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一休》中,那個將軍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什麼人物?

山東呼保義


足利義滿是卡通片《聰明的一休》裡的人物形象,就是經常被一休戲弄的那位將軍。但是,足利義滿卻並不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他在真實歷史上是事實存在的。真實歷史上的足利義滿和卡通片裡的定位基本一致,他是日本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將軍。這位將軍可不像卡通片裡那麼弱智,他是日本歷史上比較有作為的幕府將軍之一,在任期間結束了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那麼,幕府將軍到底是多大官呢?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什麼人物?



架空天皇的幕府將軍

幕府將軍的正式稱呼是“徵夷大將軍”,原本只是日本的一個具體職務,並不是實際統治者。鎌倉幕府時期,幕府將軍徹底架空了天皇,成為了日本的實際統治者。之後日本雖然經歷了很多次政權更迭,但是天皇卻一直被保留,變更的只是實際統治集團——幕府及其最高統治者——幕府將軍。直到近代明治維新前夕,日本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還政明治天皇,日本的幕府制度才正式宣告終結,前後經歷了近七百年時間。



幕府不斷更迭,天皇為何未被廢黜?

從鎌倉幕府到德川幕府,日本的政權更迭和中國古代其實沒太大區別。所謂某某幕府,實際上和中國古代的朝代也並沒有本質差異。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中國改朝換代是從上至下的,連皇帝一起換掉!可日本幕府無論如何更迭,天皇卻始終沒有被廢黜,即日本人常說的“萬世一系”。這又是為什麼呢?



日本天皇和中國古代的皇帝不同,中國古代的皇帝雖然自稱天子,但在眾人眼中依舊只是人,地位遠不及玉皇大帝、釋迦牟尼……而古代的日本將天皇徹底神化了,天皇就是現實中的“神”!直到二戰日本戰敗之後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日本天皇才最終走下神壇。換言之,在裕仁天皇之前,日本天皇在日本首先是“神”,其次才是君。這一點,所謂“天皇玉音”是最典型的例證,這種連日本人自己都聽不懂的語言,實際上就是為了“造神”,為的就是讓那位現實中的“神”與眾不同。如果說得話大家都能聽懂,還叫什麼神?



正是因為日本天皇“神”的身份,使得歷代幕府顧忌重重,廢掉一位天皇容易,可廢掉一尊“神”,牽扯麵就太廣了!而且,用什麼來替代這尊“神”也是幕府將軍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與其給自己找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倒不如把這尊“神”握在自己手裡,利用他替自己“發號示令”!於是,日本歷代幕府將軍達成了一個跨時空的默契——保留天皇、挾天子以令諸侯。



幕府將軍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什麼人物?

如果單純從實際權力和與天皇的關係來看,日本的幕府將軍大致相當於清朝的那兩位攝政王。但是,幕府將軍與攝政王有一個最大的區別,攝政王只是臨時的,一旦皇帝親政,攝政王必須還政於皇帝。當然,清朝的兩位攝政王都沒有遇到還政的問題,一個死了,一個亡國了,但理論上的確是需要還政的。



日本的幕府將軍則截然不同,他們是世襲的,只要幕府政權不被推翻,幕府將軍之位可以一直“父傳子、家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講,幕府將軍其實就是日本的“皇帝”。而所謂天皇,實際上更類似於中國歷史上失去實權的太上皇。當然,這只是一種牽強的說法,但大概其是這麼個意思。



如果從某個時間段而論,幕府將軍更類似曹操那樣的人物,不要虛名,只抓實權。曹操一生都是漢臣,但卻徹底架空了漢獻帝。從這個層面而言,幕府將軍與天皇的關係似乎更加接近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但是曹操只是為篡位作準備,而幕府將軍則根本不打算“篡位”,而是一直維持現狀。



如果硬要在中國歷史上找個最近似的例子,割據政權大理國段氏與高氏的關係應該與此最為接近。高升泰篡位之後又讓兒子還政段氏,說是還政,其實只還了皇位,權力卻一直把控在高氏手中,而且這種權力是世襲的。高氏徹底架空了段氏,與日本幕府與天皇的關係幾乎如出一轍。順帶說一句,大理段氏可沒已故查老爺子小說裡那麼神勇,不過就是一群傀儡罷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在《一休》中,那個將軍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他叫足利義滿,是室町幕府第五代將軍,相當於我國古代的曹操,但比曹操權力更大,因為曹操每次上朝還是要拜見皇帝的,實際上將軍有自己的幕府,天皇在另一個地方,談論國家大事在將軍那裡,完全不鳥天皇。

公元 1192 年到 1867 年,在日本歷史上是武士階級掌握政權、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這一時期天皇權威基本喪失,國家主要由武士掌控。

而這個武士集團的最高領袖,也就是幕府將軍,是實際上的國家最高統治者,天皇在當時來說只是一個擺設。

下面我介紹一下足利義滿:

