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太阳系有多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圆圈”么?

从远古的走遍全球似乎永远不可能,到后来的飞出地球似乎永远不可能,永远的含义确实在变。后来,这些“永远”都可能了。可见过往人类定义的“遥不可及”,都是相对的。


  • 地心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仰望星空,发现天上众多的璀璨群星如诗如画,陶醉与其中。后来觉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当然不是真的不变,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无法觉察到它们的变化),因此便称它们为“恒星”。但是,却有5颗亮星除外,即水星、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它们会在众星中穿行,故称其为“行星”。我国古代,把这五星和太阳及月亮合称为“七耀”,意思就是7颗明亮而且会移动的天体。人们以为整个宇宙都是以地球为中心。

太阳系有多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圆圈”么?

  • 日心说

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发现,除了月球是绕地球旋转以外,其他行星包括地球本身都在绕太阳旋转。这使人们抛弃了“地球中心说”,却又陷入“太阳中心说”的误区,以为整个宇宙都绕太阳旋转。

太阳系有多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圆圈”么?

  • 太阳系有多大?

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研究了许多彗星的运行轨道以后,成功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使人们知道,彗星也是太阳系的成员。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从而扩大了太阳系的范围。赫歇尔还是第一个认识到银河系的存在,使人们知道宇宙中有比太阳系更大一个层次的天体系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使太阳系的范围扩大到近40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约1.496亿千米)。那么,太阳系是不是就是一个半径为40个天文单位的天体系统?当然不是!20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提出了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存在,到90年代被证实。如果真是这样,太阳系的范围就比已知的40个天文单位要大几千倍。

太阳系有多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圆圈”么?
  • 到底哪才是太阳系的边界呢?

比起奥尔特云,我个人更相信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距离太阳大概39---500天文单位,而奥尔特云距离太阳50000----100000天文单位,我们所见的彗星大多来自柯伊伯带,还有一个最为特别的小行星,塞德娜,据说是来自奥尔特云,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别约是73---937天文单位。按照这个距离来算,太阳系的直径约是1646天文单位,大概是76光时。

太阳系有多大?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圆圈”么?

三十亿年前,在远古浑浊海洋中诞生了第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对于它,地球似乎是浩大无边的,然后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进化,地球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智慧文明。回首背后这条漫漫长路,我们感慨万千,从混沌懵懂到逐渐掌握命运,正是敢于探索提升了人类自己。

图片源于网络

文献参考

《小学科技》

《新华每日电讯》

《现代物理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