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一個樵夫在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竟揭露了明成祖不為人知的祕密

在永樂年間的時候,皇帝朱棣曾經建造了一個叫做“大報恩”的寺塔,在秦淮河畔名盛四百多年,被人們稱為是明朝時期南京獻給世界的奇觀。但是,這個塔卻備受後人的非議,在剛開始的時候,朱棣建塔是為了報答明太祖和馬皇后的撫養之恩,可是,有一些人卻認為:其實,朱棣這是為了懺悔自己曾經犯下的惡行。

一個樵夫在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竟揭露了明成祖不為人知的秘密

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歷史上,朱元璋以殘暴而著名,他的殘暴主要是因為嚴懲腐敗問題。而朱棣的殘暴更多的則是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勢。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當他率領著“靖難”軍隊進入南京以後,文武百官就迎來了一場極為恐怖的殺戮。而且,朱棣在用刑上也比他的父親朱元璋要殘酷許多。

清朝初年,有一位思想家和文學家戴名世,他是這樣評論朱棣的:“明成祖十分殘暴,他開創了剖開人的胸膛挖取心臟、削去人的皮肉剔除骨頭、隔斷社齒和剝皮楦草等刑罰。如此行為,實屬令人髮指。”曾被人們稱為“天下讀書種子”的方孝孺,因為,不願意替朱棣撰寫登基詔書,而受到了滅十族的懲罰。

一個樵夫在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竟揭露了明成祖不為人知的秘密

追隨過建文帝的忠義之士,沒有一個不被朱棣懲罰過,就連朱棣的兄弟和跟皇室有關係的人都逃脫不了。除此之外,為了發洩自己的私慾,朱棣還把這些人的家中女眷送到軍營之中,任由士兵侮辱、玩弄,或者賣到妓院裡,或者作為一件物品,獎賞給飼養大象的奴隸,受盡折磨。不僅如此,朱棣還製造了歷史上的一段很有名的冤案——“瓜蔓抄”。

景清是洪武十八年的一位榜眼,許多文章都說:他之所以被殺害,是因為他帶著利刃上朝,企圖刺殺皇帝。但是,根據官方的史料記載,是因為朱棣渡過江河以後,駐軍在金川門,當時,官員們全部出來跪拜著迎接新皇帝,只有景清站著,而且,嘴裡還不時說出一些汙言穢語,於是,就被皇帝身邊的人抉齒。

後來,因為景清不順從朱棣的命令,所以,朱棣就讓人把他剁成了肉醬,但即便如此,朱棣仍然覺得不夠解恨,就命人把景清老家的人全殺了,於是,整個村子變為廢墟。由於,殺戮實在太大了,朱棣也感覺到了一些的負罪感,他經常在夜裡夢到景清等人前來索命。第二年,朱棣就下令建造大報恩寺,到了永樂十年,朱棣再次建大報恩寺塔。

一個樵夫在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竟揭露了明成祖不為人知的秘密

所以,有一些人則認為:朱棣名義上把塔名叫“報恩”,實際上,是對自己犯下的惡行進行懺悔,通俗點來說,就是借用佛的力量來消除自己心中殺戮過重的罪惡感。

話說,在1777年,一位樵夫在紫霞湖附近的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其中,有一塊碑是明朝的道士劉淵然為朱棣舉行登基祭天大禮的時候所刻的,被人們稱為“告天文書”。在這篇《告天文書》裡,有這樣一段話:“手足且傷於前後,情懷有慟於死生。骨肉相殘,幾致屏翰之傾替;腹心構訟,幸茲家國之安全。”

意思也就是說:皇室兄弟互相殘殺,忠義之士被誣陷殺害,我的心裡感到深深的悔疚。後來,這兩塊石碑被官府送到了朝天宮裡,收藏在了玉皇大帝的像座之中。到了清道光年間,朝廷重新修整朝天宮的時候,又發現了這兩塊石碑。當時,正擔任總督一職的陶澍,還特意為這兩塊碑提寫了跋文。然而,歷盡滄桑變遷300多年,此石刻曾遭遇戰亂失蹤。

之後,為恢復歷史本來面目,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1995年8月的時候,他們根據史實記載,在原地又將其予以重建,明成祖告天石刻碑被立於一座四角攢尖頂的亭子中央。碑文則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洪煒先生用顏體重新書寫。多年前,筆者曾登山多次親臨該石刻處考察,後經中山陵園的工作人員告知:該碑重立後又讓不文明無聊之徒給推倒,我對此倍感遺憾。

一個樵夫在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竟揭露了明成祖不為人知的秘密

關於朱棣所犯下的罪行,我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永樂二十二年的一場殿試。按照以往的慣例,考官們會先推薦出三份試卷,然後,念給皇帝聽,皇帝覺得寫得不錯的話,就點頭表示讚許。而後,考官們就拆去試卷的封條,露出考生的名字,好讓皇帝過目,決定狀元、榜眼和探花,最後,填寫榜表,公示於天下。當年狀元本是一個叫孫曰恭的人,榜眼叫邢寬。

在古代,因為人們習慣性的書寫方法是從上到下地寫直書,所以,孫曰恭的曰恭二字靠得很近。再加上,朱棣年紀大了,有點老花,便把“曰恭”二字看成了一個“暴”字,而邢寬的“邢”字跟“刑”字同一個發音,聽起來很像“刑寬”,也就是用刑寬大的意思。這就深深地觸到了朱棣痛處,他馬上大聲喊道:當朝只允許“邢寬”,不可以“孫暴”。

一個樵夫在山頂上挖出了兩塊石碑,竟揭露了明成祖不為人知的秘密

之後,儘管大臣們再三跟他解釋,但是,他依然覺得“孫暴”的名字不如“邢寬”這個名字好聽,於是,就親自用硃筆把邢寬點為了狀元。

【《憂庵集》、《震澤紀聞》、《萬曆野獲編》、《明史·景清傳》、《清詩別裁集》、《告天石刻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