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康熙帝對中國的作用,沒有他的開疆拓土,中國版圖會怎麼樣?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帝王無數,有千古一帝的,也有平平庸庸的,還有昏庸無能的。每一個帝王的存在,他的作用都會對歷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昏庸無能的帝王,只會讓一個王朝的繼續衰退,直至滅亡。但有的帝王在末世中力挽狂瀾,實現中興,讓王朝繼續得以生存下去。

其中在唐朝末年,就有多個帝王勵精圖治,讓大唐帝國得以存在多年。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國力逐漸走下坡路,眼看就有滅亡的危機,此時的唐憲宗李純登基,勵精圖治,勤奮上進,實現了唐朝中興,史稱:元和中興。他死後,唐朝又被朋黨之爭破壞。之後唐朝還有會昌中興,大中之治。正式有這些,讓唐朝延續了一百多年,可惜後面的帝王再也無力迴天,只能看著唐朝滅亡。

從這些看出一個帝王對王朝的重要性。而到了清朝,中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歷史作用,但清朝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述說,一是清朝前期,二是清朝後期,前期可以是說國力強盛與繁榮,而後期是落後與恥辱。在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我們都熟悉,因為這一段時期,清朝才是強大的時候。而最讓人熟悉的康熙帝,他才是清朝強大的奠基者。

康熙帝,本名叫愛新覺羅·玄燁,年號:康熙,因此也稱康熙帝,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帝王。康熙在位期間,面臨著嚴峻的局面,內有反叛勢力,外有強大政權的干擾,如果康熙沒有能力,那麼清朝面臨的問題,更是嚴峻,甚至是無法統一中國。

康熙帝對中國的作用,沒有他的開疆拓土,中國版圖會怎麼樣?

削鰲拜,平三藩

康熙1654年出生,年少時就登基,鰲拜憑藉著功績和威懾力,逐漸掌握著大權,原本順治帝的遺詔中,讓四個大臣來共同輔助康熙,他們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索尼病逝後,鰲拜和蘇克薩哈對著幹,康熙六年(1667年),開始親政,但不久,鰲拜就剷除了蘇克薩哈。他和遏必隆封為一等公。大權落到鰲拜手裡,康熙並沒有真正的實權。

鰲拜對康熙越來越放肆,甚至專權,康熙只有十四歲,對他也有害怕之心,也不敢頂撞鰲拜。在1669年,康熙憑著早期的部署,將鰲拜捉住,鰲拜和遏必隆被康熙剷除,至此,康熙奪回朝廷大權,恢復親政,真正掌握朝中大事,剷除鰲拜,也見證康熙的智慧和勇猛,對他後來的帝王之路有著深刻影響。

1673年,清朝已經基本統一中國大陸,而此時的康熙需要面對的三藩之亂,這一年是康熙十二年,十九歲的康熙早已不是當年的小夥子,已是青年。同年,平南王尚可喜請求告老還鄉,便提議讓兒子繼續鎮守廣東。此舉引起了是否撤藩的爭議,最終康熙帝決定撤銷藩王,這些藩王擁兵自重。當時有三藩王,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

康熙帝對中國的作用,沒有他的開疆拓土,中國版圖會怎麼樣?

撤藩政策導致三藩王起義,其中以吳三桂和耿精忠為主,尚可喜被兒子狹持反之。吳三桂在雲南起義,帶來一連串反應,許多地方的漢族人紛紛起義,都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孫延齡在廣西反,羅森在四川反,耿精忠在福建反,尚之信在廣東反。一時間全國都是起義,沒多久,清朝統一的局面就被丟失了六省,有滇、黔、湘、桂、川、閩。加上之後的廣東、江西、陝西、甘肅,戰亂波及全國。

