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沒有覺得朋友圈已經接近死亡?

吉他齋


我是廈門不講究,我就喜歡看著你不願意將就的樣子,那樣認真那樣可人!

很多人對於朋友圈已經變成推銷商城、變成拉人戰場的觀點,我其實持保留狀態,也許這個觀點會讓大家覺得我怎麼是這種觀點,我肯定是一個做微商或者推銷什麼的,巴不得在朋友圈多賣東西。但其實,我希望告訴大家的是,當我們面臨一個場景,當我們身處其中,看到了變化,我們很多時候會無奈、會感慨,甚至會厭惡,這些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面對變化,面對騷擾,肯定會有不適感,這個過程有的人強有的人弱,但真的就代表這個場景正在死亡嗎?

正如,你搬了一個新家,家門口原來沒有什麼商家,每天周邊的環境很優雅和舒適,但隨著人多了起來,開始有人在路邊開店賣東西了,家也就不再那麼安靜和舒適了,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把房子賣掉換另外一套,但你也可以選擇適應這種環境!這就是我說的,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來代表所有人的感受,我們也不能以自己獨立的感受就來推測,因為這都是片面的角度!

朋友圈成為賣貨的場域,這是正常的發展規律。

在商業社會中,我們會發現,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會出現需求,就會出現商家,就會出現交易,所以人流的具體是所有零售商業存在背後的基礎邏輯。而朋友圈為什麼會成為賣貨的場域,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所以並不代表這個場域會有一個如何的結局,只能說明,你不喜歡這個場域。

微信是一個讓大家鏈接的平臺。他們也希望能夠儘可能滿足所有人的社交需求,所以對於一個為大家提供基礎服務的平臺,其實還是給了不同需求人不同選擇,比如,如果某一個人你不願意讓對方看你的朋友圈,你完全可以設置屏蔽,雖然繁瑣一些,但也能夠滿足你的需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就認定朋友圈已死呢?

微商真的都是不好的嗎?

個人認為那些靠著不好的產品、拉人頭的類似傳銷的微商組織其實正在逐步的消失,市場那隻無形的手總會讓這些不良商家退出這個市場,但我也相信給很多人帶來了不好的體驗和傷痛,但我們不能因為一些不好的人就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因為一些個人商家賣的東西就不好就全盤否認所有在微信上做生意銷售產品的人,有一些確實是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的,這個需要我們用客觀的角度去做選擇和判斷。

這就是我的基本觀點,不要動不動就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然後說這個要完那個要死的,我記得原來淘寶的時候大家都在說上面賣的是假貨早晚要死,拼多多這幾年也很多人在說賣假貨早晚要死,但其實看別人卻發展越來越大,成功一定有其背後的道理,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不適就去否定別人,因為自己的視角永遠只是你自己的!

謝謝大家,如果你有什麼不同觀點,也歡迎來一起探討吧!


廈門不將就


朋友圈早晚得半死。這是流行文化的鐵律。國人就喜歡一陣風,喜新厭舊,喜歡過了,平淡了,慢慢就消失了。朋友圈雖然不至於全死,但會進入逐步冷清的狀態,這是朋友圈的最後歸屬。這個社交載體,和其他社交媒體一樣,就像流行文化,熱鬧一陣子就冷清了。除了客觀規律之外,朋友圈接近死亡的原因,還有幾種情況:

一是朋友圈的分享功能已經雜亂無章。朋友圈當初火起來,也是因為可以讓親戚朋友分享到你的實時動態,這種動態開始是開放的,現在隨著微信添加人越來越雜,隱私類的動態,已經不能隨便發朋友圈了。因為,你不知道看到你朋友圈的都是什麼人。如果你設置了分組,只讓家人朋友看到你的朋友圈,管理起來也比較費勁。

二是朋友圈成為微商的載體。微商的經營模式,就是通過朋友圈裂變,轉化為客戶,轉化為賺錢的對象。隨著微商氾濫,商品良莠不齊,通過朋友圈裂變,給朋友之間造成很多誤解。再說了,一些不良的微商保險,都是從殺熟開始的。朋友之間的“信用背書”,淪為各個“朋友”賺錢的工具,許多人就不再發朋友圈了,也不看朋友圈了。

三是朋友圈的人情綁架。前一段時間,朋友圈裡流行曬健步走的排名,同事朋友互相點贊,現在都懶得點了,新鮮勁一過,就沒有興趣了。朋友圈的點贊與回帖,就是友情的試金石,不點贊就不是朋友,給她點贊不給我點贊就是不尊重我,這些點贊層出不窮,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再說了,朋友圈裡利用友情拉票的,也特別多,讓人煩不勝煩。