貞治五年(正平二十一年,1366年)後光明天皇賜名義滿,10歲繼任徵夷大將軍,親政後充分顯示領導與統治才能。永和四年(天授四年,1378年)移居京都室町,正式稱室町幕府,同時他也被看作是室町時代的開創者。永和五年(天授五年,1379年)征討東海地方實力守護大名土岐賴康,明德二年(元中八年,1391年)鎮服山陰地方守護大名山名氏清,震懾其他的守護大名。 明德三年(1392年)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一,成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締造者。

明德五年(1394年),讓將軍職於子足利義持,出家為僧,法名鹿苑院天山道義, [2] 公家及武家實權仍握在手。應永六年(1399年)制服最後一個有力的守護大名大內弘義,使其權威無限增高。 在經濟方面除繁榮本國商品經濟外,努力發展明日貿易。應永八年(1401年),遣使祖阿與肥富赴明,在國書中奉明正朔,稱臣納貢,建立明日貿易關係。明成祖即位後,確立勘合貿易的明日官方貿易關係。 [2] 這種貿易關係繼續近一個半世紀之久。

應永十五年(1408年)突發疾病死去,享年51歲,葬於相國寺鹿苑院。死後朝廷追贈“鹿苑院太上法皇”,足利義持在斯波義將的反對下拒絕此稱呼,但相國寺則接受了這個稱號。

老威觀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休哥的動畫片,裡面都是大人物。

將軍

動畫片中那個有些呆笨的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室町幕府第三任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

真實的足利義滿,是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人之一。

他具有很強的組織力和領導力,也具有大局觀。

在他們的領導下,明德三年(1392年)日本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一,成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締造者。

所以,真正歷史上的足利義滿比一休哥聰明多了。

他的地位比天皇還高,是日本最有權勢的人物,類似於當年的王莽。


1402年,明朝建文帝在給日本的聖旨中,稱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源道義”。足利義滿在致明朝皇帝的國書中也自稱“日本國王臣源”,幕府將軍已成為國家最高權力的代表。

足利義滿自稱“源道義”是因為足利氏是清河源氏的後裔,即清和天皇的嫡派子孫。就是後來的德川幕府家也是來自清河源氏,所以幕府將軍的掌權不過是天皇的彼一支代替此一支而已。


新佑衛門

呆頭呆腦的新佑衛門,真名叫做蜷川新佑衛門。

他不是足利義滿的部下,而是他的後代足利義教的親信武士。

將軍派蜷川新佑衛門始終留在一休哥身邊,絕對不是當保鏢的。新佑衛門的任務是負責監視一休哥,隨時彙報。

一旦一休哥有什麼異動,蜷川新佑衛門就會向將軍報告,必要時候會親手殺掉一休哥。

當然,新佑衛門同一休哥沒有私人仇恨,只是工作罷了。

一休哥

為什麼一休哥如此重要?

因為他是天皇的兒子。他的父親是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是當時日本天皇,做了28年。

可惜,一休的母親是被大將軍足利義滿擊敗的南朝權臣藤原氏人,也就是將軍敵人後代。


根據日本古代傳統,足利義滿不允許一休哥可能成為天皇。同時,一休哥從小天資穎敏,也讓天皇感到威脅。他逼迫後小松天皇將一休哥逐出宮廷,從小就在京都安國寺出家,以免有後代。一休從未受過皇子的待遇,也從未以皇子自居。

其父親倒是承認這個兒子,在位期間曾數次召其入宮。


一休哥一生生活很好,雖然是和尚卻有情人多人,一輩子逍遙自在。日本和尚可以吃葷,所以一休哥甚至不用保持素食。

桔梗店老闆

他可不一般,按照今天來說他就是未來的大財閥。

桔梗店老闆,不是說店是賣桔梗花的,而是老闆姓氏為桔梗。桔梗是日本常見的一種花,日本不少農戶都喜歡種植。這個老闆應該是以花為姓氏,店名就叫做桔梗屋。

桔梗店其實就是綜合商店,經營包括糧食雜貨在內各種用品,甚至還從事洋物貿易。

賣給將軍的洋娃娃,也是桔梗店的商品。

桔梗店老闆是非常有錢的商人,在日本古代商人地位不高,但卻是比較重要的人物。

即便是足利義滿將軍,也需要商人幫助籌集必要的軍用物資,包括基本的軍糧。

桔梗店一項任務是為將軍籌集軍糧的商店。

將軍如果沒有商人的幫忙,往往無法籌集足夠軍糧來打仗。

桔梗店老闆是非常有錢的。

到了動畫片的後期,連將軍都不得不像他借錢250貫。

日本的貨幣同我們不同,250貫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鉅款了。

甚至,桔梗店老闆還可以左右當時的社會。

資料這麼寫:有一次京城大雪下了三天三夜,積雪把道路全都埋沒了,送米糧的貨車完全無法通行,即便要掃出人走的通道也很難,要掃出車走的通道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下桔梗店老闆的機會來了,除了他家別人家都沒有存米了,連將軍的庫房裡也只剩一點點。

有一位主婦家裡的三個孩子快要餓死了,主婦當然只能拿出能湊到的錢來桔梗店買米。在平常的時候,這錢是能買足夠吃的米的,但現在?米價漲十倍!

