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目前土耳其是世界最反華的國家,土耳其認為自己的祖先就是曾經被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隋皇朝打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被迫舉國西遷的民族——突厥。至今,土耳其人一提到隋文帝楊堅就恐懼萬分談虎色變,一提到大隋軍隊軍隊的天威就嚇得肝膽俱裂。土耳其當地流傳這一個民間傳說,據說即便是在今天的土耳其,有小孩不聽話遲遲不肯入睡,小孩的母親就會大喊:“楊堅來了!楊堅來了”。隋文帝的弟弟衛王楊爽被土耳其人奉為一代戰神,土耳其民間即便是目不識丁的漢子也知道,曾經有一位中國戰神楊爽把突厥幾十萬大軍殺掉片甲不留,這位戰神楊爽還生擒了突厥大可汗,直搗黃龍端了突厥的大本營——龍庭,並且把突厥人心中最神聖的聖山杭愛山焚燒了整整三個月。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綜大隋高祖文皇帝其一生,於中華民族恩澤萬世功德蓋天,開創諸多天才的超前創舉遠遠超出了他所在的時代,中國所有朝代唯一一個既能馬上得天下又能下馬治天下的文武雙全開國帝王,屬於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能看出象棋後十步的大政治家,且此人人格崇高道德偉大,屬於凱撒、拿破崙一樣駕馭時代的雄才大略傑出人物,屬於主動英雄造時勢的大聖人。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大隋高祖文皇帝為拯救華夏億萬蒼生,果斷受天明命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黃金全盛期——大隋皇朝。本來北周宣帝時政局動盪社會崩潰,刑政苛酷群心崩駭,人莫有固志。至此,大隋高祖文皇帝登基後悉除北周苛政,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萬民歸心。短短几年,大隋高祖文皇帝締造了中國封建社會乃至世界史上空前絕後的開皇盛世。

隋文帝開皇仁壽之世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清明、經濟最繁榮、軍事最強盛、言論最自由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太平黃金時代,是中國世界影響力最高潮的時期。一直傳至本朝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依然受到大隋高祖文皇帝開創的各項偉大政治制度的深遠持續影響,從突厥人的後代——現在的國家土耳其一提到曾經把它們突厥祖先打得大敗的隋文帝與隋朝就談虎色變可見一斑,土耳其國家博物館裡至今放著他們突厥人的大可汗與當時波斯帝國皇帝向隋文帝稱臣納貢的上表書。大隋高祖文皇帝楊堅本人就是開創中國上國體系的締造者,世界古往今來第一都城隋大興城的創建者,世界最完善法律開皇律的發明人,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的發明人。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隋朝官員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大隋高祖文皇帝楊堅是中國帝王中唯一一個生前曾經得到中國全體人效忠的聖皇天子、身後被老百姓至今懷念、真心稱頌崇拜的偉大人物,隋文帝生則天下謳歌其聖德鴻恩、隋文帝殯天晏駕則四海百姓萬國君主痛哭流涕淚流滿面。當西元604年隋文帝病逝的消息傳到外國異域之時,波斯帝國的皇帝哭的兩眼血紅如喪考妣,波斯皇帝痛哭聲稱自己失去了一位平時關愛他、幫他擺脫突厥侵略困擾的聖皇慈父;日本天皇嚇得驚慌失措幾天吃不下飯夜不能寐,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聞訊後聲稱東方失去了一位最接近真主的神武君主。這一切,固由於他的文治武功、建立大隋的非凡天才智慧、即位之後的勤政愛民神明之政、開皇盛世無比輝煌隆盛的偉大勳業,也由於大隋高祖文皇帝楊堅他本身像伏羲帝堯一樣崇高偉大的美德。他建造的世界第一都城隋大興城,至今美國紐約日本東京這樣的人類大都市也沒能超過其規模,隋大興城是日本古代奈良京都的藍本,他定下的政治制度與開皇律、政府架構,成為以後所有朝代包括本朝效法的對象,他定下的條條框框成為中國所有政治家的規範。

現在的國家土耳其,認突厥人為祖先,他們為何一聽到大隋皇帝的大名就嚇得失魂落魄呢?現在來回首千年前的那場大隋北伐蹂躪突厥之戰——

世界軍事史上最輝煌壯麗的戰爭,撼天動地舉世無雙的壯舉就要誕生了,3000人對49萬

大隋天子的大軍雄師浩浩蕩蕩征服北疆,突厥大可汗沙缽略橫掃歐亞大陸、控弦數十萬的突厥勁旅註定要滅亡!血流染紅了崑崙山、天山、金山、陰山山脈,所有蒙古高原的河床!中華民族後世的子孫,記住這場神聖的戰鬥吧!未來的征途上,你們祖先的傳統,3000人可與49萬人對抗!

