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一個讀者留言講述了她和母親的故事。

她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單親的母親缺乏愛和溫暖,每天早晨她都在吼叫聲中驚醒,夜晚又在吵罵聲中睡去,“我害怕看到母親的臉,永遠就是一副黑著的欠她錢的臉。”直到現在,遇到大聲叫罵,蠻不講理的人,她都感覺像極了母親。

如今她也做了媽媽,除了對母親應盡的贍養和孝道,她不願和母親過多相處。因為只有不跟母親在一起的日子才是黑白分明的,一旦跟母親呆在一起,她的天空就只有灰色。

“可我還是很糾結和痛苦,我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反常,“不愛”自己的母親呢?同時我還擔心我會把這種冷漠傳給我的孩子“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痛苦和糾結的女兒

我特別理解這個女兒的痛苦和糾結,因為說起母親的形象,大多是吃苦耐勞,善良正義,為下一代甘願奉獻。我們自幼接受的文化教育也無時不在謳歌母愛的偉大,然而現實卻是,母女關係相當複雜,有衝突,有矛盾,有直白的情感,也有曲折的傷害,有表達出的不滿,也有隱藏在心裡的怨恨,這些,不是單單一個愛字可以概括的。

今天我們將避開“母愛的偉大”而去談“母愛的羈絆”,但要聲明,我們這麼做不是為了聲討母親,也不是期望母親能做出什麼改變,而是為了找出這種感覺和問題的根源,從而更好地去療愈自己,以及如何終結這些傷害,使它不再蔓延到我們的下一代。

正如《母愛的羈絆》一書的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所言:“通過這些(認知和自愈),你將改變這種代代相傳的扭曲母愛,併為你的子女,孫子女完成一種持久的改善。”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母愛的羈絆》

本書作者卡瑞爾.麥克布萊德是一位資深家庭治療師,擁有28年心理諮詢實踐經驗,她結合以往的治療案例,真實而系統地展示了母女關係的複雜和微妙,在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母親的同時,也教會我們如何重塑自我,走出困境。限於篇幅,接下來我將選取書中給我影響最深刻的3點和大家分享。

發現問題

我意識到有些母親在情感上過度的貧乏和強烈的自我專注,使得她們無法為自己的女兒提供無條件的愛和情感支持,我發現我的病人和母親之間糟糕的關係,包括我和我母親之間的問題,明顯與母親的自戀有關。

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有些母親的確是“自戀”的。這裡的“自戀”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自戀特質。但若自戀過了度,尤其是放在一個母親身上,那麼這給女兒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它會讓女兒常常缺乏安全感和滿足感,敏感多疑又優柔寡斷,即使有所成就但依然缺乏自信。如果你有一個自戀的母親,你會發現生活中,你常常會遇到下列問題:

1、無論你怎麼努力,你都沒法取悅自己的母親。

為了得到母親的愛,8歲的珍妮弗正費盡一切心思取悅母親。直到有一天在百貨商店裡,她發現媽媽對一個零錢包愛不釋手,她當即就決定,一定要想盡辦法把零錢包作為聖誕禮物送給媽媽。

於是8歲的珍妮弗省下了好幾個星期的午飯錢,給媽媽買了那個漂亮的零錢包,她激動地期待著母親收到禮物那一刻的反應,結果媽媽卻懷疑她偷東西,並尖聲喊道:“我不想要一個賊給的禮物!”珍妮弗崩潰了,她終於發現,無論怎樣她都沒辦法取悅母親並得到她的讚賞和肯定。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無論怎樣,女孩都沒辦法取悅自己的母親

2、媽媽更在意事情在別人眼中看上去怎樣,而不是這件事會讓你感覺如何

泡泡最近很痛苦,因為每天放學後,除了完成繁重的作業,她還要練習毛筆字和小提琴,她多次跟媽媽談及自己的感受,學習已經很累,她不想練習小提琴了。

可媽媽只是敷衍地安慰道:“你是最棒的!”,因為相比泡泡的內心感受,媽媽更在意親朋好友聚餐時,大家對她的誇讚:“你真是會生!養了這麼一個多才多藝的好閨女!”。在自戀母親的心目中“看上去好”比“感覺好”重要多了。

3、媽媽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同情心,所有的事情必須圍繞著她轉

《都挺好》中的蘇母就是典型的自戀母親。她對明玉缺乏同情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當明玉提出想要考清華的時候,她斷然拒絕,在蘇母的眼裡,明玉的感受不重要,她為明玉規劃的人生“念一個免費的師範學校然後嫁人”,這才是正確而重要的。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蘇母重男輕女