所以,當時老闆地位不高,但實力很強。

表面上,他對將軍和新佑衛門都要尊敬,因為他們是社會統治階層。

甚至彌生小姐對新佑衛門還有好感。

新佑衛門雖然是個窮武士,但地位很高,商人女人原則上是沒有資格嫁給他的。

對於宗教界的和尚們,他也是不能得罪的。除此以外,老闆誰也不怕。


薩沙


一休並不是一個虛擬的人物,其原型為日本室町幕府時期的一休宗純禪師。一休宗純並不是一位普通家庭出身的僧人,雖然對其母親的身份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是其父親身份是可以肯定的,即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後小松天皇。


顯然,動畫片對一休宗純禪師的童年的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藝術創作。



從日本的歷史來看,封建時期的日本大多是在幕府(日本徵夷大將軍的衙門)統治下,而日本天皇僅作為“吉祥物”而存在。


《一休》中出現的那位將軍便是幕府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是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足利義滿是室町幕府時代的第三任徵夷大將軍,8歲被日本時任天皇—後光明天皇賜名“義滿”,10歲就就繼任徵夷大將軍。


足利義滿被看作是室町時代的開創者,原因是他在永和四年(1378年,時中國明朝洪武十一年)將幕府遷到了京都(室町)。


此外,足利義滿將當時日本勢力較大的守護大名都打了個遍,而實力較弱的大名則直接被鎮住了,此後結束了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國家統一。


老年時將徵夷大將軍的位置讓給了兒子足利義持,自己跑到鹿苑院當和尚去了,但仍握有實權。



應永十五年(1408年,時明朝永樂六年)突發疾病死去,享年51歲,死後還被朝廷追贈"鹿苑院太上法皇",而這一稱號應該只有那些提前退位且皈依佛門的天皇才有資格享受。


由此看來,徵夷大將軍不僅可以是日本實際的統治者,有時還會被朝廷授予只有當過天皇的人才能用的尊號。


而在中國古代,是沒有可以成為國家實際統治者並世襲罔替的此類“官職”的。比如東漢時的“大將軍”,雖然有自己的府衙,也有可能控制朝廷,但還真沒有形成像幕府將軍一樣代代相傳的情形。


麟史Rain


對於很多80後來說,他們接觸日本動漫,是從聰明的一休開始的,一休和尚聰明的腦瓜,不畏強權的精神,可謂是風靡一時。

在這部電視劇中,有一個反派叫做將軍,給人的感覺是位高權重,但是智商不高,總是被一休在智商上碾壓。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部電視劇並不是虛構的,這裡面的大多數角色都有歷史原型,一休小和尚名字叫做一休宗純,是日本著名的禪師,既喝酒又娶妻。雖然在歷史上對他的母親的身份有著一定的爭議,但是他的老爸卻沒有任何的爭議,那就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後小松天皇。

這麼說來一休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子呢,只不過一休這一派勢力在日本的南北朝爭奪中最終被擊敗,所以一休這個皇子的身份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便利。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日本的天皇向來就是一個吉祥物一樣的存在,所有的權利都在徵夷大將軍的手中。大將軍建立的幕府才是日本真正的統治機構。在這部電視劇中,那個智商不高的將軍,就是徵夷大將軍,天皇的天皇,日本真正的主宰!

要說這徵夷大將軍他的權利與地位相當於哪一位中國歷史人物呢?我想他應該是加強版的曹操,或者加強版的司馬懿,日本天皇就是漢獻帝,就是高貴鄉公,作用類似於橡皮圖章。

足利義滿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徵夷大將軍,十歲就當上了大將軍,這並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日本的幕府徵夷大大將軍是世襲制的,這才出現了十歲的娃娃,成了日本的當家人的局面。

別看電視劇中的將軍智商不太高,但是現實中,這位將軍可算是打遍日本無敵手,那些很有實力的守護大名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實力弱一些的大名,所幸乾脆直接效忠,在他的帶領下,日本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國家的統一。

到了晚年,功成名就的足利義滿將位置讓給了他的兒子,自己跑去當了和尚。當然,他和乾隆皇帝一樣,身退卻心不退。名義上已經退休,實際上,人牢牢抓住權力不肯放。這個老小子51歲去世後,還被日本人追贈鹿苑院太上法皇這個稱號?

這可是隻有提前退位皈依佛門的天皇,才有資格享受。由此可見,日本的徵夷大將軍有時候能夠在稱號上享受天皇才能擁有的尊號。

這麼說來,在我們國家歷史上還真沒有一個能夠和徵夷大將軍相媲美的官職,我們的權臣很少能夠世襲。

畢竟篡位當皇帝,那不是更香嗎?不過也正是這些大將軍沒有太大的野心,所以才造就了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的所謂美談。

  


