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甲午戰爭失敗後,在追究責任時,方伯謙是第一個因逃兵被斬首的將領,其實在甲午之戰中,逃跑的官員很多,有些甚至連責任都未追究,依舊活得瀟灑快活。有一個逃官甚至被判死刑也沒死,而且活得很滋潤。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逃官是誰?

甲午之戰逃官叫龔照璵,字魯卿,此人是安徽合肥人,生於1840年。他在科舉之路並未求得功名,由於龔照璵家裡有錢,後來家裡花錢給他買官坐。由監生捐納同知,後來又捐到了知府。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清朝買官制度富了朝廷,卻留下隱患,是清朝一大敗筆。後來像龔照璵這樣花錢買的官,居然做到了正四品的道員。就這樣沒多少文化的官員,居然還被李鴻章相中,可見晚清選拔人才也是稀裡糊塗。當時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他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組建北洋水師,由於龔照璵是李鴻章的老鄉,因此李鴻章在建水師,重點把合肥老鄉作為嫡系使用。

1888年,李鴻章組建水師後,但沒有大型船塢,於是李鴻章就推薦龔照璵負責旅順船塢工程,並辦理北洋水師沿海的陸營務徙。

龔照璵用了2年時間,建好了旅順船塢,並在船塢前修建炮臺,還配備了數百門大炮。可以說旅順口算不上固若金湯,其防禦性能非常好。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為何逃跑?

龔照璵修建船塢還在行,但在打仗就一竅不通了,而且還怕死。旅順船塢修建4年後,也就是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當時旅順口也是主戰場。1894年11月5日至6日,金旅之戰時,龔照璵職務是前敵營務處總辦,他當時手下有33個營,大約一萬三千多人,無論人數,還是堅固的炮臺,龔照璵帶這麼多兵,足以抵抗日軍,但沒想到,戰爭打響後,龔照璵嚇破膽,偷偷乘坐一艘魚雷艇從旅順逃往煙臺。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當龔照璵逃到煙臺後,山東巡撫李秉衡以“臨陣脫逃罪”把龔照璵扣押,準備把他就地正法,但在龔照璵苦苦哀求下,而且他向李秉衡發誓願意再回旅順作戰,於是李秉衡才放了他。

後來龔照璵並沒有回旅順,而是回到天津去找李鴻章。由於龔照璵在修建船塢時,沒少給李鴻章好處,因此李鴻章對這位同鄉照顧有家。但大敵當前,龔照璵臨陣脫逃,誰都保不了他。李鴻章見到龔照璵後,痛罵一頓,讓他“當夜回旅順,若敢擅離旅順一步,定斬不饒!”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龔照璵只好坐上廣濟輪再次回到旅順。龔照璵回到旅順口後,旅順早已亂作一團,由於他作為指揮員臨陣脫逃,已經造成了軍心不穩,而且老百姓也都開始往外逃。

此時的營務處官員早就帶著妻子,把大量金銀捲走逃跑了。而剩下的官員中,張光前、黃仕林、薑桂題、程允和、衛汝成、趙懷業、徐邦道等人,都知道龔照璵靠花錢升官,根本帶不了兵,因此,總兵張光前召集諸將,希望再選一個主帥出來,於是老資格的薑桂題出來承擔此任,但薑桂題大字不識,根本帶不了兵,此時旅順清軍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亂作一團。

11月21日,龔照璵看到薑桂題既帶不了兵,也打不杖,於是再次選擇逃跑,他帶自己的下屬,打扮成商人坐小船到小平島,後來到了煙臺,但龔照璵怕李秉衡再殺他,只得換乘永順輪逃往天津。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龔照璵再次逃跑後,又引起了連鎖反應,旅順口統領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等人也跑了,日本沒費多少事,就攻佔防禦堅固的旅順口。

為何沒死?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開始追究一些逃跑官員的責任,龔照璵也在追責之內。1895年1月22日,清朝以“統兵將帥失守要港罪”判處其死刑。按理說以龔照璵這樣級別的官員,殺頭是理所當然,方伯謙都死了,更何況龔照璵呢?

但龔照璵並沒有死,他為了保全性命,再次動用家裡財富上下打點,據資料記載,共花了1萬多兩銀子,才把性命保下來。如果沒猜錯的話,李鴻章很可能是保住龔照璵性命的關鍵人物,畢竟是同鄉嫡系。如果龔照璵洩露當時修船塢給李鴻章的錢,恐怕李鴻章也難受。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不過死罪沒了,活罪還有。龔照璵被判在監獄服刑。在常人眼裡,像龔照璵這樣的逃兵,在監獄裡一定會人歧視,但我們又想錯了。龔照璵服刑期間過得很滋潤,住的是監獄最好的房間,“客廳、書室、寢室及廚皆備”。每天飯菜都是從外面飯館訂製的,“每食,席前方丈”。

獄官也都知道龔照璵上面有大官罩著不好惹,而且他們也收了龔照璵的錢,因此對龔照璵照顧有加,據記載“自管獄郎中以下,皆成感恩知己”。龔照璵每天在豪華獄房裡下棋打牌,比在外面快活多了。

龔照璵除了每天吃好喝好玩好以外,他還讓家裡的8個妻妾,輪流來伺候自己,“家中侍妾八人,輪流至獄中當夕。”一個老婆一天。可以說中外歷史最舒服的犯人。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結局如何?

龔照璵在監獄裡只呆了3年,而且沒受任何罪,釋放後回到家鄉養老。反正家裡也不缺錢。

1900年,龔照璵過60大壽時,準備大擺宴席慶賀三天。鄉人張陸平日就瞧不起他,壽宴時,張陸穿著肅衣來到龔照璵的家裡,他很客氣的對龔照璵說:“今天是你壽宴,我問個問題可行不?”

龔照璵說:“請指教!

張陸就說:“我這段時間看了很多書,都說國民是國家的主體,我也是國民,中國領土的存亡我也有一份責任,請問六哥(龔照璵),你把我的旅順送到何處了,今天能歸還嗎?

龔照璵一聽就是在埋汰他的話,立即派人把張陸趕走。

第二天早晨,龔照璵大門有幅對聯,上聯:“稱六太爺,上六旬壽,欣佔六月六日良辰,六數適相逢,曾聽得張陸先生,大踏步闖進門來,口叫六哥還旅順”,下聯:“坐三年監,陪三次斬,賺得三代三品封典,三生願已足,最可憐達三(盛軍統領衛汝貴字達三)故友,小錢頭不如咱灑(指衛汝貴用錢之術不如龔照璵,故被殺頭),冤沉三字赴黃泉。”

甲午戰爭時清軍逃兵,為何沒被斬,反而在獄中過快活日子?

龔照璵看到這幅對聯後又羞又氣,好幾天大門緊關不好意思出來。1901年,龔照璵病逝,只活了61歲。看來龔照璵被人羞辱的日子不好過,即使再有錢,大敵當前,臨陣脫逃,就是民族的罪人。

甲午之戰爭為何失敗,就因為清兵戰鬥力差,買官的人太多,貪生怕死的人多,想打勝仗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