五胡亂華以來,中華民族的國家戰略生存圈被壓縮至了極限,國土的流失、疆域的急劇縮小陷入中華民族極為屈辱的低谷時代,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期間雖有宋武帝劉裕短暫的收復中原失土,但始終由於劉裕的目光短淺火速折返南京,錯失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這次北伐只能是南朝的一次迴光返照,一統山河匡扶漢室胎死腹中。

瞬間轉移至北魏滅亡後,兩個胡人建立的政權北周與北齊更是把中國的屈辱外交發揮至了極致,北周皇帝與北齊皇帝為了爭相拉攏突厥甘做兒皇帝,“懼其寇掠,傾國庫府藏以給之”,依舊不能滿足突厥溝壑難填的無盡慾望。

於是,世界軍事史上最輝煌壯麗的戰爭,撼天動地舉世無雙的壯舉就要誕生了,3000人對49萬,這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比例不但超過了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的比例,亦在世界軍事史上無與倫比,使拿破崙頂禮膜拜俯首稱臣,使亞歷山大大帝羞愧萬分自慚不如,使羅馬帝國凱撒大帝黯然失色,而這場戰爭的最高統帥正是無比聖明的大隋高祖文皇帝。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突厥士兵

北朝末年,突厥強大起來,勢力遠達中亞,有“凌轢中夏之志”。他缽可汗時,“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北周北齊都爭相結好於突厥,“懼其寇掠,亦傾府藏以給之”。他缽可汗恃其強盛,非常傲慢。有一次,竟對他身邊的人說:“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子(北齊皇帝、北周皇帝)孝順,何憂無物邪!”當時“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齊氏西虞,懼周交厚”。突厥摸透了西魏、北齊的心理,趁機從中周旋。當時的突厥軍事實力已遠遠超過往昔漢朝時期的匈奴,但是隋高祖即位後乾綱獨斷,立即終止了北齊、北周時期的屈辱外交,停止了對突厥的歲貢,迅速向突厥宣戰,給突厥以沉重的經濟打擊。

不久,突厥大可汗沙缽略率領突厥60萬大軍侵犯中原,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各處告急,大隋天子震怒,下詔曰:往者魏道衰敝,禍難相尋,周、齊抗衡,分割諸夏。突厥之虜,俱通二國。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齊氏西虞,懼周交之厚。謂虜意輕重,國逐安危,非徒並有大敵之憂,思減一邊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財,棄於沙漠,華夏之地,實為勞擾。猶復劫剝烽戍,殺害吏民,無歲月而不有也。惡積禍盈,非止今日。朕受天明命,子育萬方,愍臣下之勞,除既往之弊。以為厚斂兆庶,多惠豺狼,未嘗感恩,資而為賊,違天地之意,非帝王之道。節之以禮,不為虛費,省徭薄賦,國用有餘。因入賊之物,加賜將士,息道路之民,務於耕織。清邊制勝,成策在心。兇醜愚闇,未知深旨,將大定之日,比戰國之時,乘昔世之驕,結今時之恨。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朕分置軍旅,所在邀截,望其深入,一舉滅之。而遠鎮偏師,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已奔北,應弦染鍔,過半不歸。且彼渠帥,其數凡五,昆季爭長,父叔相猜,外示彌縫,內乖心腹,世行暴虐,家法殘忍。東夷諸國,盡挾私仇,西戎群長,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便。達頭前攻酒泉,其後于闐、波斯、挹怛三國一時即叛。沙缽略近趣周盤,其部內薄孤、束紇羅尋亦翻動。往年利稽察大為高麗、靺鞨所破,娑毗設又為紇支可汗所殺。與其為鄰,皆願誅剿。部落之下,盡異純民,千種萬類,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積恨。圓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於此,更切朕懷。彼地咎徵妖作,年將一紀,乃獸為人語,人作神言,雲其國亡,訖而不見。每冬雷震,觸地火生,種類資給,惟藉水草。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飢疫死亡,人畜相半。舊居之所,赤地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斯蓋上天所忿,驅就齊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時。故選將治兵,贏糧聚甲,義士奮發,壯夫肆憤,願取名王之首,思撻單于之背,雲歸霧集,不可數也。東極滄海,西盡流沙,縱百勝之兵,橫萬里之眾,亙朔野之追躡,望天崖而一掃。此則王恢所說,其猶射癰,何敵能當,何遠不服!但皇王舊跡,北止幽都,荒遐之表,文軌所棄。得其地不可而居,得其民不忍皆殺,無勞兵革,遠規溟海。諸將今行,義兼含育,有降者納,有違者死。異域殊方,被其擁抑,放聽復舊。廣闢邊境,嚴治關塞,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臥鼓息烽,暫勞終逸,制御夷狄,義在斯乎!何用侍子之朝,寧勞渭橋之拜。普告海內,知朕意焉。

