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20世紀的傳統型畫家,

有像齊白石、潘天壽這樣勇於革新創造,

個性和時代性十分突出的畫家,

也有像金城、吳湖帆這樣遍學古人、潛心傳統,

個性和時代性並不十分鮮明的畫家。

在世紀前半葉,後者人數更多,

影響也更大,在中國畫畫壇居支配地位。

新中國成立後,文化藝術“破舊立新”,

把“五四”以來的國畫家褒貶分明地

劃為“革新派”和“保守派”,久而久之,

所謂“保守派”從被冷落到被遺忘,

乃至形成對這一大批畫家

有意無意的歷史遮蔽。

吳琴木不幸就是這樣一位被長期遺忘的畫家。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吳琴木

原名桐生,後改為桐,字琴木,

以字行,號冷楓居士,別號蒼梧生。

1894年2月16日(甲午年正月十一日)

生於江蘇吳江震澤鎮,

1953年8月27日(癸巳年七月十八日)

逝世於上海。終年59歲。

吳琴木生在震澤的清貧之家,

自小喜愛繪畫文學,及長,

任本地小學教師,餘暇自修書畫。

約1914年,他的才能被鄰鄉的一位著名人物——

南潯龐元濟發現,從此改變命運,

走上了一條不歸的藝術之路。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龐元濟,近代的書畫收藏大家,

最有名的乃是“南龐北張”。

“北張”是張伯駒,“南龐”則是龐元濟。

民國六大書畫收藏家之首

他是很有志氣、開拓進取的超級富二代

還是雅好繪畫、藏畫和著畫的精神貴族。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仿古山水圖》 1944年 縱32釐米 橫28.5釐米


龐元濟,字萊臣,

藏界也常稱其為龐萊臣(1864-1949)。

他來自浙江湖州一個名叫南潯的小鎮。

別看這一方水鄉小鎮,

以營絲而富,雲集了近代中國最大的絲商群體。

當地人形象地以動物來比喻這些商賈豪門的財產,

稱之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

“象”是指擁有一千萬兩銀子以上的豪富,

500萬以上稱為“牛”,而100萬兩以上稱為“狗”。

上世紀30年代的當地民謠雲:

“劉家的銀子,張家的才子,

龐家的面子,顧家的房子”,

生動概括了這南潯四大首富的特點。

其中“龐家”指的正是龐萊臣的父親龐雲鏳。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探梅詞意圖》 縱109釐米 橫54釐米


這“四象八牛”到底有多闊綽?

光緒年間,他們的家產估計總額

應在6000萬兩至8000萬兩白銀之間。

這是一個驚人的天文數字。當年清政府一年的

財政收入不過區區7000萬兩白銀。

龐萊臣就出生在這樣的超級豪門。

他原本是龐家的次子,但長子早夭,

於是繼承家業的重任就落到他的身上。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龐萊臣一點沒有

許多富二代那種坐享其成的慵懶與怠惰,

成長得十分周正,智商高、情商好、財商出眾。

龐元濟酷愛中國書畫,

不惜斥巨資收購歷代名跡,收藏之富,甲於江南。

龐元濟先後聘請三個藝術家

助其鑑定、管理、修補、臨摹書畫,

即早期的陸恢,後期的吳琴木和張大壯。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秋山行旅圖》 縱143釐米 橫79釐米


其中吳琴木和張大壯,

都是年輕時就到龐氏家中,

在從事管理書畫諸事物的同時,

用力於臨摹名作,學習鑑定。

可以說,他們是龐元濟

和虛齋藏畫培養出來的畫家和鑑賞家。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吳琴木從20歲(1914年)至36歲(1930年),

一直在龐家居住和工作。

他觀賞、臨摹、修補古代繪畫作品。

吳琴木離開龐家後,

依然臨摹虛齋藏品,或者為虛齋臨摹他人藏品

可以說,臨摹、鑑定古畫是他中年前的主要工作,

也是他學畫的主要途徑:

