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襄樊之戰關羽為什麼會失敗?

始終先生


“襄樊之戰”,也被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是曹操、孫權、劉備三大軍事集團在荊州核心區的戰略實力角逐。這一戰最後是關羽以區區三萬之眾與曹魏和孫吳聯合傾全國之力的一次決戰。關羽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實力相差太懸殊了。


一、關羽鎮守荊州的意義

根據諸葛亮對劉備《隆中對》戰略規劃,劉備以益州為中心,東據荊州、北佔漢中、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然後在選上將東出荊州,西出漢中,天下可定。可見荊州戰略地位對劉備集團的重要性。

1、荊州是西進的跳板和戰略後方。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打敗曹操,把曹操打回北方,在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之下取得了荊州,後以荊州向西攻四川、取漢中,荊州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勤供給和兵源供給地,是劉備當時唯一的戰略後方。


2、荊州是東出的前哨陣地。按照《隆中對》戰略佈局,荊州還是劉備集團以益州為中心經營穩固後向東前出突破的前哨陣地,圍繞荊州經營的前後順序和作用都進行了細緻的戰略規劃。

這兩點都確定了荊州始終是孫吳聯盟的對接地,也是始終要處於堅定防守的前哨陣地,即使將來前出也是作為與西出漢中的呼應而存在。絕不可茫然冒進和孤軍突擊。


二、關羽襄樊之戰時的實力

關羽鎮守荊州(公元212年-公元219年)。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自主經營管理荊州整七年,分兩個階段。

1、公元212年-215年。

這階段關羽擁有荊州、江夏、長沙、桂陽、南郡、零陵、武陵西等,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兵員和經濟實力都很雄厚,他為劉備西征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和兵員補給,助力劉備全力西取四川。

2、公元2015年-2019年。

215年,孫權親率三路大軍和劉備武力解決索要荊州,曹操看到孫劉要大打出手,於是進兵漢中取張魯,直接威脅到劉備剛剛到手的四川。劉備被迫迅速與孫權講和,雙方瓜分荊州地區,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西屬,歸劉備。雙方繼續維持了聯盟的關係。這樣關羽在荊州的地盤、人口、物產損失巨大,經濟實力大大減弱。在實力大大減弱的情況下還要以區區三萬人承擔繁重的戰略任務,就更加決定了只宜固守,不可前出突擊。

2、外交上潛藏危機

孫劉聯盟是三國微妙平衡的基礎,劉備深深體會到諸葛亮制定的外交戰略的重要性,一旦孫劉聯合面臨挑戰最後破壞平衡時,劉備不惜割地也要維護聯盟關係。為圖四川,都不惜把荊州割一半給孫權。關羽為人冷峻孤傲,剛愎自用,看不到聯盟關係的重要。孫權想和關羽聯姻結親,鞏固聯盟關係,關羽卻不能很好處理相互關係,竟然羞辱孫權:“虎女豈可嫁犬子”,為聯盟關係削弱和破裂埋下了禍根。也極大削弱了荊州的軟實力。

三、關羽襄樊之戰的目的

1、想建新功獻給劉備。

實際上關羽自赤壁之戰放了曹操,他就在劉備集團犯下了嚴重的政治錯誤,雖然劉備大哥和軍師諸葛亮沒有深究他,他也很內疚和慚愧,總想將功補過。後來的長沙之戰只帶自己本部5000兵馬戰長沙就可以看出。可惜碰到了老將黃忠這個難啃的骨頭,征戰長沙也不順,後來還是劉備和諸葛亮親帥大軍接應,魏延因韓玄要殺黃忠,就殺了韓玄反了長沙投奔劉備,才順利奪取長沙。劉備西取四川奪漢中,關羽其實是功不可沒的。要不也不會封為前將軍。與魏延、黃忠、馬超、張飛,一起封為五虎上將。但關羽很孤傲,本來他在荊州七年就是劉備授予他全權之責,像荊州王一樣,自認為功勞很大,慾望膨脹到恥於與黃忠同列。他對諸葛亮的戰略安排也非常熟悉,也在荊州做了準備,所以他想提前發起東出討伐之戰建立新功。