在蘇家,蘇母主宰決定著一切,丈夫蘇大強必須完全聽她的,按照她的命令執行,蘇母就像太陽一般的存在,而蘇父宛若一顆圍繞太陽轉的行星。一般自戀母親的家庭中,父親都是縱容母親自戀的溫床。

4、媽媽無法控制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專愛挑剔、指責別人

直言不諱,我的媽媽就是這樣的母親。她脾氣火辣強勢,點火就著,長大後的我愈發覺得她缺乏最基本的情緒控制能力。一旦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兒,她一定跳出來第一時間指責別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她就像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嬰兒一樣,肆意地對親人們發洩著自己的情緒,指責完別人她舒服了,卻不曾想過被她指責的人是什麼樣的心情。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自戀的母親缺乏同理心

自戀母親對女兒的影響

自戀母親的女兒常常覺得,我有價值,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是怎樣的人。等到她們長大後,這一強烈的信念會讓她們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高成就動機型和自我破壞型。

1、高成就動機型:

這類女兒有一個特點:為了向母親證明自己很優秀,她們不斷地努力競爭和奮鬥,卻又永遠都不滿足。因為她們耳邊總有一個聲音在說“我做的還不夠好”。

她們沒有因為自己的多產和成就感到滿足和自我認可。不管做什麼事情,她們總覺得自己還應該做的更好。她們過於依賴來自外部的認可,諸如母親給與的認可,她們認為自己必須不斷超越,才能展現自己的價值。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自己必須不斷努力,才能展現價值。

有一個企業女高管,小時候為了得到媽媽的誇讚和肯定,她主動做家務,做飯,因為只有這樣,母親才會對她點頭並展示難得的笑容。以至於她長大後做了高級經理,即使忙到生病也不肯停下腳步,因為沒有成績就沒有別人認可,她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2、自我破壞型:

自我破壞型是與上面提到的高成就動機型完全相反的類型。這類型女兒的特點是:她們發現從小開始,自己似乎就永遠無法滿足母親的期待,永遠沒辦法證明自己。

於是她們只能以自我破壞的方式對媽媽說“看到了吧,事實證明我沒法成為你想讓我成為的那種人”,童年裡媽媽給她傳遞的觀念就是:你是無能的,不值得被愛。於是,無力改變的她們只好慢慢地內化這些消極觀念,最終表現為破罐子破摔:自己只能這樣了。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破罐子破摔:自我破壞型女兒

高成就動機型和自我破壞型是一對雙胞胎,雖然這兩種女兒看起來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但是她們的心理和情感問題確是相同的。而之所以有人成為了高成就動機型,有人成了自我破壞型,這與她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否遇到的一個“特殊”角色有關。

這個角色可能是奶奶,姨媽、爸爸或者其他親戚朋友,能幫助她們樹立積極的觀念,來抵消從母親那裡受到的消極影響,並給予她們正向的關愛和照顧。

就像《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在蘇母這種超級自戀母親的陰影下長大,但成年後事業有成,充滿野心和魄力,就是因為她大學時遇到的亦師亦友的蒙總,蒙總就是使蘇明玉成長為高成就動機型人的“特殊”角色。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明玉遇到了自己人生重要的領路人:蒙總

如何治癒

瞭解了什麼是自戀母親,以及自戀母親給女兒成長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和痛苦,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和過去和解,放棄對母親不現實的期待,讓自己心靈得到修復,從此掌控自己的人生。具體分為以下三步:

一、 首先,接受自戀母親的無能、缺陷和不足給你帶來的傷害。

這是治療必須做的第一步。我們必須強迫自己承認,自戀的媽媽在愛孩子上的無能和匱乏,以及母親自戀帶給我們的傷害。很多女兒很難做到這一點,她們無法接受母親不愛自己的事實,也無法正視這些來自母親的傷害,她們常常想的是:“如果我自己的媽媽都不愛我,誰還會愛我呢?”

