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商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至2008年,境內新發現不同時期的古文化遺址23處,其中商周遺址1處,戰國遺址4處,漢代遺址3處,兩晉遺址1處,唐代遺址3處,宋代遺址1處,明代遺址4處,清代遺址5處。(選取部分)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打狗店遺址全景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打狗店遺址標本

打狗店遺址位於,商河縣韓廟鄉打狗店村西首,距縣城30公里。分佈面積為100×130平方米,埋入地下約4米,2008年3月打狗店村委修建魚塘時被發現,經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考察認定為商周時期的古村落聚住遺址。保存較好,是濟南市黃河以北,沖積平原地區商河縣境內,為數不多的商周時期的古村落聚住遺址,出土數量較多的灰夾砂陶鬲口沿,鬲足,灰夾砂陶片,極具商周時期的文化特徵,同時出土較為完整的類似骨刀的骨質器物一件﹙現存於商河縣文物管理所﹚,其文化內涵豐富,保存較好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對深入研究商河縣,商周時期歷史文化,提供了祥實的實物資料。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西瓦屋頭遺址局部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西瓦屋頭遺址標本

西瓦屋頭戰國遺址:位於商河縣,玉皇廟鎮西瓦屋村西,距縣城20公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文物保護單位,分佈面積為400×300平方米,2009年春挖土築路時距地表3.5米處,出土部分戰國時期的陶器物殘片和高足豆柄,同時在遺址內發現一形制較大的古墓(因使用機械夜間作業已全部毀壞)出土部分戰國時期的陶器物碎片及構築墓室所使用的石板等,是濟南市黃河以北,沖積平原地區商河境內為數不多的戰國時期的古遺址。其文化內涵豐富,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對研究濟南市黃河以北,沖積平原地區商河境內戰國時期歷史文化意義重大 。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營子遺址全景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營子遺址標本

營子戰國遺址:位於商河縣,鄭路鎮營子村北500米處,距縣城25公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單位,是戰國時期的小城址,分佈面積為400×350平方米,遺址呈長方形分佈,中部現存有兩條南北走向高嶺,高1.5米、寬5米。是營子遺址的內城牆,東西間距150米,南北長300米。遺址內土丘連綿,瓦鑠遍地,殘破的建築磚瓦隨處可見,採集到數量 較多的陶器標本,經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考察認定為戰國時期的小城遺址。該遺址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是深入研究濟南市黃河以北沖積平原地區戰國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蘇王遺址全景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蘇王遺址標本

蘇王遺址:位於商河縣韓廟鄉,蘇王村西北300米處,距縣城30公里,東西長150米,南北長150米,呈方形狀,遺址北部存有50×50平方米的高臺,高1.2米,於2008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發現,高臺斷面遺存暴露,文化層清晰,存有殘破的建築磚瓦及陶罐口沿、陶質器底、陶器物碎片等,漢代文化特徵凸顯,經有關考古專家考察認定為漢代古村落遺址,其文化內涵豐富,保存較好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同時對進一步研究濟南市黃河以北,沖積平原地區商河境內漢代歷史文化提供了詳實的信息資料。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大屯遺址全景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大屯遺址標本

大屯遺址:位於商河縣韓廟鄉大屯村西南300米處,距縣城30公里,分佈面積為110×170平方米,高出地面1米左右,呈長方形高臺狀,2008年全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被發現。遺址文化層清晰豐富,採集到數量較多的瓷器物碎片,陶罐口沿及深灰色陶片和建築磚瓦等,其文化內涵豐富,是目前我縣唯一保存較好的兩晉時期的故聚落遺址。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對研究我縣歷史文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福勝寺遺址