2、減輕劉備漢中方向的防禦壓力

劉備與曹操苦戰,新得漢中,戰爭消耗很大,各方面需要經營鞏固,防禦壓力也很大。荊州不能再提供更大兵員支撐的情況下,久經沙場、智勇雙全的關羽認為最好的防禦是進攻,北伐襄樊在戰略效果上就是牽制曹魏,消除曹魏漢中方向對劉備的壓力。

四、戰役決策和戰役過程

(一)戰役決策

戰役決策上是孫吳方向按照聯盟對待安排兵力防守,襄樊方向水陸騎並進奇襲,力求速戰速決。同時派騎兵深入曹魏腹地叛亂襲擾,曹操不知虛實,因為深入到都成附近,嚇得一度想遷都。

(二)戰役過程

1、魏蜀的襄樊之戰

關羽水陸騎並進,打的曹魏七零八落,曹操最後連壓箱底的老將徐晃都派出迎戰了,還外交上聯絡孫吳一起攻擊關羽。

(1)攻樊城。關羽率兵3萬,一開始勢如破竹,取襄陽,曹仁在樊城堅守待援。

(2)擒于禁。“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關羽威震華夏。


(3)戰徐晃。徐晃是曹操派出最後壓箱底的一員老將,徐晃先是攻破偃城,恢復了洛陽周邊地區的穩定,阻止和擊敗了關羽的攻勢。

2、吳蜀的荊州之戰

(1)呂蒙偷襲荊州。呂蒙裝病,誘使關羽把駐守在南郡和公安防備東吳的預備隊調往襄陽前線。冒充商賈偷襲關羽設置的烽火臺崗哨。

(2)博士仁和糜芳投降。和關羽有隙的公安傅士仁和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呂蒙,斷了關羽的後路。

(3)陸遜進佔宜都和秭歸夷道。在呂蒙進佔公安南郡的同時,已經率軍佔據了南郡西邊的宜都郡的秭歸夷道,駐紮在夷陵,封堵住了三峽出口防備蜀軍東下。


3、關羽的戰況。關羽北有曹軍,南有呂蒙,東有孫權,西有陸遜,手下兵卒又紛紛逃散。萬般無奈之下,關羽只得退走當陽東南的麥城。東吳攻略荊州,是以“舉國”之力進行的多路合圍作戰,配合北面曹軍全陣營猛將齊上陣實現對在外作戰的關羽的全面碾壓。

綜上分析,關羽襄樊之戰是在魏吳傾國之力碾壓下因實力太過懸殊而得到的必然結果。關羽以當時的荊州實力,要擊破魏吳任何一方都只能憑關羽勇武速戰速決才能有機會,一旦魏吳聯手加以時間的延長,關羽必敗。關羽只要前出孤軍突擊形勢決定就是失敗的。


晴空遠望史


關羽失敗的最大原因是過於自負。


關羽,蜀漢集團五虎上將之首。坐鎮荊州,威震四方。不論個人武力還是統兵,都堪稱一流。比之三弟張飛,萬人敵的關羽更多了一份穩重,關羽從不酗酒。縱觀關羽一生征戰,從沒有過醉酒誤事。這是關羽的優點,但想比之下,關羽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過於自負。

三國之中,能被關羽看得上眼的人物,不出十指之數。而其中,曹魏佔三人,曹操,張遼,徐晃。曹操對關羽有恩,且禮敬有加。賜予關羽香車美女(赤兔和侍女),並奏請漢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關羽忠心漢室,非常珍惜這個爵位。兩軍陣前常言道:“漢壽亭侯關某!”關羽和張遼是好朋友,二人英雄相惜。與徐晃是同鄉,關羽稱徐晃為“大兄”。



蜀漢方面,三弟張飛自不必說。而劉備又是他大哥,除此二人之外,關羽誰也瞧不上。尤其看不上黃忠,黃忠初列五虎上將之時,關羽不以為然,曾說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後來,定軍山一戰,黃忠陣斬曹魏大將夏侯淵,算是為自己正名。

