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龐德是誰龐德簡介 歷史上龐德擡棺戰關羽是真的嗎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那就是三國。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曹操這個一代梟雄,他對北方的統一使得北方的社會和生產逐漸穩定下來,北方基業的穩固,少不了他的功勞,當然也少不了他手下大將的苦勞。

忠烈之士 白馬將軍

龐德是誰龐德簡介 歷史上龐德抬棺戰關羽是真的嗎

眾所周知,曹操雖然是時代造就的英雄,很多人覺得他是個小人,那是因為在演義裡,作者擁劉反曹,在創作的時候,傾向於把曹操刻畫得比較奸詐、狡猾,所以大家對曹操的印象不怎麼好,後人的評價並不妨礙曹操統一全國的雄心,別看他被人稱為梟雄,他手下還有忠心追隨的豪傑,皆是名將,龐德便是其中的一員。

有人聊起三國,喜歡說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其實在三國裡,哪裡有什麼好壞之分,只有強弱和忠奸的對比,每個人各自為營,為自己的主人效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這就不奇怪為什麼有那麼多將才、能人,都願意在曹操麾下,同時也就不奇怪龐德會到曹操的軍中。很多人對龐德的評價不高,覺得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恐怕我們還是要從瞭解龐德的生平開始。

龐德,出生年月日不詳,字令明,東漢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縣人 ,約在初平年間,投奔馬騰帳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屢立戰功。與所有有才幹的將領一樣,龐德的軍事能力是在完成某次任務的過程中凸顯出來的。因為這次平定有功,因此被升遷為校尉。建安年間,龐德跟隨馬超征戰平陽,抵禦袁將郭援、高幹,在馬上親斬郭援首級。

進攻郭援、高幹,大獲全勝,更親斬郭援首級。據《魏略》記載,龐德親手斬得一顆首級,不知這便是郭援。因這次戰功,龐德被拜為中郎將,封都亭侯,龐德便留在馬超部下。

有人說龐德不忠不義,其實龐德算是個忠誠的戰士,他在跟隨馬超的時候,是一心一意追隨他的。建安十七年,曹操攻打馬超,曹操的勢力不弱,手下的干將也多,但是龐德卻絲毫不畏懼,常陷陣卻敵,勇毅冠絕,當馬超被夏侯淵打得剩七八騎的時候龐德有沒有棄他而去?馬超兵敗渭南後,龐德隨馬超輾轉冀城、漢中。劉璋被劉備攻打時向張魯求援,馬超踴躍上前,希望到葭萌關擊退劉備,龐德臥病不能隨行而留在漢中。不久,馬超投降劉備。就把生病的龐德扔在張魯那裡。也不管張魯會不會遷怒砍了龐德。在張魯那,張魯責令龐德:“你明天不贏的話,你就要被我斬。”龐德抱著悲痛退下。龐德為張魯抵禦曹軍,卻被懷疑要殺他。這種人,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還談什麼忠誠不忠誠的,直到遇到了曹操,曹操雖然奸詐,但是他惜才愛才,有了龐德的加入,曹操的軍團力量更加強大了。

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隨眾投降。曹操早在之前就聽說過龐德驍勇善戰,龐德來投靠自己自然心中是無比欣喜,於是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為關門亭侯,食邑三百戶。隨後的幾年,龐德一直跟隨著曹操,盡忠竭力,受到曹操的重用,陳壽評價他:“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可見,他對曹操的忠心。此後,龐德也屢立戰功,濡須口之戰斬殺東吳名將陳武,漢中之戰中殺敗蜀漢名將魏延,救出曹操。

視死如歸 抬棺戰關羽

一晃四年又過去了,建安二十四年,龐德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勁敵也是最後一個,侯音、衛開等在宛城反叛,龐德領軍與曹仁共攻拔宛城,斬侯音、衛開,便往南駐紮在樊城,以討關羽。關羽的名字,龐德是早有耳聞,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於是主動請纓,龐德常說:“我身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親身自擊關羽。今年我不殺他,他亦必殺我。”龐德雖然主動請戰,但因為當時很多人認為他是馬超舊部,恐他有詐,就進諫曹操不要讓他去,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龐德還特意讓人做了一口棺材,在棺材前和手下的人說:“幸得魏王如此看重,我這次前去,一定和關羽死戰不休,我若是贏了就用這棺材把關羽抬回來,要是輸了你們就把我放在棺材裡抬回來。”手下的人聽了,深受鼓舞。後來在曹劉兩軍的大戰之中,曹操軍中了關羽的計謀,被水淹七軍,因為水上作戰不利,龐德最後落水,被周倉擒下,最後被關羽所殺。而後來在龐德被關羽擊敗,被帶到蜀軍的大營的時候,關羽也是用龐柔為理由勸告龐德投降,但是龐德就算是被殺也不肯下跪,所以最後才被殺。算得上是以身殉主,龐德跟了曹操只不過幾年時間,就為曹操賣命,可見,龐德的確是個忠義之士。

不過龐德抬棺對陣關羽,這只是在小說中出現的情節,真正的史實是,龐德在建安二十四年,初次遇到關羽,高手之間的強強對決總是很激烈且精彩的,不敢是面對關羽還是面對趙雲、張飛,龐德依舊面不改色,即使他的能力不及也依然鎮定應戰,後來龐德與關羽交戰,引箭射中關羽前額。當時,龐德常常騎著一匹小白馬,關羽他們就稱他為“白馬將軍”,對他忌憚三分。後來,在樊城之戰,龐德、于禁等人跟隨曹仁對陣劉備軍隊,正值天降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于禁所率的七軍被水淹,于禁出兵不利,並且將軍于禁投降劉備大軍,曹軍士氣受挫,趁此機會,關羽乘船攻擊龐德軍,關羽攻勢漸急,箭矢用盡,雙方短兵接戰。龐德視死如歸,然而作戰不僅是考研雙方謀略的時機,也要看天機,乃天時地利人和之事,曹操這次出征樊城,敗在了天氣上,因水勢太大龐德收弓帶矢,乘小船欲還曹仁本營,因暴雨小船在中途覆沒,繼而被擒獲。隨後,關羽勸其投降,龐德不為多動,關羽只好將龐德處死,曹公聞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

龐德抬梓決戰視死如歸的精神,被俘不屈而死的氣節,足以讓人尊重;竹可斷不可毀其節,玉可碎不可毀其白。羅貫中評價道:“威武不能屈,節操不能改。”所言甚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