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國際公約保護戰俘,但戰爭一打起來,各國都有各國的痛處,也變著法子報復。就拿二戰來說,德軍俘獲蘇軍後先殺“政委”,而蘇軍則經常拿黨衛軍出氣,一碰到戰事不順時就公開處決一批黨衛軍以提升士氣。有的國家痛恨狙擊手,有的國家討厭游擊隊,但有一種人堪稱眾矢之的,他們便是間諜。二戰的諜戰戰場絲毫不遜色於真刀真槍的戰場,不同陣營的間諜彼此間鬥智鬥勇,無論一方如何封鎖,對手也能深入敵後並造成巨大破壞。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那段時期,有關間諜的趣聞有很多,就拿蘇德這對老冤家來說,德國間諜手段之高明、能力之強是相當出名的,美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唯獨拿德國間諜無可奈何。德國間諜走到哪兒都是敵人的夢魘,唯獨在蘇聯頻頻栽跟頭。原來,為了對付蘇聯這個強悍的對手,德國人可謂是煞費苦心:德軍間諜不但熟知俄國文化、國情和風俗,甚至連俄語的彈舌音都學得以假亂真。德國間諜對蘇聯人的“學習”是全方位且深入的,甚至比蘇聯人還要“蘇聯人”。

問題恰恰出在這兒:戰爭初期,蘇聯就損失了大片國土,工業體系遭到毀滅性破壞。“好鋼用在刀刃上”,為了抵抗外敵,大本營下令將所有優質資源都用在軍隊身上,其他不太要緊的事兒難免會有些“偷工減料”的意思。結果,蘇軍官兵證件的訂書釘因為質量差而容易生鏽,甚至連勳章都充滿了“地攤貨”的廉價感;嚴謹的德國人忽略了這一點,證件和勳章依舊做得精美而標準。因此,蘇聯情報人員只要翻開證件看一眼,就很容易分辨出可疑之人了。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在對付間諜上,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秘訣,但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方發現破綻,另一方很快就能想出應對辦法。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即便一方發現了對方間諜的行蹤,甚至查清了其意圖,非但不會立刻下手抓捕,反而會將計就計,任由其“胡作非為”。冷戰中就有這樣一個案例:美國曾派遣了一批高級間諜,試圖經由聯邦德國滲透到紅色陣營內部。令美國人大惑不解的是,這批精英沒多久便都栽了。一開始,美國政府認為情報系統內部出了叛徒,可怎麼查也查不出一點兒線索,當他們得知真相後,不由大吃一驚。

原來,這批間諜要進入民主德國就需要通行證,通行證每人一張,負責簽發證件的官員嫌麻煩,就趁閒暇時簽了一大堆空白通行證,需要時便拿出一張。當美國情報部門安排這批資深特工潛入民主德國時,自然要招呼相關部門提供證件;要命的是,這些證件都是連號的。蘇聯人一早就摸清了這個規律,當蘇聯當局確定了一人為美國間諜時,並沒急著逮捕他,而是將他和證件號前後相連的若干人全部列為監控對象,暗中觀察他們的接頭方式和行動規律。結果,這批精銳全軍覆沒。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蘇聯人的“智慧”令人驚歎,但提起將計就計,英國人也絕對稱得上行家。1940年,西班牙政府突然向英國發出請求,說要派一個代表團到英國,就童子軍運動相關問題向英國取經。不過,機警的英國情報部門作出警告:帶隊的名叫肯佩斯的傢伙是一名長槍黨成員,跟德國、意大利的法西斯是一丘之貉。這人十分不乾淨,跟德國還有勾結。英國人心裡清楚,此人這次前來肯定是帶著目的的,不過他們心裡清楚,此時英國正被德國壓著打,在危急關頭,能少招惹一個敵人便多一個朋友。因此,英國人想到了一個絕佳辦法。