而東吳方面,關羽就更加看不上了。他常言道:“諒他東吳鼠輩也不敢如何如何?”極度看不起東吳諸將。除了“單刀赴會”的魯肅以外,關羽再看不上東吳其他人。

《三國志》陳壽曾寫到:“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二人皆萬人敵也。”意思就是說關羽傲氣凌人,不可一世。張飛脾氣暴躁,不體恤手下將士。而結果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關羽失了荊州,敗走麥城。張飛鞭打士卒,醉酒後被暗殺。

除去性格上的原因外,關羽襄樊之戰的失敗還有以下原因。

一、呂蒙稱病,陸遜接任。


關羽攻擊樊城以後,呂蒙稱病,讓陸遜接任大都督。陸遜寫信示弱關羽,使關羽放鬆警惕。(陸遜是白面書生,年紀不到三十歲,關羽沒有放在心上。)

二、曹操集結重兵,襄樊之戰膠著。

曹操集結重兵,連最精銳的虎賁騎都用上了。由徐晃帶領,支援曹仁。樊城日久不克,襄樊之戰陷入膠著。

三、曹操聯繫孫權,呂蒙白衣渡江。

關羽攻勢兇猛,曹操恐曹仁有失。聯繫孫權,南北夾擊關羽,並以荊州相許。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

四、關羽孤軍奮戰,缺少援兵。

關羽孤軍作戰,受到南北夾擊,上庸劉封沒有出兵救援,而另一路糜芳又叛變了。關羽深陷重圍而沒有救援,只得以少數人突圍,敗走麥城,兵敗身死。綜合上述原因可以看出,關羽的失敗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而最大的缺點是其性格上缺陷。


梵雅的絕世容顏


這個問題非常好。襄樊之戰關羽的失敗,導致了剛剛達到巔峰的劉備集團,由盛轉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連鎖反應,是蜀漢滅亡的導火索。

咱們先來看看背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大軍。徹底佔領漢中。接著派遣劉封、孟達順漢水而下,佔據上庸。劉備在漢中稱王。此時,劉備集團的領地和實力大為增強,達到了頂峰時期。關羽就是在這個時候發起的襄樊之戰,也叫關羽北伐。

關羽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北伐?

按道理說,關羽北伐不是個號時機。雖然曹操在漢中失敗,但荊襄前線卻一直是穩固的,一直由曹仁負責鎮守,並且這裡距離曹魏的大本營很近。這也一直是曹魏強大的主力所在。關羽的北伐,最好時機已經錯過了。曹操親征漢中的時候,是劉備集團最艱苦的時候,劉備當時也快撐不住了,已經是“男可戰,女可運”的全員戰鬥狀態。這個時候,關羽如果北伐,從背後給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給劉備幫了大忙。

然而,關羽並沒有那樣做。而是在漢中之戰塵埃落定,劉備稱王,分封將軍之後。關羽才發動北伐,不是雪裡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對於劉備來說,這個時候的最主要問題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剛到手的漢中和西川。如何將這兩塊肥瘦消化,變成自己的能量,這個是最迫切的問題。但,關羽是假節鉞的,是可以調動兵力的,可以事後通告的。

阿呆以為,此刻的劉備是無可奈何。轉眼一想,隨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漢又上一層樓。即使失敗,也正好殺一殺關羽的傲氣,趁機調整荊州的人事佈局。

劉備和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關羽給玩大了,玩瘋了。

天要滅他,先讓他瘋狂。關羽的北伐很順利,藉助天時,連綿大雨,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隻部隊,全部被水淹沒。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讓關羽一下子威震華夏。連曹操都嚇得要遷都。

關羽忘乎所以,太驕傲了。他忘記了一個關鍵點:孫劉聯盟。

關羽居然放縱自己的軍隊幹了一件大錯特錯的事情,搶了盟軍孫權的軍糧:湘關米。這一下子惹怒了東吳上下。危機已經四伏,驕傲的關將軍還沉浸在自己的豐功偉業中陶醉呢。

劉備集團獲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孫劉聯盟。

沒有孫劉聯盟,就沒有赤壁之戰和半個荊州的地盤,也就沒有取西川的資本,也就沒有爭奪漢中的底氣。正是因為有孫權的東吳集團的策應、聯手,劉備才敢於同曹操對抗。

關羽破壞了孫劉聯盟,也就將蜀漢大廈的基石給破壞了。

還有,關羽的襄樊戰役,過於自信。其實最穩妥的辦法是同孫權聯動,劉封和孟達側應。這樣的大聯動,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關羽沒有這樣做。

