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執筆:周德武 @公評世界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美國副總統彭斯(右)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庫爾德人的話題,最近再次成為世界的熱點。

事件的緣由是美國宣佈從庫爾德控制的敘利亞北部撤軍,特朗普默許土耳其進入敘利亞領土,開闢30公里的安全帶,以安置敘利亞滯留在土耳其的難民。

此舉等於把庫爾德人控制區拱手相讓給土耳其,而庫爾德人過去八年追隨美國、好不容易佔領的地盤如今不保。

敘利亞庫爾德人被美國無情拋棄,再一次凸顯其悲劇命運。

情急之下,庫爾德人揚言,萬不得已他們只能釋放手中控制的1萬多名“伊斯蘭國”(ISIS)囚犯。

輿論擔心,將這夥人“放虎歸山”,不僅會讓“伊斯蘭國”勢力捲土重來,甚至掀起新一輪恐怖主義浪潮也未可知。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土耳其的炮火令敘利亞北部遭受重創

美國總統和議長圍繞從敘利亞撤軍問題的會談不歡而散。美國國會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了譴責特朗普撤軍的決議,共和黨也有129名議員投了贊成票。

特朗普的高爾夫球友、參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格雷厄姆也出來譴責特朗普,“如果將來‘伊斯蘭國’再次崛起,總統手中一定沾著鮮血”。

特朗普為此回應道:“你還是把注意力放在司法上”。特朗普指責佩洛西是“三流政客”,而佩洛西不甘弱勢,指罵特朗普“一看其行為,就知道是情緒崩潰”。

特朗普則反唇相譏,“緊張兮兮的佩洛西才是精神錯亂式的情緒崩潰”。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互相指摘

其實,最感崩潰的還是敘利亞庫爾德人。

庫族命運多舛,並沒有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解體而獨立建國。

庫爾德人與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一起,並列為中東四大民族,分佈於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四國,人口在3000萬左右,形成了長約一千平方公里、寬約400公里的“庫爾德斯坦弧形帶”。

土耳其南部是庫爾德人最大聚居區,人口達1800萬。

自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以來,土耳其明文規定,只有非穆斯林人屬於少數民族。

庫爾德人一直被視為“山地土耳其人”,屬於阿拉伯人的一個分支,並開始大力推行同化政策。

自1984年開始,庫爾德工人黨在土國內開展武裝鬥爭,4萬多人因此喪生,土耳其政府幹脆把庫爾德工人黨視為“恐怖主義”組織,一部分被迫流亡到伊拉克。

敘利亞自1963年復興社會黨上臺以後,連庫爾德人的服飾、文化、語言、學校都被禁止。

敘利亞還通過沒收庫爾德人土地的方式,迫使其離開家園、散居到全國各地。

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在海灣戰爭結束後,獲得了自治地位,並控制了大量的石油資源,地位有所改善。

而伊朗由於執行民族多元化政策,對庫爾德人既不鼓勵,也不打擊,算是生存環境較好的一支。

2011年中東動蕩,中東政治力量面臨重組,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之中,庫爾德人覺得政治機會降臨。

敘利亞庫爾德人首先加入到推翻巴沙爾的行動之中。但庫爾德人與敘利亞其他反對派在許多問題上存在矛盾,後來他們與反政府幹脆保持距離,直到反對派打到自家控制的領地,庫爾德人才奮起還擊。

庫爾德人藉機擴大了地盤,雖然人口只佔敘利亞人口的10%,但卻控制了敘利亞四分之一的領土。

由於庫爾德人驍勇善戰,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一直是美國倚重的力量。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2016年敘利亞庫爾德人自行宣佈建立具有自治性質的庫爾德聯邦,並得到俄羅斯的鼎力支持。

但由於敘利亞的庫爾德人與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特別是土當年在鎮壓庫爾德工人黨期間,一批人逃到伊拉克。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這些人又來到敘利亞,自詡為土耳其工人黨敘利亞分部。

庫爾德的迅速崛起引起土耳其的忌憚。

土政府擔心,一旦敘利亞庫族坐大成勢,必將大大刺激土耳其庫爾德人,這種倒灌效應是土耳其必須嚴加防範的,對敘的庫爾德人也是必欲除之而後快。

土耳其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分別於2016年、2018年對敘展開了代號為“幼發拉底之盾”、“橄欖枝”等軍事打擊。而此次“和平之泉”行動則是特朗普與埃爾多安達成的最新一樁交易。