綜上,朋友圈還是在淪為朋友圈生意裂變的平臺,成為私密信息暴露的平臺,成為友情綁架的平臺,它早晚走向衰落,這是基本規律。


職場火鍋


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之前的QQ農場、空間動態,當年這些都是年輕人的標配,現在卻沒人提及了。

有人說,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就像那時的空間動態,感覺是接近死亡的狀態?對於這個問題,有書君做了一些對比,看完之後相信你心裡也會有答案。

1. 從熱度來看

以前:曾經被網友們響噹噹稱為“萬能的朋友圈”,每天定時更新。地鐵,公交車上,清一色的刷朋友圈,刷朋友圈是很多人的習慣乃至每天必做之事。

有人屏蔽或者三天可見,心裡落空空的。習慣性打開手機第一時間刷朋友圈。

現在:今日頭條,抖音,小視頻是首選,很多人是懶得打開朋友圈,1個月更新不到一天動態是常規,心血來潮的時候才會刷刷,朋友圈的動態很多聽別人說了才知道。

現在的朋友圈跟幾年前的相比,真有種寵妃被打入冷宮的感覺,確實有點像以前的QQ農場,空間動態的退場。

2.從價值上看

以前:幾乎人人熱衷分享自己生活,分享的也多少生活片段,趣事逸聞,熟人之間更好相互瞭解,也能促進不太熟的朋友之間的聯繫,某種程度上充實了很多人的交友圈。

現在:仍然保持有高熱度的主要是微商、“自拍達人”,內容幾乎是清一色的微商廣告、雞湯、自拍等。

完全失去了朋友圈的味道,更多的是充斥著金錢利益,誇大的個人成功色彩。

給人的感覺就像朋友圈裡個個都像成功人士,這樣的雞湯和想象主義看多了真讓人反感。

簡單來說,人們已經不能從朋友圈中獲得有營養有價值的東西了。

有價值和新鮮的東西才有吸引力,但顯然今天的朋友圈已經不具備這兩個特點了,隨著信息和諮詢的價值降低,關注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3.從人群上看

以前: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朋友同學和家人,把朋友挨個添加了才有十幾二十個好友,現在各位的微信裡隨便都是幾百上千的好友。因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想發個什麼都能隨便發,不會有太多的顧慮。

現在:不僅七大姑八大姨在,領導同事客戶,有些一面之緣的,甚至很多不認識的陌生人都靜靜地在。

想吐槽工作的時候,有領導同事在;想傾訴下感情的時候,又怕招來七大姑八大姨的關心,還有很多對不上號的,說不上名字的陌生人在默默看著。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不像以前那樣敞開心扉,想發就發,在這種環境下越來越多也就懶得發朋友圈了。

4.從社交媒介上看

以前:主要的網絡媒介是QQ,有了微信之後,微信幾乎一夜之間成了所有人的新寵,那個時候社交媒介相對較少,而朋友圈又能發文字,圖片,視頻,一應俱全,大家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

現在:幾乎每款APP就是一款社交媒介,分享的方式更是多種選擇。許多有某種愛好或者特長的用戶就轉移到對應的APP上了。

比如說比如喜歡小視頻的人轉到抖音,火山這類的媒介去了,喜歡寫寫隨筆的人去了小紅書、有書共讀這類APP了,大家都轉移陣地了,原來的地盤自然就涼了。

其實,微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微信的支付功能甚至推動了傳統支付方式的變化,很多外國人都直呼wechat太方便了。

而作為微信功能之一的朋友圈前後的變化,說明互聯網更新換代太快了,這是發展的結果,也是競爭的結果。雖然朋友圈越來越冷,但貌似微信的其他功能越來越強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前年的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我女兒感冒咳嗽的動態,結果好幾個親戚朋友不但留言評論,還在微信裡私信我,各種關心之後,和我推薦產品:

  1. A說買一盒她做的益生菌,對孩子非常好;

  2. B說買一套他現在主推的艾灸產品吧,能治療咳嗽;

  3. 甚至還有一個親戚C讓買一個她家的汗蒸床,在家給孩子做汗蒸,能提高孩子免疫力……

結果,當天晚上我不但得照顧女兒,還要回復如此多的關心和出謀劃策。

感動之餘,真的很心累。

從此以後,我的兩個孩子生病,我再也不在朋友圈裡發了,實在不想再次面對如此的關心!