所以,總結下來,關羽北伐的襄樊戰役失敗的原因有:

1、動機不對。

2、時機不對。

3、方法不對。

4、戰略不對。

其實,從關羽出兵北伐的開始,就註定了失敗。只是誰都沒想到會敗得這麼難看。一下子連鎖反應,導致荊州丟失、身首異處、張飛身亡、夷陵慘敗,一代蜀漢君主劉備命斷永安。蜀漢進入了一個掙扎的時代。

阿呆夢話,歡迎批判。


阿呆夢話


襄樊之戰關羽為什麼會失敗?我覺得有三點原因如下。

其一,劉備擊敗曹操奪取漢中令東吳懼怕蜀漢坐大,導致蜀漢成為東吳的主要敵人。

公元218年,劉備率軍擊敗曹操攻取漢中,此時劉備坐擁荊州,益州,漢中三大地盤,天下已居其二。可以說是劉備的的巔峰期。此時如果穩打穩紮的話是有可能一統天下的,但是蜀漢的發展壯大不僅讓曹操恐懼萬分也讓東吳感到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東吳名臣魯肅去世前給東吳大都督呂蒙的遺言就是當曹強劉弱時東吳要聯劉抗曹,而當曹弱劉強時則需要聯曹抗劉。東吳要想長久生存也必須要以這樣的策略為基本國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主動權始終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當劉備奪取漢中趨向一家獨大的時候就是東吳聯曹抗劉的開始,區區一個荊州怎麼可能架得住曹魏和東吳兩邊夾擊呢?所以關羽的襄樊之戰失敗是必然的。

其二,關羽對待東吳的傲慢態度讓東吳不再容忍關羽。



關羽單刀赴會藐視東吳群臣稱東吳除了魯肅沒有一個英雄,其他的都是鼠輩,關羽的傲慢讓東吳武將恨得咬牙切齒。

而還有一件事徹底激怒了孫權,就是孫權派遣使者給自己的兒子提親希望能娶關羽的女兒兩家聯姻世代修好,而關羽則說,虎女焉能嫁給犬子。這句話任何一位君王都是奇恥大辱的,關羽的傲慢徹底激怒了孫權。讓孫權決定使用武力趁荊州空虛偷襲了荊州,關羽兩面受敵,焉能不敗。

其三,劉封見死不救導致關羽沒有翻盤的機會。

當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軍大戰的時候東吳背約偷襲荊州,致使關羽兩面受敵,如果此時駐守在上庸的劉封孟達部能馳援關羽的話荊州可以不用丟,荊州保住了襄樊之戰關羽贏得可能性非常之大,因為此時的關羽剛剛水淹七軍斬殺龐德令曹軍威風喪膽,可謂兵鋒正勁,聲勢滔天。要不是荊州後院起火豈能有襄樊之敗?罪魁禍首就是劉封孟達部見死不救按兵不動不理會關羽的求救,從而喪失了最後的自救機會,而劉封最後也被劉備處死,可謂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三國志·劉封傳》:申儀叛封,封破走還成都。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結語:襄樊之敗,關羽之死,既有關羽本身的傲慢所致,也有天下大勢轉變讓蜀漢成為了曹魏與東吳共同敵人的原因。再加上自己內部的豬隊友劉封見死不救,讓關羽失去了最後一個自救的機會。可以說關羽是死在自己人手上也不為過,也就不難理解劉備為什麼要非殺劉封不可了。


竹林論風月


關羽是我在三國中最崇拜的人物之一,他的英勇和忠誠都是讓世人讚歎不已的。一世英名的關羽為什麼會敗得那麼慘呢?一世英名最後卻落到如此下場,這是所有喜歡關羽的後人們最不想看到的結局。然而歷史就是歷史,結果已定誰也無法改變。

