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再現清朝太監的真實模樣:圖一是慈禧心腹,圖八竟還有鬍子


太監本來是一種官稱,在唐高宗時代,把殿中省改成了中御府,把那些宦官稱作太監或者少監;在明朝,就已經有十二監,管他們的人就被叫做“太監”,在主管的人之外的宦官不能被稱為太監,但由於後來宦官的勢力越來越大,宮殿裡面的所有宦官就被統一叫做太監了。這張照片是穿著蟒袍的總管太監李蓮英,能看出來他非常受寵。

我國的宦官制度是從秦朝開始的 ,在周王朝和其他的諸侯國裡都有很多的宦官,到了秦朝宦官的制度也更加規範化了。這張照片裡是慈禧的二總管崔玉貴,剛開始他是在慶親王府上做事的,但後來因為武功比較高,就被慈禧發現帶進宮了,自從進攻之後,他深得慈禧喜愛,後來官居三品,戴亮藍頂。

在剛開始的時候,宦官不全是太監,而且那時候的制度也不是很嚴格,就像秦朝的嫪毐就假裝成了宦官進宮,還和秦始皇的媽媽生了倆孩子,最後窗戶紙破了,他就被車裂了,倆孩子也被裝到麻袋裡活活摔死了。從東漢開始才規定了宦官一律得是閹人。這張照片是儲秀宮的大太監瑞福。


太監生活在後宮裡,所以老師能接觸到嬪妃和皇帝,而且有些太監可能是從小陪著皇上長大的,所以他們就有很大的權利,甚至他們也能影響前面的朝廷。在歷史上這種太監就被稱為是“閹黨”,在中國,就屬漢唐明三個朝代的閹黨勢力最大了。這張照片是清末時期的敬事房大太監來福,是敬事房不是淨身房,這主要就是管宮女太監的獎罰事宜的。

因為太監生理上的缺失,有好多太監心裡也很變態。有些太監甚至還在有錢之後在外面買房買丫鬟來伺候自己,更有甚者還會娶妻納妾,甚至有些嫌麻煩的就在宮裡搞“對食”。明末的大太監魏忠賢就和皇上的奶孃客氏搞了對食,在明熹宗繼位之後,還賜婚了他倆,真是太荒謬了。這張照片是清末時期的太監。

太監本來是沒啥權力的,就算有權利也是皇帝給的,只要是皇帝重視的太監就肯定有權利啊,所以那些犯下大錯的太監就是因為皇帝的縱容。內殿大太監延壽是大成縣人,當時也才48歲。其實太監的存在是因為家裡的窮苦,導致根本養不起他們,所以才去做太監的。剛入宮時期的太監其實是很累的,那些最苦最累的活兒都是屬於他們的,如果他們能一步步走上去才會有新的太監接替他們的活兒來伺候他們。


其實太監不光是攝政的,也有很多能給國家做貢獻的。東漢蔡倫在宮裡作坊時,用很多方法去造紙,用植物做的紙使得造紙術有了很大的改進,也被成為了四大發明之一。明朝初期的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僅讓中國和世界的聯繫緊密了,還使得中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繁華的一筆。

有關太監很多的生理表現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娘們兮兮,雖然說話比平常男生細一點,但是還是充滿男性特徵的,有些人可能說的還有方言。有些太監因為身體激素的分泌不正常導致沒鬍子,照片裡這個太監可能在淨身之前就度過青春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