康熙堅決打擊吳三桂,沒有談判機會,因為他的起義讓清朝陷入危機,對其他起義軍還有談判的機會。在針對吳三桂中,康熙重點進攻吳三桂佔領的湖南。1676年,陝西、福建起義軍投降,1677年,廣東尚之信投降,清軍先後平定了其他的省份。1678年,吳三桂稱帝,但沒多久就死去,其部隊退守雲南,同年,清軍收復四川、湖南、廣西。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三桂的勢力被剷除,三藩之亂平定。

收臺灣,敗沙俄

面對臺灣問題,康熙也知道該解決了,當時的三藩之亂,耽誤了時間。1681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去世,臺灣內部因爭奪權力出現政變。為了統一臺灣,清朝在臺灣安插了內應,而施琅被推薦此次戰爭最佳人選。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1883年,施琅率兵攻打臺灣,擊敗臺灣的鄭氏海軍,剩餘的勢力被迫投降,至此臺灣被收復,1884年,清在臺灣設縣,臺灣歸屬福建管轄。

康熙帝對中國的作用,沒有他的開疆拓土,中國版圖會怎麼樣?

南方剛平定,但東北並沒有平定,此時的沙俄多次入侵中國東北,掠奪當地的人們,中國領土遭到不斷的蠶食,1685年,為了擊敗沙俄,康熙出動三千兵力,紅衣大炮二十,由彭春等將領率領,出擊被沙俄佔領的雅克薩城。俄軍擋不住清軍的進攻,很快雅克薩城就被清軍收復,但清軍沒有派多少人駐守,大部隊就撤退。

沙俄得知情況後,又派人來圍攻雅克薩城,清軍大部隊不在,小部隊擋不住沙俄的入侵。雅克薩城又被沙俄佔領,為了逼迫沙俄簽訂條約,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攻打雅克薩城,最終收復雅克薩城。兩次對沙俄的打擊,沙俄終於回到談判桌上。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兩國東段的邊界,為康熙擊敗噶爾丹提供條件。

平漠北,收西藏

早期的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喀爾喀蒙古又分為扎薩克圖、土謝圖、車臣三大部落,漠西厄魯特蒙古又分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康熙年間,準噶爾領袖噶爾丹統治整個漠西蒙古,國號為準噶爾汗國。在中俄談判簽訂條約時,噶爾丹得到沙俄的支持,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給清朝帶來巨大的壓力。

康熙帝對中國的作用,沒有他的開疆拓土,中國版圖會怎麼樣?

從1688年開始,葛爾丹率兵三萬,從伊犁東進,不斷擊敗喀爾喀蒙古,漠北蒙古支撐不住,決定投降清朝,紛紛南下,進入漠南地區。面對噶爾丹囂張氣焰,康熙帝進行了三次遠征葛爾丹,最終噶爾丹在康熙的第三次親征下死去。喀爾喀蒙古地區也被納入到清朝的版圖中。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汗國的統治者。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同樣不小,得到沙俄的入侵不斷騷擾清朝,同時也對西藏用兵。1717年,準噶爾汗國入侵西藏,佔領整個西藏。1720年,清軍三路大軍進攻西藏,擊敗策妄阿拉布坦部隊,清朝獲得西藏領土。

康熙帝對中國的作用,沒有他的開疆拓土,中國版圖會怎麼樣?

至此,整個康熙年間,完成了許多壯舉,他對清朝的版圖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如果沒有他,清朝的版圖可能會縮小很多,沒有漠北,沒有西藏,甚至連臺灣都沒有,更慘的是,如果康熙沒有強大的能力,那清朝將會丟掉很多地方,沙俄的目標也會得到實現。因此,康熙對中國的歷史貢獻很大,沒有他,中國的版圖只會是漢地十八省。

康熙年間,平三藩、收臺灣、敗沙俄、徵漠北、收西藏,不斷將周邊領土納入到中國來,最後只剩西域的準噶爾汗國,而康熙1722年死去,收復西藏兩年後就病逝。如果他能多活久一點,說不定就能滅掉準噶爾汗國,完成最終的大統一,成為千古一帝也說不定。但歷史沒有如果,相比於其他帝王,康熙已經做到最好了,他也成為一代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