想當年關羽單刀赴會,卻能安全而歸,說明關羽不僅有過人的膽識,而且還有常人難及的智慧。因此我覺得關羽敗走麥城,並不僅僅是自己大意失荊州,而是還有其它隱情。今天我就和打家分享一下他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你就會明白雲長是何等的了不起。第一,當時劉備和曹操在北方大戰,劉備是大勝曹操,因此關羽想出兵對曹操進行兩面夾擊,想徹底大敗曹操,從而實現幫助大哥劉備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這是失敗的原因之一。其次,關羽由於長期駐守荊州,看到自己的兄弟們在沙場上取得很多戰績,而自己卻長期堅守不戰,也想建功立業,於是出兵攻打曹操,這也是失敗的又一重要原因。再次,關羽對下屬嚴格,導致手下對其長期不滿,趁關羽出城時,與東吳裡應外合奪取荊州,讓關羽失去復地,這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根據上面原因分析,關羽的失敗不僅是決策失誤,而且還受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歷史過去了,關羽失敗了,可他的英雄形象卻世代流傳。我真心為關羽的失敗而感到惋惜,要是他一直守好荊州,最終的結局就不是這樣,後面的歷史也有可能改寫。





廣州知音服飾


當時劉備已攻下益州,又在漢中擊敗曹軍,上庸也被劉備義子劉封佔據。曹魏除了被奪取州郡損兵折將外,此時內部矛盾也是十分嚴重。而此時的劉備無論是領地還是軍事實力都達到了巔峰,關羽趁機從南郡兵發襄陽、樊城。

這場戰役前期關羽憑藉著其優秀的軍事才能以及領導能力,指揮三萬兵馬大敗曹軍。攻取了襄陽、樊城,且“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曹魏大將於禁投降,這場大戰震驚了中原。隨後曹操大驚,甚至有過想要遷都避其鋒芒的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的謀士建議拉攏東吳,因為此時曹魏的領地、兵力仍然是三國中最強的,東吳起初仍然想要聯劉抗曹。但是當孫權派人前往關羽處求親時,一句“虎女焉嫁犬子”便讓孫權顏面盡失。

隨後孫權帳下呂蒙出兵偷襲南郡,關羽以及將士們的家屬皆被俘虜,故而將士無心再戰。最終孤立無援的關羽父子敗走麥城被潘章所擒並殺害。襄樊之戰中前期雖然大捷,但最終丟掉了荊州三郡,這場戰役以蜀漢失敗告終,得利的僅有東吳。

襄樊之戰是關羽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役,開戰之前雖然蜀漢擊敗過曹魏,但是此時曹魏仍是最強的一方。關羽過於高傲,在沒有與孫吳聯合的情況下就將自己的後方展露在孫權的眼中。種種原因,導致了關羽在錯誤的時機選擇發動這場戰役並最終失敗。








幻中詩


襄樊之戰的失敗,原因完全可以歸咎於關羽自身

劉備漢中之戰取得勝利,關羽在劉備勝利得鼓舞下,率軍北伐曹操,一開始勢如破竹攻襄陽,水淹于禁七軍,聲名威鎮華夏,但是樊城久攻不下,給了孫權可乘之機,聯合曹操偷襲了關羽得大本營荊州,關羽北伐之路破滅,最後身死麥城。

關於關羽襄樊之敗的失敗,很多人將原因歸咎於孫權,認為如果不是孫權從背後偷襲關羽得大本營,也許關羽北伐之路就成功了,歸咎於孫權我覺得理由太牽強,就好像一個班級裡,其他人都考了100分,就一個考個不及格,然後你怪老師教的不好。


孫權得原因只是外因,況且孫權做的並沒有錯,荊州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可攻可守,劉表盤踞荊州多年,憑藉荊州一座城就可爭奪天下,荊州北可伐曹操,東可伐孫權,南可伐劉備,孫權擁有了荊州便能保長江無憂,所以孫權能不眼饞?攻取荊州這一點孫權並沒有做錯,做的很對。

