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去國家博物館本來是為了“迴歸之路”,沒想到其他幾個展的精彩程度一點都不差,在裡面從早上開館一直待到閉館都看不夠。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東晉,王珣《伯遠帖》,故宮博物院藏

這次展的兩件書畫珍寶都是“石渠寶笈”特展見過的,現在沒了故宮跑,倒是有了國博催,專門把這兩件圈了起來要排隊,而且一次只放幾個人,只許看那麼三五分鐘,不許拍照,工作人員還不斷催促,所以你要問我這次看了有啥新收穫?那是不可能有的。加上國博連個斜面的專業書畫展櫃都沒有,又是頂燈照射,真的是有沒有多看這一回其實沒什麼區別。只是這些寶物都要三五年才能展一次,被國博這樣不專業對待,難免有點生氣。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韓滉《五牛圖》,故宮博物院藏

“石渠寶笈”特展的時候,這件放在武英殿配殿,又能拍照又能細細欣賞,那才叫爽。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阿斯塔那美人花鳥圖絹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是“萬里同風”新疆特展的展品,其實這個展更得我心。不過這件也是玻璃櫃平放,不利於欣賞。加上之前見過的,阿斯塔那這批絹畫看了有十件了。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紅衣男裝仕女圖壁畫》,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高髻持如意仕女圖壁畫》,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這批唐貞順皇后彩繪石槨和壁畫是2004-2005年被盜的,後從美國追回。貞順皇后即武惠妃,是武則天侄孫女,唐玄宗妃嬪。“迴歸之路”展品,這篇我會把國博幾個展的展品打亂,就當一個超級大展來看吧。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阿斯塔那42號墓伏羲女媧絹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繼年初湘博之後,這次新疆展又見到三件伏羲女媧圖。這件伏羲的造型比較有西域色彩。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阿斯塔那佛塔伏羲女媧絹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阿斯塔那45號墓伏羲女媧麻布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件倒像是兩個女的。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這是一起的現場效果,前面是樓蘭的彩繪木棺。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漢-晉,彩色木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1998年樓蘭故城北墓葬出土,兩頭分別繪金烏和蟾蜍,代表日月。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東晉,《墓主人生活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是新疆展最讓我驚訝的東西,6張紙拼成的畫,出土於阿斯塔那13號墓。畫法古樸稚嫩,看起來就像兒童畫,但日月、鳳鳥、北斗七星、鞍馬、矮榻等一應俱全,真是沒想到在國博把東晉的字(伯遠帖)和畫都看到了。新疆真是個神奇的地方,1600多年的紙還保存得如此之好。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吹排簫伎壁畫》,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是國博古代中國陳列裡的壁畫,不知道是以前沒注意到還是新換的。1956年西安李爽墓出土。壁畫年代為總章元年(668年)。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紅衣舞女壁畫》,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也是國博古代中國的,1957年出土於西安郭杜鎮執失奉節墓出土,年代為顯慶三年(658年)。壁畫表現的是唐代巾舞的形象,巾舞又稱公莫舞,相傳漢代已有。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五代,王處直墓彩繪浮雕武士石刻,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是迴歸之路展的另一對明星展品,確實非常精美,回味無窮。它們於1994年被盜,2000年其中一個現身美國拍場,被政府追回,另一個則由安思遠捐贈歸還,現藏國博。王處直墓還有另外兩塊更大的彩繪浮雕《散樂圖》和《奉侍圖》,是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機會要去看一下。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明,陳淳《雪渚驚鴻圖卷》,故宮博物院藏

迴歸之路展的書畫,除了那兩件要排隊的,其他珍品展的都是複製品。這件陳淳是平時比較少展的。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清,金農《觀音圖》,上海博物館藏

這件是莊萬里先生捐贈給上博的,在上博的“兩塗軒”陳列應該有展過。很多人看到都說,這不是梵高嗎?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明,陳洪綬《探梅圖》,上海博物館藏

來源同上。其實兩塗軒也有不少高古藏品,但送展的都是明清書畫,可見迴歸之路展只是為了展示文物的流失與迴歸,國寶並不是唯一標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西漢,銅錯金銀鋞,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迴歸之路展的青銅器其實挺多的,包括剛從日本追討回來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我不懂吉金,就不介紹了。這件的錯金銀花紋挺好看。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彩繪駝夫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木製,顏色如新。非常典型的胡人形象。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絹衣彩繪木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這尊是疆博的鎮館之寶之一,女俑身上的絹衣都是按真實的衣服縮制而成。出土於阿斯塔那206號墓,即高昌左衛大將軍張雄夫妻合葬墓,貞觀初年,高昌王麴文泰對抗唐朝,而張雄主張統一。唐平定高昌後厚葬張雄夫妻。此物的絲織品非常精美,應該是來自江南的貢品。因為絲織品的脆弱,它下一次展出又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唐,彩繪泥塑跪坐女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女俑前面的琴雖小,也畫了精美的圖案。去不了正倉院,還好有國博可以過下唐代癮。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南北朝,《金光明經王論品第十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1965年吐魯番安樂故城南佛塔遺址出土。還能看到漢隸的影響。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南北朝,《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事品第廿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1965年吐魯番安樂故城南佛塔遺址出土。體現了書法史上從隸書到楷書過渡的特徵。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東晉,彩繪木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1964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2號墓出土,共由13塊部件膠合而成,可以說是古老的樂高了。馬頭的造型也有東漢的特色。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東魏,弄女等造彌勒像(正反面),鄴城考古隊存

然後是讓我驚掉了下巴的鄴城佛造像展,這個30塊門票的展太值了,展品之多之精,其實完全可以獨立寫一篇的,可是我真的不懂雕像,只有從頭到尾邊看邊想跪的份兒。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北魏,譚副造釋迦牟尼像,鄴城考古隊存

這些鄴城造像真是360度無死角的美,這批考古發掘太厲害了,完全不亞於青州窖藏的佛像。希望將來也可以全國巡展,被更多人欣賞。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秦,秦更名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裡耶秦簡展其實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展,只是秦簡看起來都差不多,如果不是對古文字特別感興趣,可能看不出門道。這件記錄了秦朝在新政治形勢下的更新制度、名物之舉。過去我們只知道秦始皇統一文字,現在更知道異體字、方言乃至不一致的名號稱謂都是統一的目標。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秦,陽陵虎符,國家博物館藏

為了配合裡耶秦簡,國博也拿出了不少珍藏。這件虎符比清華展出那件要大和精美。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秦,廿六年詔權,國家博物館藏

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度量衡所頒詔書40字。


感謝國家博物館,讓我又看了5分鐘《五牛圖》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國家博物館藏

古代中國陳列的展品,1963年陝西興平出土。錯金銀的紋飾非常精美,中原地區曾有很多犀牛,但被大範圍捕殺,犀牛在關中一帶最遲到西漢晚期已經絕跡。

國博本身的陳列就很精彩,再加上幾個特展,看一天時間絕對是不夠的。多虧新疆展延期了,不然錯過就實在太可惜了。

●《迴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流失文物迴歸成果展》

時間:9月17日—11月17日

●《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時間:7月9日—10月27日

●《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

時間:8月6日—10月27日

門票:30元

●《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

時間:8月6日—10月7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