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周王室的最後掙扎,始於言而無信,干涉諸侯國朝政


相比於西周時代以宗法制為基礎,天子、諸侯、大夫層層遞進的秩序化統治,東周從建國開始就蒙上了一層陰影。如果說周幽王被異民族犬戎所弒殺只是一個突發性的政治事件,那麼關於東周立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周幽王並沒有指定自己的合法繼承者,原本的太子姬宜臼被幽王廢除,而後來的姬伯服則跟隨著幽王一起死在了驪山腳下。無論幽王廢除嫡長子的行為是多麼的違反封建禮法傳統,可天子畢竟有著無上的權威,於是乎在周幽王死後,姬宜臼的繼承就顯得沒有什麼說服力,他也有了一個直接的挑戰者:幽王的弟弟,周攜王姬餘臣。

周王室的最後掙扎,始於言而無信,干涉諸侯國朝政


即位為平王的姬宜臼跟攜王姬餘臣對抗了二十年,終於在公元前750年的時候,依靠強藩晉文侯的突然襲擊,解決了周攜王。但是也因為這種舉動,使得平王不得不對各大諸侯採取縱容和姑息的措施,這中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年自己被父親廢掉之後,自己的外公申候為了報仇,勾結犬戎進攻鎬京,這件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父親死於非命的直接根源。正是出於名分不正和力量弱小兩個因素,正統周王室的王權開始漸漸衰落,平王統治的五十年時間,接近無所作為。

周王室的最後掙扎,始於言而無信,干涉諸侯國朝政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平王這麼軟弱,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在他統治的第五十一個年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因為太子姬洩父早逝,接下來繼位的是他的孫子,姬洩父的長子姬林,後世也稱其為周桓王。“桓”這個字,在諡號裡有“能成武志,壯以有力”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能打,夠剛,而這個字對姬林來說,恰到好處。

年輕人剛做了領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問題,尤其是周桓王面對的是祖父留下來的爛攤子,更是憋足了勁想要改變這一切。於是乎他利用尚未完全衰落的王室影響力,先干涉晉國的內政,此時的晉國有所謂的“曲沃代翼”事件,意思是晉國的王室分裂成了大宗和小宗兩支,周桓王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打擊小宗的曲沃,並且扶大宗晉鄂侯之子晉哀侯為國君。

周王室的最後掙扎,始於言而無信,干涉諸侯國朝政


其實這件事上桓王犯了一個錯誤,就把自己變成了言而無信的二五仔,本來桓王支持的是曲沃莊伯,但是眼看曲沃莊伯越做越大,桓王感覺自己的安全感在不斷流失,所以臨陣背刺,反過來打擊曲沃勢力。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場對晉國內政的干涉非常成功,而在成功的表象下,一些隱患也就被壓下去了,儘管沒人知道那天它會再爆發。

周王室的最後掙扎,始於言而無信,干涉諸侯國朝政


有了這次成功的政治投機打底,桓王的自信心爆棚,於是他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另一位老對手,這是他一直想要打擊,但是卻一直沒能成功打擊的對象。而他和這位老對手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目前周王室所面臨的一切,都跟這個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個人就是鄭莊公姬寤生,當然我們也不會對他陌生,因為中學課本中那篇著名的《鄭伯克段於鄢》,主角就是他。

“寤”這個字,有一種解釋是逆,不順。從這裡可以看出鄭莊公是一個很有故事的人,否則不可能叫這個名字。事實也正是如此,據說莊公的母親武姜在生他的時候難產差點死掉,因此對這個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的大兒子一直不是很待見,尤其是當二兒子共叔段出生後,當媽的本來就寵小兒子,這下更是對莊公冷嘲熱諷,並且還向自己的丈夫鄭武公吹枕頭風,想要換掉莊公立小兒子做國君。可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幽王不遵守嫡長子繼承製度而身敗名裂的下場就在眼前,鄭國的第一任國君,也就是莊公的爺爺鄭桓公也因為幽王的胡作非為而牽連死在犬戎人手裡,這種血淋淋的教訓,自然讓鄭武公深有感觸。不僅如此,鄭武公還對這個大兒子非常看重,給予厚望,希望他能讓歷史並不悠久的鄭國能夠在諸多諸侯國中發揚光大,因而鄭莊公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優良的國君教育和文化洗禮。

周王室的最後掙扎,始於言而無信,干涉諸侯國朝政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公元前743年,鄭武公病逝,14歲的鄭莊公繼承了國君的位置,回想一下同齡人的我們,14歲還在初中跟同學想著怎麼抄作業,打遊戲,而莊公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雖然這個國家只相當於現在一個省,然而蒼蠅再小也是肉,鄭莊公又會怎麼去處理眼前的一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