歷史評說


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我們愛你,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咯嘰,聰明伶俐……這是動畫片《聰明的一休》的主題曲,對於上世紀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這應該算是較為熟悉的旋律。小時候看這部動畫片還不瞭解日本文化,就感覺裡面那位將軍大人似乎面子挺大的。直到有一集裡面將軍接見了來自中國明朝的使節,當時我就納悶了:難道日本沒皇帝嗎?怎麼將軍接待起外交使節來了?當時在我的思維裡就是把這位將軍大人和中國歷史上的將軍對於理解為一種武職,怎麼還管起外交工作來了?當時覺得挺費解的。當然以我當時的心智實際是上是不可能如此邏輯縝密地把這個問題表述出來的,只是隱約感覺到由將軍接待外國使節這事有點不倫不類。後來才知道這位將軍大人和中國歷史上的將軍可是大有區別。

日本古代的將軍一職全稱為徵夷大將軍。這一職務在日本歷史上最早的記載始於延歷13年(公元794年),初代徵夷大將軍是坂上田村麻呂,這時的徵夷大將軍的主要職責在於征討東北地區的蝦夷人。當時日本正效法中國唐朝構建律令制國家,而徵夷大將軍一職實際上屬於律令制體系之外的非常設官職。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公元1192年源賴朝成為“徵夷大將軍”為止。源賴朝之所以能成為徵夷大將軍事實上是和日本律令制國家的崩潰密不可分的:日本儘管效法中國唐朝構建自己的律令制度,然而日本畢竟不同於唐朝——唐朝通過削弱貴族等級制度、強化皇權從而實現中央集權,然而古代日本社會卻是一個典型的等級森嚴的貴族社會。日本的大化改新一度曾試圖通過借鑑中國的科舉制打破貴族階層對朝廷政治的世襲壟斷,然而即使在推行科舉制之後朝廷官吏的選拔仍是優先考慮出身門第,而在1177年之後科舉制更是徹底在日本銷聲匿跡。在日本的神話傳說中天皇是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天皇一直是以在人間的現人神身份出現,就理論上而言:天皇是日本國的最高統治者,然而實際上自天皇制確立以來後的相當漫長的時間裡天皇其實是不掌握實權的:日本皇室曾有相當漫長一段時間是不和臣民之女聯姻的,這造成皇室堂兄妹乃至親兄妹之間世代亂倫。隨著遣唐使不斷向日本傳播中華大唐文明,這種野蠻風俗日益受到詬病。而日本皇室想出的解決應對之道居然是和國內最大的貴族世家世代通婚,儘管用今天的醫學觀念看:這屬於表兄妹通婚,不過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很大的進步了,要知道即使在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一些邊遠山區依然存在姑表結親的現象。事實上當時的日本天皇誰也沒考慮到表兄妹通婚對後代基因的影響,他們所操心是另一件事——世代聯姻意味著歷代天皇的舅舅、外公出自同一家族。那麼這是怎樣一個家族呢?這個家族姓藤原。藤原家族不僅世代與皇室聯姻,更是長期把持朝政——天皇年幼藤原家就為攝政,天皇成年後就為關白成為定製,日本歷史上稱這種政治模式為攝關政治。一時間天皇廢立、國政大事無不出自藤原家,地方領主也紛紛寄進。藤原家被世人直接稱呼為攝關家。攝關對天皇來說等於將政權拱手相讓,天皇自然不甘心此種局面,於是天皇發明了院政與之抗衡:院政始於白河天皇時期——白河天皇在位13年,他於1086年主動退位,傳位給太子崛河天皇,新天皇當時只有8歲,白河天皇退位後就出家為僧,成為法皇。法皇以太上皇的身份設立院廳繼續執政——白河天皇此舉實際上是皇室和寺院僧侶勢力結盟對抗以藤原家為首的世家貴族。由法皇親自輔佐新天皇也避免了藤原家利用天皇年幼之機專擅朝政。此後鳥羽和後白河天皇也仿效此舉,於是日本政壇出現了攝關和院政博弈的局面。而在攝關和院政博弈的格局之下日後日本歷史的真正主角武士階層開始逐漸登上歷史舞臺。

