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中國地大物博,更兼之有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故此,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並讓外國友人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的文物,絕對比天上的星星都多。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國家文物局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在2002年1月18日發佈了64件特級文物,不許出國展出的規定。這64件特級文物中。有一件青銅尊非常特別,名字叫何尊,它高只有38.8釐米,開口的直徑為28.8釐米,重14.6公斤。何尊的尊體上,遍佈蠶紋、饕餮紋和雷紋,它雖然比較漂亮,可是論名氣卻沒有四羊方尊遐邇聞名,論顏值它也沒有曾侯乙尊盤漂亮,它更沒有淳化大鼎、太保鼎和司母戊鼎那樣的體積龐大,堪稱鎮國重器。它為何能夠進入64件禁止出國展出的特級文物行列?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還是讓小編先說一下何尊出土的經過。

陝西省的寶雞市古稱陳倉,這裡不僅被譽為炎帝故里,其中“虢國公主、文公建城和暗渡陳倉等等的典故,全都發生在這裡。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1965年,陝西省寶雞縣賈村塬有一個姓陳的農民,他居住的兩間民房後,有一個土崖,8月的一場暴雨後,土崖崩塌,從黃土之中,滾出了一件青銅器。

這件青銅器當時一身土繡,遍身黃泥,根本就沒有一點國寶的樣子,這個姓陳的農民,騎上自行車,馱著這個青銅器進城,並以30元的價格,將青銅器賣給了市區玉泉廢品收購站。

如果不是寶雞市博物館一位姓佟的幹部從廢品站路過,何尊絕對逃不過砸碎後投進烘爐,融化成了銅水,最後被鑄造成農具的命運。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這位姓佟的幹部將這件青銅器買回,並送到了博物館,經過博物館的文物高手,以及國內的文物大師的先後鑑定,它應該是西周一位姓何的王侯所製造的祭器——故此,被稱為何尊。

古人非常迷信,他們視祭奠神拜祖為人生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僅會獻上很豐厚的祭品,而且還有一套專門的祭器。而這件青銅器,就是當年這個何姓王侯,眾多祭器中的一件。

這件何尊在上海展出期間,一位國內數得著的專家,還在銅尊尊腹裡面,意外地發現了12行,一共122字的銘文。

要知道,有沒有銘文的青銅器值“銀子”,而有銘文的青銅器就值“金子”。

何尊內的銘文如下: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這些銘文有最重要的兩句:一句是“唯王恭德裕天”

這句話中的關鍵字就是“德”。在以前發現的銘文、甲骨文中,德都是無心之“得”,也就是說,在何尊出土之前的文字中,遇到德字,全都用“得”代替。

而從西周初年開始,德字底下有了心字,這說明西周的皇帝,開始用心構築道德體系了。

第二句更重要:這句話就是:餘其宅茲中國

這是所有的歷史文獻、金屬器銘文和甲骨文當中,出現最早銘刻有“中國”兩個字的器物。正因為上述三個字,奠定了它在文物界不可動搖的“至寶”的地位。

被30元賣給廢品站,上有三個字,奠定其“特級國寶”地位

換句話來說,不管何尊的外形和顏值如何,尊內的銘文“鐵”一般地證明了,在3000年前“中國”兩個字就已經出現,這非凡的意義,才是它能夠成為特級國寶“必不可少”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