不是固定的師徒相授,而是遍學古人、轉益多師。

在西畫家主導20世紀前半葉

美術教育的時代環境中,

有這樣學習中國畫的條件,是很難得的。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約1940年,吳琴木離開上海,

帶著夫人、孩子“走碼頭,邊繪畫,邊辦畫展”。

先後居浙江硤石、江蘇蘇州等地。

吳琴木在40年代過著流浪畫家的生活。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趙松雪詩意圖》


1943年,他有題《墨竹》詩:

“塵埃車馬日駸駸,安得從君一散襟。

待我清秋有暇日,抱琴來寫萬龍吟。”

“塵埃車馬日駸駸”一句,

生動地寫出了其浪跡生活的感受。

約40年代晚期,

在一幅近似王蒙風格的山水中,

吳琴木題了這樣一首詞:

“清露晨流,松風稷稷,消受靜深秋曉。

茅簷矮屋,流水溪橋,景物憑他縈繞。

老子無情,年光有限,只似山水花鳥。

指凝雲散,□朵奇峰,曾見漢唐池沼。

學漁樵,煙嵐水窟山水,便容身了。

但願結屋泉頭,布衣無恙,終身棲遲林表。”

從詞意推測,畫家此時仍在流浪,

作為一個清貧的布衣畫家,他渴望“結屋泉頭”,

“終身棲遲林表”。1951年,他終於定居常熟。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武林遊圖》


自20年代中期到上海龐氏志隱草堂,

吳琴木始終是上海畫家群的一員。

定居常熟後,由於戶口制的約束,

他無法再遷回上海,但生存和藝術交流的需要,

他又離不開上海,只好奔波於兩地之間。

50年代初,國家百廢待興,藝術市場凋零,

賣畫生涯不好,他生活困頓,心情焦慮。

如其題畫詞《柳梢青》中說的

“漸老矣,無愁可攻窮”。

1953年,不滿60週歲的吳琴木

突發腦溢血,卒然病逝於上海。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月明千里故人來》 縱107釐米 橫53釐米


除了山水,

吳琴木也擅畫花鳥、人物和動物雜畫。

其花鳥,師法惲南田,兼及清代諸家,

所見最早的作品——

畫於1923年的《花鳥四屏》,

擬華新羅、李復堂和近代張孟皋等。

後來的作品,多為沒骨花卉,

清潤淡雅,一派常州風韻。

其人物,能工能寫,尤能造境,

使人與景統一於特定的境界。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概而言之,吳琴木是20世紀畫壇

一位功力深厚的傳統型畫家,

他以山水見長,兼能花鳥、人物,

其藝術道路,由師古人而師造化,

由臨仿而綜合創造,

由四王吳惲上溯吳門畫派、元四家、

趙孟頫、李郭董巨,又旁及四僧、龔半千等,

綜合創造,自成一格。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其作品,表現出對古代文人畫藝術的

深刻理解與把握,結構嚴謹,

筆墨精純而多變,風格溫潤秀雅。

其總的藝術傾向,

與同時代的吳湖帆、張大千、

張石園等相彷彿,繪畫能力亦在伯仲之間。

隨著20世紀畫史研究的深入展開,

吳琴木和吳琴木類型的畫家

一定能得到更新的認知與評價。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牽船野航》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翠壁丹楓圖》 縱67釐米 橫38釐米


《翠壁丹楓圖》

可稱穠麗,碧嶂千仞,

大青綠復勾以金,丹楓錯雜,白雲橫亙,

師古則可雲得自唐人大小李將軍,

新意又彷彿吳山吳水,細觀此格,

非獨古人成作之未見,

今人亦措手無落筆處,

其瑰麗穠翠,而骨法森然,

使楊升沒骨,亦未想見。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臨馬元馭仿白石翁花果冊》

1939年作 各縱28釐米 橫20釐米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從小學教師到流浪畫家再到一代大師,英年早逝,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