武士階層的最初起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莊園公領制:在效法大唐的大化改新過程中日本借鑑均田制而制定自己的土地制度,其基礎建立在公地公民的經濟關係上——土地公有,國家按“班田收授法”分給公民口分田,公民則必須向國家交納租、庸、調,併為國家服役。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無主荒地被開墾出來。奈良時期實行的“三世一身法”和“墾田永年私財法”實際上意味著朝廷對土地私有化的承認。新興的私田地主出於免稅和尋求庇護的考慮往往將土地所有權名義上捐獻給皇室、貴族或寺社,因為這些特權階層享有免稅特權,如此一來形成了大量世家貴族名下的寄進制莊園。隨著寄進制莊園的大量湧現,貴族們實際並沒足夠的精力打理自己名下的所有莊園土地,於是就任命那些開發土地的原主為莊官,負責實際管理和經營土地,自己收租即可,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土地名義所有權和實際管理權的分離。後來日本為限制土地私有,又推行了知行國制:授予部分貴族特定國的國司推薦權,並給予公領地的收益,是為“知行國”,國司原本為律令制下管理地方的行政官員,至此而一變為公領的受領者。國司進一步將土地經營權和行政權分給鄉司、惣司、保司實際執掌。莊園和公領由於互相爭奪土地資源而產生了尖銳的矛盾。事實上無論是莊園還是公領都出現了名義擁有權和實際經營權的分離,形成了日本特有的莊園公領制。在這種制度下原本律令制的班田和租庸調製崩潰了。擔任國司和莊官的人都要承擔向中央或領主交納稅收的義務,為了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他們將領地內的部分人武裝起來,同時朝廷出於安定地方社會治安的需要,也把捕盜、徵稅等權力下放給國司,形成了“國衙軍制”。因此地方的國司和莊官逐漸演變為軍事貴族,武士集團形成了。到11世紀武士已經成為日本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與此同時日本全國的武士階層被分割為兩大集團:桓武天皇的後裔桓武平氏和清和天皇的後裔清和源氏。1180年陰曆十月源氏的源賴朝在戰勝平氏和源氏內的反對勢力後進京,朝廷任命他為權大納言兼右大將職。1183年源賴朝建立東國政權,同年朝廷頒佈《壽永宣旨》,承認其在東部之統治權。1184年源賴朝派其弟源義經率軍西征消滅了自己在源氏內部最大的競爭對手源義仲。次年源義經在壇之浦之戰中消滅平氏。至此源賴朝已成為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但他並沒廢黜皇室,而是自己在鎌倉成立了同京都的皇室朝廷並立的武士政權。1192年朝廷正式冊封源賴朝為徵夷大將軍,從此徵夷大將軍就成為日本武士政權最高領導人的頭銜,日本實際上形成了皇室朝廷和武士階級的幕府政權兩套權力機構。

那麼皇室朝廷與武士階級的幕府政權這兩套權力機構誰的權力更大呢?承久三年(1121)後鳥羽天皇號召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鎌倉武士們集結起十九萬大軍,最終挫敗了萬餘名朝廷軍隊——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幕府就佔領了京都、設立了新天皇,將後鳥羽天皇流放,參與反對幕府活動的貴族和武士被悉數處死。此後幕府在京都設六波羅府,由六波羅探題負責京都治安和監視朝廷。天皇失去了掌握軍隊的權力,也失去了奪回朝政的可能。此後幕府的地位進一步上升——任何力量若要挑戰幕府的權威,哪怕是天皇也被認為是叛逆不道,在日語中出現了“天皇御謀叛”一詞。在和皇室作戰前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甚至放話道:“天皇陛下既然好戰,那我們就獻上十萬大軍作戰給陛下觀看”。但也該看到:這些實力派新興武士的內心深處雖藐視皇室的軍事實力,但對其殘留在人們心中的威望始終有所忌憚:皇室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在此後延續七百餘年的幕府時代其實一直存在——儘管新興的武士政權可以架空皇室,但卻沒任何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廢黜皇室。北條義時本人就時常害怕遭受天譴,他甚至偶爾會魂不守舍——曾因一個霹靂震壞府上的廚房而特地向幕僚諮詢吉凶。1324年後醍醐天皇舉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響應,5月上野豪族新田義貞攻入鎌倉,至此由源賴朝建立的、後期由北條家實際掌握的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開始實行以天皇為權力中樞的建武新政,然而後醍醐天皇之所以能推翻鎌倉幕府在相當程度上是得到了地方上反對北條家的武士階級的支持,這些武士階級其實對恢復天皇的權威並無大多興趣,不過是借用天皇的大義名分實現他們推翻鎌倉幕府的計劃。後醍醐天皇為鞏固自己的權力而推行以文制武的方針——重用朝廷文官打壓武士階級。這讓武士階級深感不滿,1335年這種不滿情緒以足利尊氏的倒戈反叛爆發出來,1336年京都被足利尊氏攻佔。足利尊氏在京都立光明天皇作為傀儡,然後以光明天皇的名義在在京都室町開設幕府,日本歷史上第二大幕府政權室町幕府由此誕生。後醍醐天皇攜帶象徵天皇權威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另立朝廷,由此形成了室町幕府扶植的北朝和以後醍醐天皇為核心的南朝對立的局面。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時代結束南北朝對立狀態,在形式上完成了日本的統一。