襄樊之戰關羽失敗的原因,完全在於關羽,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點,圍城時間太久,給了曹操反擊的機會,優勢全無。

關羽北伐選的實際非常的對,曹操剛在漢中之戰中挫敗,幾年的交戰,曹操的統治根基已經不穩,國家內部更是千瘡百孔,可以說是外傷加內傷。

此時關羽北伐,可以說是在曹操傷口上撒上一把鹽,一開始關羽勢如破竹,但是大軍進程卡在了樊城,樊城一破關羽大軍便可直取許昌,而結果樊城一卡就是幾個月,其實樊城守軍並不多,僅有幾千人,而當時關羽擁有數萬人,實力可以說懸殊太大,只要關羽猛攻樊城破城之日指日可待,但是關羽得想法很簡單,就是讓樊城斷糧,樊城自行破城,結果樊城糧食根本沒斷,幾個月後曹操又集結了大軍支援樊城,此時關羽得優勢全無,因為長時間得圍城,關羽軍士士氣已經不像剛開始那樣高漲,出現了下滑得趨勢。北伐良機已經錯失。



即便孫權不奪取荊州,關羽大軍北伐也會失敗,孫權只不過是加了一把火。

第二點,沒和孫權打好關係,導致孫權倒戈

諸葛亮的主張就是聯合東吳,這一點諸葛亮一直堅定不移,用到了後來的北伐之路。

為何主張聯合東吳呢?天下局勢是三分,但是曹操大於等於孫劉得聯合,而劉備最大的敵人就是曹操,只有把曹操消滅掉便能取得天下,同時也要聯合東吳,不能讓東吳背後捅刀子,必要之時還能助一把力。

但是關於聯合東吳這一點,關羽並不是很在乎,甚至有點瞧不起東吳,原先有魯肅在東吳和蜀漢兩邊周旋,拉關係,後來魯肅去世,東吳和蜀漢得關係就有點疏遠,關係有些尷尬。

孫權心裡也清楚只有孫劉聯合才能對抗曹操,所以為了緩和關係,想將女兒嫁給關羽的兒子來個聯親,孫權女兒得地位配關羽得兒綽綽有餘的,但是關羽有點瞧不起孫權,回拒了順便羞辱了孫權,孫權小氣之人,記下這仇,但是又沒有機會報仇。

直到關羽北伐曹操,給孫權鑽了空子,趁關羽荊州空虛,乘機而入,奪取了荊州。

實際上關羽北伐曹操,孫權有兩個選擇,一是配合關羽北伐攻取合肥,長驅直入爭奪天下,二是,奪取荊州保江東無憂。


孫權選了奪荊州,原因就是報關羽羞辱之仇,其次就是合肥是孫權得心魔。

如果關羽運用好了孫權這個盟友,北伐之路便可成功,結果讓關羽給搞掰了,將盟友送給了曹操,最後一敗塗地。


歷史黔


每當看到“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這一回,我相信很多三國迷們都會黯然神傷,一代武聖關雲長至此隕落。而襄樊之戰也徹底改變了蜀國的國運。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大好戰局急轉而下,倒是關羽失利呢?


時局

我們先看一下當時的時局。

關羽襄樊之戰發生在219年(建安二十四年),而就在這一年,劉備軍團剛剛打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漢中之戰。沒錯,就是被三國迷們譽為三國史上最豪華的戰役,劉備軍團五虎將(除了關羽助守荊州外)悉數到場,而曹操軍團也是將才林立,夏侯淵,曹真,徐晃,張郃等等。雖然最後以劉備佔領漢中結束戰局,但這場長達兩年的消耗戰,幾乎耗空了劉備的家底,最後迫不得已,從成都調兵調糧。諸葛亮曾說:“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也就是說,曹操在打漢中的時候,大概出兵10萬以上乃至幾十萬,而劉備能在漢中與曹操僵持兩年,也可以說舉全國之力了。