福勝寺遺址:位於商河縣城西南隅,分佈面積為300×150平方米。明成化4年(公園1468年)福勝寺首座澤智與徒弟浩全募緣精銅八千餘斤,鑄造大師文佛 ,置於福勝寺大雄寶殿之中,銅佛高3米,重4000餘斤,盤坐與蓮花座上,雙手合十,笑眼微睜,嘴角上翹,兩耳朝環,耳垂下端綴一副碗口大金環,頭頂桂冠,莊嚴世尊,銅佛背後鑄有大明成化十八年鑄造字樣。大銅佛兩側,嚴密複選嘉木雕刻釋迦、彌陀二佛立於左右。大殿制度宏深,氣象軒豁,巍然煥然,金碧輝煌,觀者皆稽首生敬。香火興旺,後來福勝寺被焚,唯銅佛完好無損。辛亥革命後,該寺曾被命名為中山公園,解放前,漢奸田敬堂於1943年修復

福勝寺遺址:位於商河縣城西南隅,分佈面積為300×150平方米。明成化4年(公園1468年)福勝寺首座澤智與徒弟浩全募緣精銅八千餘斤,鑄造大師文佛 ,置於福勝寺大雄寶殿之中,銅佛高3米,重4000餘斤,盤坐與蓮花座上,雙手合十,笑眼微睜,嘴角上翹,兩耳朝環,耳垂下端綴一副碗口大金環,頭頂桂冠,莊嚴世尊,銅佛背後鑄有大明成化十八年鑄造字樣。大銅佛兩側,嚴密複選嘉木雕刻釋迦、彌陀二佛立於左右。大殿制度宏深,氣象軒豁,巍然煥然,金碧輝煌,觀者皆稽首生敬。香火興旺,後來福勝寺被焚,唯銅佛完好無損。辛亥革命後,該寺曾被命名為中山公園,解放前,漢奸田敬堂於1943年修復部分建築,改稱大寺,將銅佛供奉於正殿。1945年商河解放後,拆除寺廟,重蓋小屋以保護大銅佛。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為保護大銅佛,將其移置縣文化館院內特加保護,但後來仍未逃脫慘遭毀壞的厄運,被視為“四舊”砸爛後當作廢銅賣掉,現僅剩一個佛手指,重1.5公斤,藏於商河縣文物管理所。福勝寺原址北部現為原西酒廠及商河縣畜牧獸醫站家屬院,1969年縣政府將南部修建為革命烈士園(1996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勝寺遺址是目前我縣唯一保存較好的大形寺廟遺址,其文化內涵豐富,保護價值和歷史價值較高。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城牆遺址

城牆舊址:位於縣人民公園西北角,始建於唐武德中期,是商河古縣城的內城牆,土築而成,明清兩代對其進行修善。原古城牆牆基底寬15米,上寬10米,高7米,毀於民國末年。據明清縣誌記載原城牆呈橢圓狀,周長3裡,設有四門分別為東曰(明暉),西曰(鎮遠),南曰(承德),北曰(拱辰)。現存有長50米,寬15米,高1.5米的城牆基址是原城牆由東門連接南門的其中一段,於2009年被公園管理處復原供遊人參觀。

古城牆遺址,歷史悠久,距今1388年,是千年古縣的歷史見證,於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被記錄登記並加以保護。殘存的古城牆不僅是我縣人類歷史及城市化發展進程的縮影而重要的是保存至今其文化內涵豐富,底蘊渾厚,對研究我縣歷史發展及城市建設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臺子劉遺址全景

商河歷史悠久,商周至清代古遺址23處,千年古縣文化燦爛


臺子劉遺址標本

臺子劉遺址:位於商河縣,賈莊鎮臺子劉村西北200米處,距縣城20公里。北與古麥丘邑古城址相望,該遺址高出地面4.5米,呈方圓形狀,佔地面積為60×60平方米,高臺頂部現值有樹木,蓬蒿叢生,野生動物時有出沒,斷面處殘留大量繩紋筒瓦和刻有幾何紋飾的殘磚,其文化內涵豐富,保存較好,幾經專家考證為秦漢遺址與古麥丘邑古城遺址一脈相連,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1996年被確定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