可事實就是這麼殘酷,你的媽媽真的沒有愛你和同情你的能力,你必須面對並接受這一切,你無法逃避,正如作者所言:“不要再期待媽媽有一天會改變,會給你應得的愛,放棄這種想法才能讓你解脫出來,並找到自我。

”只有完全接受了“媽媽是個自戀的人,沒有給你所需要的愛 “之後,你才可以進入下個階段。

檢驗你是否真正完成這一步的方法:

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現在是不是大部分需要都要靠自己來滿足?當有人能來滿足我的需要時,我是把這看作額外的福分,還是覺得是自己應得的?”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並且你能把別人的滿足當作是額外的福利和饋贈,那麼恭喜你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一步!你可以為自己負責了!你已經具有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同時找到了滿足這些需要的方法。

二、 其次,允許自己悲傷,讓情緒釋放出來

有一個故事:隔壁的鄰居是個上了年紀的紳士,他剛剛失去了自己的妻子,4歲的小男孩看見他在哭,就跑進紳士的院子裡,靜靜地坐在那兒……回來後,媽媽問男孩同鄰居說了什麼,男孩答道:“我什麼也沒說,我只是幫著他哭”。

有時,孩子比我們成年人更懂得釋放情緒的必要。“

體驗情感是從身體裡釋放傷痛的唯一辦法。”不妨再次做回小孩子,盡情地隨著自己的心情悲傷哭泣,充分地體驗和直面這種悲傷和痛苦,不要壓抑、掩飾這些情緒。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允許自己悲傷和哭泣、釋放情緒

執行這一步驟時,你要注意以下兩點問題:

1、你要帶著感情去體驗而不是簡單的對事件描述。比如你同別人講述你外婆葬禮的一些細節:描繪她的去世,參加葬禮的人,葬禮用的鮮花等等這都是對事件的描述,而真正地體驗是指:你帶著失落和悲傷描述事情的經過和對你的影響,講述時你會流淚,會感受到這種痛苦,這才是真正的體驗。

2、不要聽信周圍親人朋友類似的話:比如“忘了它吧,過去的事情就別去想了”,你要知道,如果你不面對這些痛苦,它就永遠會是你的一部分。

釋放情緒可以採用以下幾個具體的小方法。

1、製造一個自己單獨在家的機會。關上門窗,讓自己放聲哭泣。你也可以藉助道具,比如找來一個枕頭捶打,以此來釋放自己的情緒;還可以通過運動法,比如遠行、長跑、爬山、開車自駕;哪怕去咖啡館裡靜靜地坐著都可以,只要是自己舒適的方式就好。

2、寫心情日記

。把感受和痛苦用文字記錄下來,這也是一種釋放。你可以在紙上寫出你心目中理想母親是什麼樣,然後對比自己現實中的母親,充分感受這種落差帶來的失望和痛苦。進而釋放掉這種情緒。文字記錄不僅可以幫助你釋放情緒,還可以幫助你隨時回顧覆盤,監督自己的進步。

3、玩偶療法:去商店裡買個你喜歡的玩偶,把它放在你生活中最顯眼位置,跟她在心裡對話。把這個玩偶當成童年的自己。問問她母親曾做了哪些令她不能釋懷的悲傷事情,然後處理因此出現的情緒。

注:如果你按照上述3種方法仍然不能釋放掉自己的情緒,那麼你需要找一個專業的心理健康治療師來幫助你。

三、最後,從母親身邊獨立出來,找到真正的自我

“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並不容易,但在別的地方找到幸福則是根本不可能。”---阿格尼絲.裡普利厄《百寶箱》

39歲的喬絲特是一位自戀母親的女兒,以前她跟媽媽通完電話後總要哭上好幾天,因為媽媽永遠都在告訴她:“你沒有把事情做好“,而她一直以來都很把媽媽的話當真。

直到後來她終於明白:“母親不是一個靠得住的信息來源,母親有嚴重的問題,並且會把問題強加給她,她不必要非得到一個自戀母親的認可”,現在她仍然覺得母親的做法令人傷心、不快,但是她再也不把母親的話當真了。

我們不要再屈從於媽媽的願望,按照她的想象來塑造自己,通過母親的外在評價來認可自己,我們要做的是從內部認同自己,遵從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的真實想法,信念和價值觀。逐漸擁有完整的自我意識,找到真正的自我。最終擺脫以母親為中心的狀態,在自己的周圍建立起牢固界限,讓母親知道自己的立場,讓她明白這條界限不可逾越。

“母愛的羈絆“: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裡大都帶著刺

結語:讓傷害在我們這一代終結

“你對孩子的愛,應該基於他是什麼樣的人,而不僅是他們能做什麼。”真正地看見孩子,當孩子向我們表達某種感受時,體驗並承認他們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強加給孩子,不需要急著發表自己的建議和指導,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努力理解他們的情感上的需要和行為背後的原因。

讓孩子知道我們為他們本身的存在而感到驕傲,而不是為她們所取得的成績,即便孩子未來不能功成名就,我們對他們的愛也不會減少一絲一毫。

母愛可以是偉大的,作為母親是需要學習的,培育孩子的過程是父母人生的第二次成長,育人先育己,希望我們的母愛不再成為孩子的羈絆,而是孩子的翅膀。

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