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1982年春天,重慶市文物部門接到一個電話,專家們午飯都沒來得及吃,餓著肚子就奔赴江北上橫街。原來,當地一個紡織廠施工,在挖地基時碰到了一塊堅硬的物體,工友們扒開一看,是一塊巨大的墓碑。工廠廠長是個老黨員,他不敢怠慢,立即電話通知了文物部門。當專家們趕到現場後,一看墓碑,臉色十分複雜,因為這座古墓葬的是一位開國皇帝,此人名叫明玉珍。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爆發,紅巾軍的源頭,可分為南北兩派。最初,韓山童、劉福通帶領黃河民工發動紅巾軍起義,史稱北方紅巾軍。北方紅巾軍包括後期的韓林兒、朱元璋等人。而在長江流域,徐壽輝和彭瑩玉等人發動了“南方紅巾軍”,南方紅巾軍包括後期的陳友諒、明玉珍等人。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徐壽輝在抗擊元朝時期,派手下大將明玉珍攻打四川,隨後,陳友諒殺掉徐壽輝,自立為王,建立“陳漢”政權。明玉珍不服陳友諒,和陳友諒斷絕聯繫,在四川建立了“大夏”政權,史稱“明夏”,明玉珍自稱太祖,以重慶為國都。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明玉珍雖然安居川蜀,但在抗擊元朝的功績上,不容忽略。明玉珍長期和雲南、四川等地的元軍對抗,不接受元朝的招撫,堪稱民族英雄。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曾遣使者招降明玉珍,明玉珍從不理會,堅持走自己的路線。鄱陽湖之戰後,朱元璋滅掉陳友諒,派大臣孫養浩前去重慶招降。

按照地理位置,朱元璋身居南京,明玉珍身居重慶,於是朱元璋把自己比作孫權,把明玉珍比作劉備,建議二人聯合起來抗擊元朝的王保保,但也被明玉珍拒絕。後來,明玉珍病逝,被安葬在重慶城外。他的兒子、年僅10歲的明升繼承皇位。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洪武三年,朱元璋派人前去招降,明升拒絕投降。當時張士誠、方國珍、陳友定等梟雄皆被朱元璋平定,明升在四川勢孤,無法和朱元璋抗衡,洪武四年,朱元璋派湯和、廖永忠、傅友德攻打川蜀,臨行前,朱元璋特意下聖旨: “

聞明玉珍墓於城外,諸君不得侵毀其墓!”最終,明升無力抵擋明朝的大軍,投降了朱元璋,被朱元璋封為歸義侯。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明升投降之後,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封“歸德侯”)同為亡國之君的後代,朱元璋怕他們二人被小人蠱惑,正逢高麗(朝鮮)使者出使明朝,朱元璋便打算把明升和陳理送往高麗。公元1372年,明升和陳理一行共27個人達到高麗,高麗國王善待二位侯爺,賜他們住所、僕人和糧食。明升娶了高麗總郎尹熙王的女兒為妻,生有4位嫡子。其子孫在朝鮮半島得到繁衍,迄今, 朝鮮半島的明氏後代,約有1萬人。近年,也有部分韓國明氏後裔前來重慶祭祀明玉珍。

工地挖出一座古墓,是一位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大多在韓國

明玉珍作為“明夏”的開國皇帝,因為朱元璋和他惺惺相惜,所以他的墓在明朝得到了良好的保護。明朝滅亡後,明玉珍墓逐漸荒蕪,無人問津,漸漸變為平地。直到600年後,重慶織布廠意外挖了明玉珍墓,相關部門立即停止了織布廠的施工,將明玉珍墓保護起來。明玉珍墓現在是重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的當地旅遊景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