為了改善美土關係,同時實現從敘利亞撤軍的願望,特朗普借刀殺人,放手讓土耳其收拾殘局。

埃爾多安心領神會,大兵壓進,庫爾德人只能落荒而逃。

但土耳其的做法完全超出了美國社會的承受力,引起美國政壇的強烈反彈。

這不僅讓美國背上了拋棄朋友的罵名,在盟國間產生進一步信任危機,更重要的是,庫爾德人轉而尋求敘政府和俄羅斯的幫助以求自保,讓美國的敵人受益。

這再次激起了特朗普“忠誠”於普京的質疑。

美國非常清楚,在打擊“伊斯蘭國”問題上,離不開庫爾德人。

但庫爾德問題又是土耳其的政治禁忌,作為北約的成員國,美國不得不有所顧忌。

所以,美與庫族人的夥伴關係隨著“伊斯蘭國”被打散而變得越來越微妙。庫爾德人隨時成為棄子也在情理之中。

與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遭到西方一致譴責和制裁相比, 在土入侵問題上,西方國家的立場明顯偏軟。只有美國出臺了不痛不癢的制裁措施。

土耳其提出在土敘邊界開闢安全帶,就地安置敘利亞難民,從而建立兩國庫爾德人的隔離帶,可以有效阻遏庫爾德人連成一體。

對於歐洲來說,畢竟土耳其滯留著350萬敘利亞難民。如果土耳其把這些人趕往歐洲,無疑是一場災難。

歐洲已經被難民問題折騰得四分五裂,現在再掀起一輪難民潮,等於是壓死歐洲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安理會也只發表一紙主席聲明,僅“對土耳其可能釀成人道主義危機表示關注”。

庫爾德人折騰八年之後又回到原點。

他們在投靠敘利亞政府之後,能不能取得自治地位,取決於敘利亞各方力量的博弈,但庫爾德手中的籌碼無疑會越來越少。

庫爾德人有一句古老的諺語:“除了大山之外,庫爾德人沒有朋友”。

的確,庫爾德人再一次走投無路,成了中東孤兒。獨立建國的目標越來越遙遠,爭取有限自治的現實目標又遭到土耳其的擠壓。

這幾年來,敘利亞庫爾德人努力追求自治,旨在推進敘利亞的聯邦制。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在“敘利亞之友”的國際會議上,俄羅斯對庫爾德人一直予以支持,但因敘利亞其他反對派持反對立場,加上土耳其的堅決抵制,使得敘利亞庫爾德人無法實質性參與敘利亞的政治和解進程。

2017年伊拉克庫爾德人的公投結果已被凍結,敘利亞的庫爾德人如今又被迫逃離家園,“庫爾德人之春”迅速演變成了“庫爾德人之冬”。

10月17日,匆匆趕來土耳其的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與埃爾多安會面,與其說是調停,倒不如說是默認這次軍事行動,同時給土耳其畫上紅線,促其適可而止。

土答應停火五天,給庫族人的撤離留足時間,但有著重振奧斯曼帝國雄心的埃爾多安總統是不是就此打住,現在還存在巨大未知數。

輿論認為,停火協議有兩個致命缺陷:一是關於“安全區”的定義沒有共識,可能在落實過程中節外生枝;二是沒有任何監督機制。

想當年,伊朗巴列維王朝恨不得與美國穿一條褲子,但政治伊斯蘭勢力的崛起讓美國心存忌憚,特別是伊朗迴歸政教合一制度,美伊兩國徹底分道揚鑣。

而埃爾多安的“去世俗化”進程也引起西方國家的警覺。

展望未來,美土關係並不樂觀。特朗普寫信警告埃爾多安“不要逞能,不要當傻瓜”。但埃爾多安把這封信隨手扔進了垃圾桶。

庫爾德族的建國夢為什麼越來越遙遠?

▲特朗普給埃爾多安的信件

俄羅斯抓住美土關係惡化之機,迅速改善了俄土關係。

從俄羅斯接納敘庫爾德人就可以看出,俄羅斯不想放棄庫爾德這個抓手,對土進行有效的牽制。

據報道,在22日停火日的最後一天,埃爾多安總統將與普京在索契會晤。外長恰武什奧盧透露,土方計劃同俄敘討論敘北重鎮曼比季等“安全區”的未來。

總之,通過撤軍行動,特朗普實現了不想陷入中東戰爭的願望,但同時宣告了趕走巴沙爾的目標變得不可能,經過這場戰爭,有中東 “幼獅”之稱的巴沙爾有可能成為“雄獅”。

而土耳其同意暫停攻佔敘北,也是給美國一點面子,並實現了初步目標。

但庫爾德人畢竟是土耳其的心腹大患,在這個問題上不太可能有妥協餘地。

10月18日,土外交部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庫爾德人不離開安全區,土耳其將再次發動進攻。

奧斯曼帝國曾經統治阿拉伯世界數百年之久,這個陰影始終揮之不去,這就決定了在未來中東政治格局的演變中,土耳其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之間必須形成一個微妙的政治平衡,否則中東永無寧日。

需要指出的是,土耳其在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所謂分裂和恐怖勢力方面毫不手軟。

既然土如此忌憚分裂,那麼在對華關係問題上,也希望能將心比心。

作者是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 公號“公評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