這一戰役,打出了蜀國的士氣,也打通了蜀國的國運,此時是蜀國版圖最大的時候,如果蜀國在諸葛亮的治理下,休生養息幾年,未來的發展是不可預測的。但沒想到的是,五虎將中最穩重的二爺關雲長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發動了襄樊之戰。

關羽

襄樊之戰,成也關羽,敗也關羽。

荊州在三國時期是兵家必爭之地,雖然荊州只有九郡,但號稱“魚米之鄉”,有“荊揚二州,戶口半天下”的美譽。況且荊州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劉備之所以讓關羽助守荊州,就是因為關羽是自己的結拜兄弟,絕對夠可靠,而且有勇有謀,遇事穩重,所以才會把兩面受敵的戰略要地交給了關羽。於是,便有了“水淹七軍”。

但關羽可不光有穩重,還有傲慢輕敵,剛愎自用的缺點呀。

漢中大勝,五虎將中除了自己,其他四人皆立了功,特別是黃忠斬殺了夏侯淵,更是讓關羽不爽。(關羽始終看不上黃忠,認為黃忠不過是個刀馬校尉,不配與他同為五虎將)於是,心性高傲的關羽認為曹軍剛剛在漢中大敗,打算藉此機會偷襲襄樊,一展其武聖的風采。自信滿滿的關羽認為僅憑本部,就可以將襄陽,樊城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他忽略了一點,曹操雖為新敗,但漢中損傷的只是曹操的中央軍和夏侯淵軍團,而其手下還有駐守襄陽的曹仁軍團,駐守京畿的曹休軍團等五大軍團,可謂實力依舊,但劉備卻已經傷筋動骨,一旦戰事焦灼,劉備是否有能力再進行一場大戰,是否有能力保荊州不失,為關羽準備好後路,都是未知之數。

其次,關羽對手下將領頗為輕視,不得人心。特別是麋芳、士仁二人,由於長期受關羽輕視,在襄樊之戰的時候,故意拖延關羽的物資,並在呂蒙偷襲的時候,主動開城受降。

孫權

襄樊之戰前,關羽已經得罪過一次孫權了,而且是狠狠的打了孫權的臉。孫權為了自己的兒子,親自寫信,向關羽的女兒求親,關羽痛罵使者“虎女焉能配權子”,另孫權勃然大怒。畢竟孫權貴為一方諸侯,關羽只是一員上將,從地位上來看,這門親事,孫權是自降身份的,但還是被關羽羞辱了,這讓孫權在面子上是肯定過不去的。

而在襄樊之戰的時候,關羽還擅自取了孫權湘關的糧米。這還了得?先是拒絕了兒子的婚事,又沒打招呼取了孫權的糧倉,這是明擺沒把孫權放在眼裡。於是,孫權主動配合曹操,遣呂蒙偷襲了關羽的後方,取了南郡。

孫權雖然和劉備有聯盟之約,卻因為關羽兩次三番的目中無人,徹底被惹怒了,況且劉備一直佔據著荊州,阻礙了孫權向北發展的勢頭,因此,孫權藉此機會,取了荊州。


總結一下關羽失敗的原因。

沒有審時度勢,只看考慮到當時孫劉聯盟,曹操漢中新敗,以為憑自己一己之力可以拿下襄樊,並沒有為長遠戰局做好提前的部署,這是其一。

輕敵,忽視了曹仁的才能,導致戰局膠著,沒有在其糧草允許的時限內拿下襄陽,這是其二。

關羽剛愎自用,對手下頗為輕視,失了將士的心,特別是兩個關鍵人物,麋芳、士仁,導致南郡直接讓給了孫權,這是其三。

得罪了孫權,致使孫權給予自己背後一刀,這是其四。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導致襄樊戰局急轉直下,劉備還沒有來得及派兵援救,關羽就兵敗身亡了。

劉備不但失了一員虎將,更是因此丟掉了荊州三郡,實力大損。


始終先生


襄樊之戰,關羽敗走麥城,遭馬忠埋伏被抓,孫權斬了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以諸侯之禮將其身軀安葬於當陽。一代名將,自此終結。



襄樊之戰,關羽失敗的根本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個表述!