《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中的將軍大人就是室町幕府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歷史上真實的足利義滿可不是像動畫片裡那樣成天嘻嘻哈哈的沒個正經樣,實際上他是室町幕府歷代將軍中心機城府最深的,也是最有作為的。室町幕府政權是由足利義滿的祖父足利尊氏建立的——當時的後醍醐天皇推翻了架空自己的鎌倉幕府,然而足利尊氏又開創了新的室町幕府並打算繼續架空天皇。後醍醐天皇逃出京都並在吉野山另立朝廷,由此形成南北朝對立的格局。1358年足利義滿出生,此時恰好是其祖父足利尊氏逝世後的第100天。義滿年幼的時候,室町幕府同南朝的戰爭仍在繼續。而在室町幕府內部又發生了足利尊氏和其弟足利直義、其子足利直冬之間的紛爭,在幕府內部的權力之爭中落敗的細川清氏等有力武將先後投奔南朝。1361年細川清氏引導楠木正儀所率的南朝軍攻佔京都,年幼的足利義滿前往赤松則祐的居城播磨國白旗城避難。翌年,室町幕府和北朝軍奪回了京都,足利義滿在回京途中路過了攝津國的一個地方(可能是尼崎市),對當地的景色歎為觀止,下令家臣們把這裡的景色扛回京都。家臣們對此感到萬分驚訝。1367年足利義滿之父義詮逝世,10歲的義滿繼任將軍。1368年陰曆4月足利義滿正式元服成年,以管領細川賴之為烏帽子親——按當時日本武士的習俗:男子成年時要行加冠元服之禮,屆時要從和本家世代交好的家族中挑選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親自為其加冠——也就是為其戴上帽子。當時日本武士家族的男子成年一般戴烏色的帽子,所以稱這位為自己戴帽子的長者為烏帽子親,名義上加冠者和受冠者就是義父子,以當時日本武士的禮儀而言:烏帽子親是僅次於生身父親和岳父泰山的第三位長輩。而這位細川賴之不僅是足利義滿的烏帽子親,更是義滿之父義詮辭世時指定的託孤大臣。足利義滿在元服成年後的第二年正式接替其父的徵夷大將軍職務(之前是在足利家族內部集成族長的地位,儘管徵夷大將軍一職是由足利家世襲,在義詮死後天下人都知道接替徵夷大將軍一職的就是足利義滿,但還需要完成朝廷正式認證的最後一道手續)。由於義滿年幼,細川氏一門獨攬了室町幕府的大權:細川賴之實施應安大法,強化了土地的支配,並對京都和鎌倉的五山制度進行整備,強化了對宗教的統治。同時向南朝的勢力圈九州島派遣今川貞世(了俊)、大內義弘,弱化了南朝在這些地區的統治。1374年(文中3年 / 應安7年)足利義滿迎日野業子為妻室。為了強化對京都的支配權,1370年(應安3年)足利義滿給予了朝廷對山門公人(延歷寺及其支配下的諸勢力)的取締權。1378年足利義滿遷往室町的花之御所居住,人稱室町殿。1385年他參拜東大寺和興福寺,1388年又遊覽富士山,1389年參拜安藝的嚴島神社等地。這一系列視察增強了他的威信。

1379年反對細川賴之派的守護大名斯波義將、土岐賴康包圍了義滿的邸宅,要求罷免賴之。因此賴之被免去了管領一職,以斯波義將代之。此後幕府中的人事全被斯波一派取代,斯波義將下達了討伐賴之的命令。但足利義滿卻在翌年以賴之是元老為由赦免了他,讓細川和斯波兩派並存互相牽制,藉此增強了將軍的權力。1390年土岐賴康死後美濃國的土岐氏陷入了內亂,義滿下令討伐土岐氏。1391年足利義滿又介入了山名氏的內部紛爭。當時山名氏兼任11國守護之職,時人稱為“六分一殿”。義滿巧妙地讓山名氏清起兵,同年12月派兵討伐他,史稱明德之亂。義滿在1378年陰曆3月兼任右近衛大將,五個月後兼任權大納言,受到了關白二條良基的支持,積極參加朝廷的事務;翌年就發生了興福寺僧眾抬著春日大社的神木入京強訴的事件。由於春日大社是藤原氏的家寺,朝中的藤原氏公卿十分畏懼,不敢入宮供職。義滿認為自己是源氏後人,依舊出仕如前。此後義滿扶持朝廷,對寺社勢力進行嚴厲打擊。義滿超越了祖父尊氏和父親義詮,先後升任內大臣和左大臣。而1382年後圓融天皇退位,親義滿的後小松天皇即位。後圓融雖名義上開設院政,但實權都歸義滿執掌。1383年擔任源氏長者,兼任淳和獎學兩院別當,受封“准三后”的稱號,成為了公家和武家雙方勢力的首領,朝廷中幾乎沒有反對義滿的勢力。足利義滿清晰地意識到室町幕府的統治存在哪些問題,於是他開始對統治上的各種漏洞進行修補:他改變了以往幕府政權置身朝廷之外的政策,把自己和朝廷緊密地捆綁起來——他以徵夷大將軍的身份兼任右近衛大將、左大臣,後來又辭去徵夷大將軍,出任太政大臣。相比其他幕府將軍,他的政治地位高得多——源賴朝當過徵夷大將軍,但是所有源氏將軍都沒有擔任過太政大臣;包括後來的德川幕府歷代將軍最高的職位也就做到左大臣和右大臣。徵夷大將軍儘管是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但名義上的官位是低於朝廷公卿的。而原來的攝關藤原家做過太政大臣,但是當不上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卻把日本文武兩個最高官職都攥在了自己手裡。足利義滿在日本的地位其實就可以類比於我國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唯一的區別在於曹操至少還要在面子上以臣子自居,而足利義滿卻公然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賜予的日本國王金印,這是完全以一國之君的身份自居了。