自從變成了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拿起手機幹閒事的時間越來越少。

而且現在好友越來越多,每當有人加我想學習育兒知識時,我都會先看一下她的朋友圈,如果微商,直接屏蔽“不看他的朋友圈”。

擁有上千好友的朋友圈,除了屏蔽的微商之外,依然每天會有很多更新的信息。我即使每天捧著手機看,我也瀏覽不過來新動態。再說,我確實也沒有時間、沒有興趣逐條瀏覽。

以前那麼愛看朋友圈,一是因為新鮮,二是因為人少。

半個多小時,每個人當天的動態都瀏覽了一遍,很開心的點贊評論和互動,確實增進了感情,拉近了關係。

可是現在,人太多,實在沒有那麼多時間耗在上面去點贊和評論。

我會對親戚朋友說:如果有重要的事,請給我打電話。因為發微信我都不一定什麼時候能看到。

陪著孩子們出去玩,不會一直拿著手機;我要是出去講課,也不會拿著手機。手機放在包裡或者桌子上,半天都不看一眼,沒有電話鈴聲都不拿起來。

——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態。

爸爸有一次對我說:你弟妹的動態就在你的動態下面,緊挨著,你就給她點個贊或者評論一下,多好!

我拿起我的手機,找到我那條動態後,開始往下翻,翻了好多條也沒看到弟妹的那條動態,爸爸這才明白,原來在他朋友圈是挨著的信息,在我的朋友圈已經差了幾百裡。哈哈……

所以,我對爸爸說,如果有哪個親戚發了什麼重要的動態,單獨發微信和我說一聲,我特意去找去評論。

畢竟,親人和親情對我來說很重要,我願意去找去評論,在朋友圈與他們互動一下。而且,爸媽高興,親戚也高興。

但讓我時刻去關注去評論,真是太難太難了。

朋友圈我也會發,但是很少去看。

有人給我點讚我很開心,同時我也從不在意誰沒有給我點贊,而且人太多,我也記不住。

有人給我評論,需要回復的我就互動一下。沒人給我評論我也不失落。

朋友圈現在在我來說,就是一個記錄的地方,一個分享育兒知識的媒介。

是我的一個電子筆記本。

有人來看看,歡迎;沒人觀賞,也無所謂。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1、朋友圈確實太亂,基本都是廣告;

2、雖然髮圈,證明你們很努力,但真的打擾到我了;

3、我自己發個朋友圈,立馬刷新,都能被你們給刷沒影了;

4、太多的機器人,自動點贊,自動評論,都不看你發的啥,就是一個“贊”;

5、最近不知道哪個“神棍”加了我,一個小時,給我拉進來132個群,我也是瘋了;

6、這麼爛下去,你不死亡,才怪;

7、不得已,辦了一個專門私人用的;

總結:當受眾都開始討厭你時,你離死不遠了。


拿鐵川力


朋友圈沒有死亡,但粘度底,不斷有人離開,卻是不爭的事情。

第一,發現越來越多的朋友,設置成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三天可見,那直接就是個人私密日記本了。像我這種,一週最多看兩次朋友圈的人,你三天可見,我基本上,就看不到你朋友圈了。

第二,由原先的幾乎每隔一個小時,就想翻一翻,變成了一天翻一次,甚至一週翻個兩三次。我,就是一週翻個兩三次的那種。

第三,看朋友圈,變成了定向,就是想看哪一個人,特別翻開看一看。結果,人家是三天可見,朋友圈,那是零啊。

這就跟寫日記一下,啊,有人寫日記啊,大家一窩蜂,全來寫,互相看,特別熱鬧。但也就堅持一年,一年後,大部分人都不寫了,甚至看都懶得看了。

而那些堅持下來的人,要麼是成功了(告寫朋友圈,轉型成為了職業寫字的人),要麼就是工作需要。

所以,朋友圈落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死亡,不太可能。因為,就算不熱鬧了,一天看一次,這頻率,也很高了。它存在的價值,依然很高。


董江波


拿我來說,2013年左右開始玩微信的,之後幾個月才發現朋友圈這個功能,隨後,朋友圈成為喜好舞文弄墨的我的舞臺,每天基本都要發好幾條動態,那時候,玩朋友圈的熱情和現在玩頭條基本是一樣一樣的!

但是,好景不長,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微信朋友圈變味了,之前流行轉發各種雞湯,這些公眾號文章不怎麼霸屏,還可以忍受。後來,越來越過分了,逐漸成為各種生意人的舞臺。

做微商的,賣保險的,拉投票的,幫忙砍價的,賣房的,還有水滴籌輕鬆籌,你下臺來我登場,輪番上陣,朋友圈徹底被他們霸屏了。剛開始屏蔽了一些人的朋友圈,但是發現這樣的人層出不窮,總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屏蔽了!