開皇二年(五八二年)春,突厥遭受天災,民不聊生,沙缽略可汗孤注一擲,鋌而走險,五月,他調集五可汗發兵四十萬入長城,揭開了根本改變雙方乃至東亞世界間關係的大搏鬥的序幕。

突厥的這次進攻,聲勢浩大,來勢兇猛。五月十六日,東北的高寶寧集團也配合突厥,向平州(今河北省盧龍縣東)發起進攻,在整個戰線,隋軍的防線被多處突破,屯守乙弗泊(今青海省樂都縣西)的行軍總管馮昱遭到突厥數萬騎兵圍攻,力戰數日,寡不敵眾,壯烈殉國。東部戰線,突厥與高寶寧的聯軍突破隋軍防線,進攻幽州,李崇出戰,不利。十月,西北長城沿線重要州縣一個個的陷落,突厥攻破木峽,石門兩關,分兵南下,越過六盤山,挺進謂水,徑水之濱,嚴重威脅長安,十二月十五日,文帝再派內史監虞慶則為元帥,馳往弘化(今甘肅省慶陽縣)拒敵。虞慶則命行軍總管達溪長儒率騎兵二千出擊,才出弘化沒多久,就遭遇突厥大軍,陷入重圍,隋軍大懼,達溪長儒神色慨然,激勵將士死戰求存。他把全軍凝結成陣,且戰且退,經受了突厥騎兵排山倒海般的衝擊,晝夜凡十四戰,軍兵散而復聚,整整堅持了三天三夜,打得刀卷槍折,沒武器可用,士兵便揮拳相博,手皆見骨,達溪長儒身先士卒,五處受傷,前後貫穿兩處,可這條硬漢猶如鐵塔般挺立不倒,山河為之變色,全軍以死相拚,殺敵萬餘,退回郡城,僅存百人。突厥軍兵本來為了擄掠財物而南侵,完全沒料到遭到如此猛烈的抵抗。大軍失了銳氣,他們焚燒了同伴的屍體,解圍而去。退出塞外。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突厥士兵

突厥被打退了,人們揚眉吐氣,熱淚奔湧。在這舉國歡慶之際,文帝顯得格外冷靜,他心裡明白,突厥並沒有被重創,他們馬上會捲土重來的。

不出文帝所料,開皇三年(五八三年)開春不久,突厥又蠢蠢欲動,二月,北部發生局部戰鬥,四月,突厥又大軍壓境。經過去年的大戰,隋軍經受住了考驗,培育起了戰勝突厥的信心,而突厥的內部矛盾表面化,只要再挫其氣焰,就會造成其內部分裂,文帝下定決心,決定主動出擊,給沙缽略以決定性打擊,實現敵我戰略攻守之勢的轉變。

四月,文帝下詔,歷數突厥的罪行,宣佈大舉討伐突厥。隋軍分別由衛王爽,河間王弘,上國柱竇榮定,左僕射高穎和內史監虞慶則任行軍元帥,以衛王爽居中節度諸軍,分八道出塞,向突厥發起猛烈攻擊。

中路軍首先與突厥爆發激戰,四月十一日,衛王爽率總管李充等四將出朔州道行軍途中,與沙缽略所率的突厥大軍相遇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無數騎兵在大草原上衝殺馳騁,想像一下:數以萬計的中國重裝騎兵和土耳其馬弓殺個天昏地暗,這是何等的壯觀啊!李充率精銳鐵騎五千從側面突擊突厥,突厥措手不及,大亂。隋軍趁此良機,全軍奮力向前,突厥不能抵檔,一敗塗地。沙缽略身受重傷,丟盔卸甲潛入草地,好不容易撿回性命。這一戰,隋軍還奪了大量的牛羊馬匹,造成突厥乏糧,全軍只能磨獸骨充飢,好不悽慘。自五胡亂華後幾百年來漢族一直處於背後捱打局面的奇恥大辱終於被徹底洗刷。

西北方向的戰果,同樣具有決定性意義。

河間王弘率軍數萬出靈州道,與突厥相遇,大破之,斬首數千。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戰爭

竇榮定率九總管,步騎三萬出涼州,在高越原與突厥阿波可汗相遇,兩軍對峙於戈壁灘上,隋軍帶的水很快喝光了,士兵只好刺馬飲血,死者相繼,竇榮定眼看拖下去將不戰自斃,仰天長嘆。不料天上竟下起及時雨來,全軍士氣大振,大將史萬歲出陣與突厥的勇士單挑,轉眼就取了對方的首級,突厥大驚,全軍大亂,隋軍趁勢掩殺,突厥大敗。這時,隋朝派長孫晏進行離間和策反工作,利用阿波和沙缽略的不和,使阿波向隋請和,在六月,阿波可汗率軍北還。在白道吃了大敗仗的沙缽略可汗逃回塞北,滿心悲憤,又聽說阿波可汗暗通隋朝,不禁怒從中來,帶領沿途收聚的敗兵奔襲阿波的牙帳,殺了阿波可汗的母親,燒了他的營盤。從此,阿波與沙缽略反目成仇,突厥也分裂為東,西兩大對立集團,兵連禍結。