如果說足利義滿這位將軍大人是當時日本實際上權力最大的人物,那麼實際上作為動畫片主角的一休也是大有來歷的:上文已提到室町幕府的成立導致日本皇室朝廷分裂為南北兩朝,而恰恰正是足利義滿實現了南北兩朝的統一。一休的父親後小松天皇就是北朝的第6代天皇,而關於一休的母親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一休之母是日野中納言的女兒伊予局,其二則是說一休之母是出自世家藤原氏的藤原照子。目前史學界比較公認的觀點是:一休之母出自南朝權貴家庭。也許有人會費解:出自南朝的一休之母為什麼會嫁給作為敵人的北朝天皇呢?原來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將軍足利義滿迫使南朝將象徵皇權的三神器交予北朝,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對峙由此終結,此後日本歷代天皇皆出自北朝天皇后裔。1394年1月1日一休出生於京都,這時日本的南北朝時代剛結束不久,成為統一的日本的實際掌權者的足利義滿對來自南朝的一休之母充滿敵視。事實上敵視一休母子的還不只是足利義滿一人,後小松天皇的其他妃子、皇子以及本朝的元老們無不視一休母子為自己的威脅,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把一休母子逐出了皇宮,小一休被足利義滿送往京都安國寺強制出家。足利義滿就是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那位威風八面的將軍大人,而蜷川新右衛門看起來大大咧咧地跟在一休身邊,其實卻是奉將軍之命負責監視一休。至於說有的版本將蜷川新右衛門翻譯為總兵大人李武靖其實是進行本土化處理的結果,同樣的例子還有野比大雄被翻譯為葉大雄。小葉子在日文原版裡寫作“さよちゃん”,直譯為小夜醬,經過本土化處理後翻譯為小葉子。至於桔梗店其實並不是賣桔梗的,而是因為這家店的老闆叫桔梗屋利兵衛,所以用自家姓氏作為店名——就相當於我國的店鋪起名叫張記、李記、陳記等等。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講述的是日本著名高僧一休宗純大師的故事。根據德川光國所著的《日本史記》的記載,僧宗純是日本後小松天皇的兒子。因此,跟在一休身邊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日本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尤其是那位金閣寺的主人,足利義滿將軍。



現在日本京都的金閣寺,是當年日本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徵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的住所。徵夷大將軍在日本的品秩當中屬於從一位的大官。日本的位就是中國的品,徵夷大將軍那可是貨真價實的一品大員。而足利義滿雖然是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將軍,卻因他結束了日本南北朝局面而成為了日本室町時代的開創者。

我們都知道,日本天皇只在大化革新之後掌了二百多年的權,日本就進入到了關白時代,由藤原氏世代掌握權力。到了日本後醍醐天皇的時候,鎌倉幕府被滅,後醍醐天皇中興皇室,卻引發武士階層的反抗,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是為南朝。而室町幕府的開創者足利尊氏則在京都另立天皇,日本分裂為南北朝。



於是,到了足利尊氏的孫子足利義滿成為徵夷大將軍之後,開始了統一南北的戰爭,並且一舉蕩平了南朝勢力。日本也正式進入了由室町幕府時代。在幕府時代,天皇只是名義上的象徵,而徵夷大將軍才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從這一點上來說,足利義滿堪比是中國歷史上的曹操式的人物,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實權者。

在日本,天皇只有自己的皇宮,每年兩千石小米還要養活依附於他的二十多位世家大臣。然而,作為實際統治者,將軍不僅擁有自己的府邸,還有別苑,家廟和神社。與此同時,國家的相關稅收和各地方大名的供奉也由將軍收取。



例如動畫片裡,經常去找一休玩耍的蜷川西右衛門就擔任著寺社奉行和京都所司代的官職。這個官相當於全國宗教事務局長兼京都市長。而他不過就是足利義滿的家臣而已。


傅斯鴻


《一休》中的將軍就是就是當時室町幕府的“老大”,時任徵夷大將軍的足利義滿。也是在他手中結束了日本南北朝戰亂。

“徵夷大將軍”這個職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朝廷官位。甚至可以說並非常設職位。我們都知道日本的政權制度是以借鑑隋唐為主。那麼我們就不難理解“徵夷大將軍”這個職務:就是國家在戰時設置的全權負責對外戰爭的人。名義上征討日本東北以及北海道地區的蝦夷人。


這算是以公家與皇家為代表的上層政權和以武家為代表的地方政權相互妥協的產物。武家不改變公家和皇家的崇高象徵地位,公家和皇家給予武家所需要的全部政治權力。

徵夷大將軍法理上可以控制全國的軍隊。可以建立幕府,成立一整套行政、理事班子。幕府裡面的隨員按照中國特色的稱呼為“主公”

沒錯,如果說天皇對應我國的“皇帝”,公家對應我國的“朝廷大臣”。徵夷大將軍就是所謂的“權臣”就是曹操、楊堅那樣的人物。只是,中國的古代是“取而代之”成立新的政權體系。而日本的幕府則是“另起爐灶”建立兩套行政體系。一套強,一套弱。

其實我更喜歡用現代社會的體系來理解。就像英國的虛位君主制。天皇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卻沒有任何的實權。總理大臣為代表的內閣才是權力的核心就像徵夷大將軍的幕府。


