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1.5億美元守護地球還嫌多?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重回石器時代

2019年財年支出為1.5億美元用於行星防禦,NASA試圖建造一具紅外波段的空間望遠鏡,專門用於識別和跟蹤近地天體。建造空間望遠鏡是個漫長的過程,該計劃被命名為NEOCam項目,這是行星防禦多年來一直試圖完成的大事。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17期 2013年的車里雅賓斯克隕石襲擊為世人敲響警鐘,小行星襲擊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襲擊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在進入大氣層時沒有任何一個觀測站做出預警,就這樣堂而皇之襲擊了俄羅斯小鎮。那麼我們換個角度看,如果這是一顆10公里的小行星、或者是一顆數百米的小行星,那麼從2013年開始,人類就將進入後撞擊時代。

1.5億美元守護地球還嫌多?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重回石器時代

一次小行星撞擊的發生會導致許多衍生災難,最直接的就是車里雅賓斯克被摧毀,就像通古斯事件那樣,2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被波及。車里雅賓斯克有340多萬人,如果是一顆數十米直徑的小行星,那麼傷亡怕是要上百萬人;如果是一顆10公里的小行星,車里雅賓斯克市肯定是沒有了,2000公里外的莫斯科市也無法倖存,俄羅斯大概率會成為歷史。

慶幸的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因為襲擊車里雅賓斯克的隕石很小,進入大氣層時直徑只有數十米,燒得差不多了,落到地面上造成的損失也不大。這起事件已經被NASA高度重視,在這些年,NASA的行星防禦資金不斷增加,但也不過1億美元左右。2019年財年支出為1.5億美元用於行星防禦,NASA試圖建造一具紅外波段的空間望遠鏡,專門用於識別和跟蹤近地天體。建造空間望遠鏡是個漫長的過程,該計劃被命名為NEOCam項目,這是行星防禦多年來一直試圖完成的大事。

1.5億美元守護地球還嫌多?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重回石器時代

1.5億美元守護地球還嫌多?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重回石器時代

NEOCam項目起源於NEOWISE觀測計劃,製造打造廣域紅外測量探測器,從2013年開始,該探測器將目標轉向研究小行星。小行星觀測最佳的方法之一是通過紅外波段觀測,小行星面對太陽一面會被太陽光照,散發出及其微弱的熱量,這個方法可以讓科學家發現一些高反射率、表面顏色較深的小行星。要讓空間望遠鏡探測到遙遠天體微弱的紅外信號,就要讓望遠鏡處於低溫環境中,有一個超級低溫、極冷的傳感器才能感知遙遠天體的紅外信號,這也意味著建造這樣的望遠鏡需要更多的資金。

自2005年開始,NASA試圖在15年內掌握90%的140米直徑以上近地天體,因為百米級的小行星撞擊發生後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目前已經發現了8500多個這樣的近地天體,但這個數量僅僅佔預估總數的三分之一。

1.5億美元守護地球還嫌多?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重回石器時代

1.5億美元守護地球還嫌多?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重回石器時代

NASA這次專門為搜索小行星打造望遠鏡堪稱地球防禦的第一關卡,全人類數百萬億美元資產就靠這具望遠鏡守護,危機隨時都會出現。即便如此,預算仍然是捉襟見肘,行星防禦一旦出現漏洞,我們有可能重回石器時代。關有望遠鏡還是不夠,如果真的發現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處於撞擊軌道上,我們該怎麼辦?NASA正在推進的小行星偏轉任務將解決這個問題,整個測試預計在2022年之後開展,這也意味著在接下來數年內,地球仍然不設防。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