肯佩斯一到倫敦就受到了隆重歡迎,他被安排在豪華飯店裡,不等他親自出馬,英國官員就把英軍的戰略部署主動送上門來了。當然了,這些情報都是英國方面精心偽造的。當天夜裡,肯佩斯突然聽到一陣轟鳴,緊接著,旅館周圍就像是地震了一般。天亮後有人告訴他,昨天有敵機來襲,防空炮群接到命令說要把炮彈全部打光,直到警報解除;我們英國人有的是炮和炮彈,就怕敵人的戰機不夠我們打呢!這還不算,次日,英軍官員陪同肯佩斯參觀時,有士兵跑過來報告:“第十六防空炮群昨晚沒有傷亡,士兵狀態良好,彈藥也已填充完畢,隨時可以開火。”士兵和長官故意壓低聲音遮遮掩掩,但還是“不慎”被肯佩斯聽了個大概。肯佩斯放眼望去,不遠處密密麻麻的炮管像樹林一般,一個這樣的炮陣就夠嚇人了,這個炮陣還排第十六,鬼知道英軍還有多少防空炮?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幾天後,肯佩斯受邀參觀皇室的溫莎城堡。剛一進門,他就看到一大堆坦克排著整齊的隊列從面前開過,不禁問道:“這些坦克是為了保護皇室嗎?”隨從官員輕描淡寫地回答:“哦,不,這只是儀仗隊,作戰的坦克軍團不在這裡。”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就剩這一個裝備齊整的滿編坦克團了,英國陸軍的精華盡在肯佩斯面前。

英國人把大招都留在了蘇格蘭。在去蘇格蘭的路上,英軍特意安排了各種先進戰機在肯佩斯頭頂上呼嘯而過,實際上,參加“演出”的飛機只有一箇中隊,他們飛到前面再兜個大圈飛回來,人為營造出一種飛機無窮無盡的錯覺。參觀海軍時,英軍特意準備了一個大型港口,相當一部分皇家海軍主力都被擺在港口中任由肯佩斯參觀,陪同官員又“不小心”說漏了嘴:這只不過是英國諸多軍港中很不起眼的一個罷了,這樣的港口我們還有很多,留著對付德國人呢。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此行令肯佩斯深受震撼,大英帝國不愧當了這麼多年世界老大,雖說如今一年不如一年,但瘦死的駱駝畢竟還是比馬大啊!本身,西班牙的國力跟英國就沒得比,再加上這樣一渲染,他更是感到西班牙在真正的世界頂級強國面前卑微得不值一提。還沒回西班牙時,肯佩斯心中恐怕就已經產生了“千萬不要進攻英國,否則就是以卵擊石”的想法,他不但對英國童子軍運動大加讚賞,更是話中有話地表達了西班牙政府對英國的尊重以及對英國提供支持和幫助的感謝——比起剛抵達倫敦時的態度,肯佩斯已徹底判若兩人了。作為當時世界上數得著的“強國”,西班牙始終沒有參戰,恐怕就是覺得自己誰也打不過,誰都惹不起。

也許肯佩斯在歷史上的影響沒有這麼大,但英國人這套“將計就計”的詭計還是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隨後,英國情報部門在截獲的電報中經常發現這樣的描述:英缺乏防衛乃是精心策劃的陷阱,“彈盡糧絕”是假情報,切記誤入敵人圈套;若貿然對英倫諸島發起總攻,勢必得不償失!實際上,此時的英國確實幾乎陷入絕境,但這種說法在法西斯陣營中蔓延開來,就連牢牢佔據碾壓性優勢的德軍高層也陷入糾結。

“吹牛”改寫歷史?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曾在1941年的國際勞動節舉辦盛大閱兵,此舉本想秀一把肌肉,嚇跑虎視眈眈的德國。然而,恰恰從這次閱兵中,德國武官察覺出蘇軍的“外強中乾”,認為德軍可以向蘇聯發起進攻。相比蘇聯的弄巧成拙,英國的這波操作可謂是相當高明瞭。有趣的是,這位可憐的間諜直到戰爭結束很多年,還一直堅信英國仍是那個鼎盛的“日不落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