿里雲則為中小創客在雲海翱翔解除後顧之憂。

“城市大腦”凸顯阿里格局,十年蟄伏一出手亞馬遜恐跌落神壇

正如最新公佈的阿里巴巴財報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連續6年為互聯網企業納稅第1,為中小企業減負超250億元,為小微經營者提供超過1萬億元的資金支持,帶動上下游產業納稅2581億元,創造就業機會4082萬個。

值得敬畏的是,阿里還在路上,捨命狂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