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北武安:磁山文化將中華文明上溯八千年,建議列下中小學教科書


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文化將中華文明上溯八千年,建議列下中小學教科書。

磁山文化時期的原始農業居民生活使用的石磨盤。磁山文化,是一種以筒形直壁盂和鳥頭形支腳為特徵的考古學文化,大體處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偏晚階段,分佈於太行山東麓的冀南豫北地區,因最早發現於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遺址而得名。

磁山文化遺址發掘現場。磁山遺址,位於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東1公里處南洺河北岸的濱河臺地上,北距武安城區17公里,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1972年興修水利時發現,1976年以來經多次發掘,揭露面積約7000多平方米,發現有房基、灰坑及成批的糧食窖穴等,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文物5000餘件。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繪製的磁山文化時期居民生產生活的場景。經測定其年代最早達8000年以上,其中原始農業、飼養業和地下儲糧技術的發明,儲糧窖穴的發現是全國乃至全世界考古以來發現最多的糧倉。

磁山文化遺址發現的筒形直壁盂、鳥頭形支腳、三足缽與深腹罐等典型陶器。作為北方農耕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磁山文化的發現,修正了世界農業史中對植粟年代的認識,將其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前。

河北省邯鄲市磁山文化遺址發掘現場。磁山文化的出現,使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開創了種穀養畜新紀元,開啟了粟作農業的先河,奠定了早期中華文明的歷史基礎。

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內反映原始居民使用石磨盤的場景雕塑。勤勞智慧的磁山先民早在8000多年前創造了承前啟後的輝煌,人類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舊時代,開創了農耕文明的新紀元,這在中華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專家學者編著的有關磁山文化的書籍。磁山文化——中華文明源。1988年1月13日,磁山文化遺址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6000年——8000年前的原始農業文明分佈區域圖示。武安市磁山鎮農民、磁山文化研究專家申禮成、張海江等專家學者,時時刻刻想著磁山文化,希望早一天把磁山文化寫進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讓更多的華夏兒女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到磁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