現在我不願意發朋友圈還有一個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變了,越來越不願意在熟悉的人面前展示自己。還有,朋友圈不少是自己的領導,同事,玩朋友圈得小心翼翼的,免得人家多心。比如你上班時間玩玩自拍,曬曬心情,被領導看見了,會不會讓他覺得你不務正業呢?

正因為如此,所以朋友圈我現在越來越疏遠,每天雖然有時間就看看,但沒有以前那麼狂熱了。我上次發朋友圈還是4月1日,快一週沒發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其實和頭條,微博這樣的面對陌生人的算法推薦相比,朋友圈的劣勢顯而易見。在熟悉的圈子裡展示自己是柄雙刃劍,雖然滿足了自己的顯示欲,卻有了洩露隱私的不安全感。

展望將來,我認為朋友圈最終會淪為和QQ空間一樣狀態,不溫不火,不死不活的。還是看好頭條,世界很大,我很小,是頭條讓我們有機會在天南海北的人面前展示自己!


商界人物


是的,我現在都不發朋友圈了。以前把生活的點滴都記錄在那裡,就有人說我在那裡曬吃曬喝曬幸福,比我混的差的這樣想。有人背後議論這是窮開心,沒什麼好炫耀的,比我有錢的卻這樣想。事實上我只是開心隨手拍而已。所以發朋友圈就是這樣尷尬,因為熟人太多了。在今日頭條上卻不同,都是陌生人,互不相識,也沒有人會議論我的家長裡短。自在!


孤單田螺


微信朋友圈最大的問題出現在最新一次改版後的三天可見,一個月可見,很多朋友這麼設置,導致原本想回顧某個朋友過去的東西的時候只看到一條線,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很多就會讓人不想去再看朋友圈,不想去再用朋友圈,實際上社交軟件最怕的是沒人用,而不是隱私問題,這是微信自相矛盾的地方,過去的人人網我認為失敗的原因,第一是改版的界面無力吐槽,我記得當年無數人反對,但人人網執意修改界面,導致人心失散,而後人人網又沒有趁機推出手機版,被微信鑽了空子。一個軟件成功以後,最害怕創始人瞎折騰,非要為了創新而創新,導致老客戶消失不再,過去人人網失敗是管理層執拗,現在朋友圈查看期限的亂改也導致了朋友圈越來越沒有互動和探索,我相信,隨著人們對朋友圈的失望加重,朋友圈會越來越淒涼,一個軟件可以短時期大量召集人氣,也可以一瞬間沒有人氣,成功有多快,將來的失敗也就有多快,這是互聯網的宿命,目前朋友圈尚未有其他軟件替代,但是用的人越來越少終究是一種等死,所以微信如果迴歸初心,尚有一線希望,否則終究會消失不見


國士無雙MC


關於微信朋友圈已死的話題已經有不少人都在談論這個話題了,這裡我和大家就聊一下這個話題。從宏觀角度來看,騰訊的微信僅在中國地區就有十億級別的用戶;在這樣的用戶體量面前,任何應用的活躍度都會遠超我們的想象,所以朋友圈已經接近死亡肯定不是事實真相;而之所以有人拋出朋友圈已死的觀點是從微觀層面去看待這個問題,並沒有真實的數據支撐,更多的還是主觀的臆斷。


這是2018年的微信年度生活的數據, 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微信的月活用戶已經達到10億8千萬之多,其中各個年齡階段的用戶都有;而與我們的認識可能不太一樣的是,喜歡刷朋友圈的卻是70後以及55歲以上的人群。下面我們再來看下相關數據:

並且,如果我們從一個典型用戶在一天中使用微信的情況來看,微信朋友圈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大家可以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微信朋友圈是非常活躍的一款產品,接近死亡又從何談起呢?


為什麼有人會說微信朋友圈已經接近死亡?

這是因為他們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做出的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事實真相的全部。確實,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把朋友圈設置成了可以讓別人只可以看三天或者半年的動態。這是因為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知道生活始終都是自己的,沒必要活在朋友圈中,所以就逐漸減少髮圈的次數;對於朋友圈,也沒有以前那麼興奮了。


但是,我們在”逐漸脫離朋友圈“的同時,還有大量的新生群體正在感受到微信朋友圈的多姿多彩,對於他們來說,微信朋友圈依然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這就好像是一場接力賽,我們跑完了這一棒,總會有人接棒的。


贈人點贊,手留餘香。我是小強Talk,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共同成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