歷史的拐點


動畫片《一休》裡面的將軍,是足利義滿,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徵夷大將軍。

足利義滿

1366年,光明天皇賜名義滿,10歲的足利義滿繼任徵夷大將軍,雖然年幼成為將軍,但在其親政後,卻有著非常大的成就。

首先是將幕府移居京都室町,足利幕府也就正式的成了室町幕府,足利義滿也被看作是室町時代的始創者。

足利義滿先後征討東海大名土岐賴康、山陰大名山名氏清,最終結束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是日本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幕府將軍之一。

和一休的關係

再說說一休哥,一休在日本歷史上是非常著名的高僧,世人稱他為“狂雲子”。

一休的身世,卻大有來頭,是小松天皇的私生子,所以在動畫片裡,足利義滿老是和一休作對,其實也是符合歷史的,因為他很害怕一休哥知道自己是皇子的身份。

所以,一休之所以能當和尚,也是出於足利義滿這方面的忌憚,他將年幼的一休送到了寺廟,讓一休哥很小就出家為僧,並且警告一休的母親,永遠不能和一休哥相見。

所以,在動畫片中的新右衛門還有其它一休身邊的朋友,實際上都帶著足利義滿將軍監視一休的使命。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我是小蕪同學,他來了他來了帶著步伐來了。

1.1366年,光明天皇賜名義滿,10歲的足利義滿繼任徵夷大將軍,雖然年幼成為將軍,但在其親政後,卻有著非常大的成就。首先是將幕府移居京都室町,足利幕府也就正式的成了室町幕府,足利義滿也被看作是室町時代的始創者。足利義滿先後征討東海大名土岐賴康、山陰大名山名氏清,最終結束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是日本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幕府將軍之一。

2.國內家喻戶曉的動畫,以鬥智為主題。以歷史人物一休宗純禪師的童年為背景(和真正的一休禪師的生平事蹟有很大出入),故事發生在室町幕府時期。曾經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到安國寺當小和尚,並且用他的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一休不光聰明過人,還富有正義感,他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氣幫助那些貧困的人、教訓那些仗勢欺人的人,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還有動腦筋是先粘點口水,然後再往頭上轉圈的動作)。此外,善良的小葉子、魯莽的新佑衛門、和藹的長老、貪心的桔梗店老闆和彌生小姐、驕傲的足利將軍也都塑造的很成功,他們鮮明的個性和充滿哲理的動人故事深深影響了一代人。那時的孩子們紛紛以一休作為自己的榜樣,這部卡通片為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溫馨的回憶。

3.一休是以日本歷史上出名的“狂僧”一休宗純為原型,由日本東映動畫製作的動畫片。

故事發生在日本室町幕府時期,曾經是皇子的一休不得不與母親分開,到安國寺當小和尚,並且用他的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問題。

一休裡的足利將軍是足利義滿——室町幕府第3代的將軍。

而太閣立志傳裡的足利義輝和足利義昭是兄弟兩,為室町幕府的末代兩位將軍,在整個室町幕府時期,足利家世襲擔任徵夷大將軍。是日本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

足利義滿,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幼名春王,法名鹿苑院天山道義。歷任內大臣、左大臣、太政大臣等要職。1366年後光明天皇賜名義滿,10歲繼任將軍職,管領細川賴之任輔佐。成年後親政,充分顯示領導與統治才能。1379年征討土岐賴康,1391年鎮服山名氏清,1392年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在全國範圍確立起室町幕府將軍的絕對統治權,成為室仃幕府最盛期的締造者。1394年,讓將軍職於子義持,出家為僧,天皇政府及將軍實權仍握在手。1399年制服最後一個有力大名大內弘義,使其權威無限增高,1407年以其夫人日野康子為後小松天皇之準母。晚年,在京都北山建邸宅,嗜愛、搜求中國珍寶、商品、書畫,廣集漢學造詣深厚學者及畫家,為其從事文學研究、出版事業提供優良條件,從而形成中國風格明顯的北山文化。在經濟方面除繁榮本國商品經濟外,努力發展明日貿易。明太祖朱元璋因倭寇及胡惟庸謀反案,嚴行海禁,中斷明日貿易。使奢求明商品及銅錢的日本朝野,極感不便。為改變這種不利狀況,力排眾議,接受日商肥富建議,在明建文三年(1401年),遣使祖阿與肥富赴明,在國書中奉明正朔,稱臣納貢,建立明日貿易關係。明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稱帝。明日貿易關係進一步擴大,形成10年一貢的進貢貿易,又稱勘合貿易的明日官方貿易關係。這種貿易關係繼續近一個半世紀之久。在其間,日本從明獲得所需的銅錢及商品,明受沿海倭寇劫掠明顯減少之益。

4.一休和尚法名一休宗純(公元1394-1481年),是日本室町時代的一個禪僧,動畫片集描寫的只是他童年時代的一小段生活,實際上他活到八十八歲。他出生在應永元年正月初一,他的父親是後小松天皇,母親是天皇的一個妃嬪。

中國的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是明代初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