從性格上來說:關二爺性格孤高自賞,感覺沒有誰能與自己一教高下;

舉例: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稱王,任命 許靖為太傅, 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並派了費詩前去關羽駐地為關羽授受將印。當關羽知道黃忠竟然與自己官位相當的時候,非常憤怒地說:“大丈夫絕不能同老兵同列!”

大家都知道,黃忠的才幹確實不弱,加上劉備正是用人之際,封黃忠為後將軍也是才有所用。但是我們關二爺不這麼想,覺得自己跟隨劉備征戰多年,不可以和黃忠同級。並決絕接受官印。後來還是在費詩的勸解下,關二爺才欣然接受。由此可以看出來關二爺性格很是孤傲。



從戰略上來講:關二爺在攻打襄樊有些孤軍深入了;

舉例:同年8月,關羽命南郡太守糜芳守衛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自己率軍向樊城的曹仁進攻,曹操得知後就派于禁率七軍支援襄樊,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被捕。

後來,關羽乘勝追擊龐德,龐德全軍投降,龐德拒不投降被殺。接下來關羽猛攻樊城,曹仁打不過,但也沒投降,苦守樊城。止10月份,荊州,南鄉均被關羽拿下。關羽威震華夏。

從局勢上來講:孫曹聯合,關羽多面受擊;

接連幾座城池被拿下,曹操坐不住了,就找孫權,答應將江南劃給孫權,希望孫權可以從背後攻擊關羽。孫權順水推舟就答應了下來,至於孫權為什麼會出兵攻打關羽有以下兩點:

1,主要是孫權之前為自己的兒子求婚,希望關羽的女兒可以嫁給自己的兒子,關羽辱罵了孫權,導致孫權記恨在心。

2,關羽太飛揚跋扈,戰鬥力驚人,可能會影響到後來的局勢變化。



後來曹操派徐晃支援樊城,徐晃設機聲東擊西,與徐商,呂建將關羽的包圍圈打破,擊退了關羽。

同時,孫權派人誘降糜芳,傅士仁,糜芳傅士仁對關羽本來意見就很大,此次關羽敗退,糜芳便應付關羽的命令,不做積極支援,導致糧草不足。傅士仁乾脆就不戰而降。導致江陵,公安失守。

接下來就是南郡失守,關羽為給兵將安心,便派使者聯繫了守將呂蒙。得知呂蒙對南郡的百姓都很好,慢慢的手下的人便知道了,紛紛不願意作戰,士氣潰散。最後關羽只率部分兵將敗走麥城。



公元219年10月,關羽率騎兵數十人出逃,路上遇到了馬忠的埋伏被捕。從此一代名將隕落。

關羽襄樊之戰失敗,歸於他在接連打了幾場勝仗之後,心高氣傲,孤軍奮戰,又造手下背叛,後援糧草被斷,軍心大亂,加上孫曹聯合,腹背受敵。



我是為歷史忙前忙後的人,喜歡歷史的朋友,希望可以點贊支持一下作者,謝謝您!


千秋史


1.兵力方面。關羽雖然佔據荊州,但並不完整。關羽佔據荊州時只有兩三萬人馬。而且還要同時防備曹魏和東吳。只能是“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兵力防守足夠,但是出兵攻城略地就是完全不夠的。關羽只能帶一兩萬出發,還得留下軍隊防守。關羽擊敗於禁後把俘虜的三萬人馬押回了江陵。而後聽說呂蒙患病就把防守的軍隊也掉到樊城前線。曹仁有數千兵馬守城,還有曹操和徐晃的數萬援軍。東吳呂蒙也率領數萬人馬偷襲關羽後方的江陵,前後夾擊關羽。



2.關羽方面。關羽沒有和手下搞好關係,導致了傅士仁和糜芳的投降,令關羽進不能進,退不能退,腹背受敵。援軍方面劉封和孟達也沒有派兵來救他。還有就是對呂蒙的輕視導致荊州被打下,呂蒙對荊州百姓多加安撫,秋毫無犯,致使關羽的軍隊無心再戰,士兵們都跑散了,跟隨關羽的只有少量殘兵,關羽和關平最終被潘璋斬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