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人類的壽命是怎麼來的?

人類的自然壽命最高也就是120歲。隨著基因技術與克隆技術的飛躍,人造壽命達到1千歲,1萬歲,10萬歲都是合乎規律的。隨著宇宙探測的深入和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逐步接近無限,也是合乎規律的。

人為什麼會老去呢?科學家總是從自然基因出發,預測人的壽命,什麼細胞的壽命啊,什麼細胞分裂多少次是極限啊!根本沒有超越狹隘的思維空間。

宇宙為什麼造人?人的壽命是怎麼來的?人的壽命經歷了幾百萬年的量變,有沒有質變?他們根本回答不了。

人類的壽命是怎麼來的?

食物鏈是人的自然壽命的來源

這裡從哲學的高度回答這些問題。

第一階段是維持與自然食物鏈的平衡;

第二階段維持與宇宙探測和精神生產的平衡。

隨著人類探測宇宙的深度與廣度的延伸,人的壽命也會同步增長,以適應探測宇宙的需要,保持平衡。人本來就是為完成宇宙的使命而存在。

人類的壽命是怎麼來的?

金字塔結構的食物鏈

人的壽命保持與宇宙探測的平衡,依靠的不再是自然進化,而是智慧的設計。人的壽命雖然具有特殊性,其長短與世界萬物一樣都是宇宙設計的,都是為宇宙實現最優化的唯一目標服務的。這不違背規律嗎?

下面就來分析這一哲學問題。揭開規律的神秘面紗。

人類的壽命是怎麼來的?

馬克思是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

一、自然規律與人造規律的統一

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可能被創造,也不可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議的。

二、教科書上的定義

人們對規律的認識還是表面的、膚淺的,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既然規律是聯繫,而且是固有的、必然的、本質的、穩定的聯繫。這些聯繫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不回答這些根本問題呢?

三、穩定聯繫

既然穩定,就是一直可以重複。是外在表現形式、是派生物,不是產生規律的根本原因。本質與非本質的、表面的現象相對,說明事物之間的聯繫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暫時的假象。但也是派生的,是聯繫的外在表現形式。只有固有的、必然聯繫才是規律產生的根本。就是說事物運動必須以這種方式聯繫,不能有任何更改。

四、為啥固定這種聯繫呢?

其實很簡單。這裡只以生物為例闡述之。這種必然的、固有的聯繫來源於兩方面 :

1、是宇宙系統最優化的需要,也是最高層級的規律,它具有整體性 ,有序性,層次性,自組織性的特點,是方向,是規定,是規律的組織原則。

2、是食物鏈系統最優化的需要,是低層次規律 ,必須體現宇宙規律——總體方向。食物鏈的本質就是一種系統式的平衡。

3、動態平衡是一切系統的存在形式

人類的壽命是怎麼來的?

人類是宇宙的精品又是為宇宙服務的

食物鏈的頂端到低端都是平衡的,從壽命、體格、食量、生育量、到數量,從猛禽、猛獸到弱小的昆蟲,靜態的植物,是一種動態平衡、和諧 。任何一個物種打破這種平衡,一定地域內就會發生災難。

植物是供養各種動物的,它服務於動物,又受植食性動物的控制,植食性受肉食性的控制 。這一平衡逐漸以基因的形式加以固化,表現為長期不變的規律。這是一種動態平衡,是物種進化的需要。

因為宇宙的一切都是為人類服務的。所以,自然規律並不神奇,它的來源十分簡單,不過是系統的雙層最優化的體現,是一種生態平衡。

五、人類社會是特殊形式的系統

它最優化的成果表現為:花費最少的資源實現科技的最快、最高發展。人的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等等都是手段。文學、藝術、娛樂是潤滑劑和精神動力。科技的本質是再造宇宙的理論、手段、方法和途徑。

人類再造宇宙和自然宇宙有形式區別。自然宇宙的使命是利用動態的、靜態的條件創造人類,自然規律是固定法則。包括人的體格,壽命,食量,智商等等是與食物鏈的平衡。

人造宇宙時期,人的壽命、體格、食量、智商是適合宇宙探測與以科技為中心的精神生產的,這種平衡是與再造宇宙的使命相平衡。人類的智商,壽命,體格,食量,是人的技術設計,是基因技術的昇華。從手段上看,人們利用的還是原始規律,只是對基因進行優化設計和排列組合而已。所以,人的壽命隨探測宇宙的需要而逐步增長,達到動態平衡,直至接近無限。

人類的壽命是怎麼來的?

人類的體格壽命食量與食物鏈平衡

六、自然規律與人造規律並存

自然規律是人造規律的基礎,人造規律是自然規律的昇華。

七、社會規律

社會運動是一個自然運動過程。人對社會制度的設計只有符合了這種運動過程,才是科學。

進入以精神生產為中心的生產方式和再造宇宙階段,人類社會的結構將得到根本優化,使人類的組織形式適應再造宇宙的生產方式。

八、對社會的優化設計一次性完成

由於結構的相對穩定性,後來的只是完善社會結構 ,結構不適合頻繁調整 ,也不需要頻繁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