以開皇三年七月為分水嶺,隋朝取得了戰勝突厥的輝煌勝利,完全扭轉了四面受敵的被動局面,徹底改變了東亞世界的格局。從建國至今,才經過兩年多,隋朝就打敗了頭號強敵突厥。這在中國史上也近乎奇蹟。這一勝利的取得,首先是隋朝有一個堅強的領導和堅定務實的政策。第二是利用四面敵人不統一的機會,集中兵力予以各個擊破,表現出高超冷靜的軍事指揮藝術。第三利用敵人的內部的矛盾,分化瓦解。第四是隋軍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而最基本的一條,是上下同心,三軍用命,顯示出隋王朝的蓬勃朝氣。乘著這股氣勢,文帝胸中正在勾畫一幅世界性帝國的藍圖。

隋高祖開國僅僅三年,“內修制度外撫戎夷”,國家轉危為安,社會走上正軌,這一項項繼往開來的成就的確來之不易,光是三年打敗突厥,徹底改變兩百多年來漢族飽受欺凌這一項,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一個王朝能望其項背,而隋高祖戎馬倥匆之際建立的各項制度竟能垂則萬世、繼往開來、承前啟後,更反映出隋高祖善於把握大局、從容自信、處變不驚、一絲不苟的風貌。對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對內實行開皇之治達到天下太平,文治與武功俱達到中國封建社會之登峰造極.

土耳其人最恨的中國人隋文帝楊堅

隋高祖

光是從這個純戰爭軍事角度上來說,隋高祖的軍事才能就已經遠遠超出了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加在一起的總和,因為漢朝前期與中期一直向匈奴屈辱和親,先後通過了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五代帝王前仆後繼的努力才洗刷了漢高祖白登之圍的恥辱,花了近百年的時間才通過持久戰勉強打敗了匈奴。而隋高祖開國只用了3年就打敗了實力遠勝匈奴、橫掃歐亞大陸的突厥,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空前絕後絕無僅有的神話,別說是中國所有帝王,就是西方的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取得的戰績也無法與隋高祖相提並論。這是大隋高祖文皇帝創造的世界軍事史上的最大神話奇蹟。

突厥大可汗沙缽略精神終於徹底崩潰了,他尊大隋高祖文皇帝為聖人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上表稱臣,突厥成為大隋附屬諸侯國。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北方最強大遊牧民族可汗尊為聖人可汗的中國皇帝,也是第一位令外族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的中國皇帝。突厥大可汗沙缽略首次向中國皇帝稱臣,大可汗沙缽略親自率領百官迎接隋文帝使者虞慶則,虞慶則義正言辭要求沙缽略行君臣大禮,沙缽略只能行三磕九拜大禮跪受璽書,突厥大可汗的手下們於是相聚慟哭。虞慶則命沙缽略稱臣,沙缽略曰:“得作大隋天子奴,虞僕射之力也。”不久,突厥大可汗沙缽略向隋文帝上表曰:“大突厥伊利俱盧設始波羅莫何可汗臣攝圖言:大使尚書右僕射虞慶則至,伏奉詔書,兼宣慈旨,仰惟恩信之著,逾久愈明,徒知負荷,不能答謝。伏惟大隋皇帝之有四海,上契天心,下順民望,二儀之所覆載,七曜之所照臨,莫不委質來賓,回首面內。實萬世之一聖,千年之一期,求之古昔,未始聞也。突厥自天置以來,五十餘載,保有沙漠,自王蕃隅。地過萬里,士馬億數,恆力兼戎夷,抗禮華夏,在於北狄,莫與為大。頃者氣候清和,風雲順序,意以華夏其有大聖興焉。況今被沾德義,仁化所及,禮讓之風,自朝滿野。竊以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豈敢阻兵恃險,偷竊名號,今便感慕淳風,歸心有道,屈膝稽顙,永為藩附。雖復南瞻魏闕,山川悠遠,北面之禮,不敢廢失。當今待子入朝,神馬歲貢,朝夕恭承,唯命是視。至於削衽解辮,革音從律,習俗已久,未能改變。闔國同心,無不銜荷,不任下情欣慕之至。謹遣第七兒臣窟含真等奉表以聞。”

隋文帝親弟弟衛王楊爽是大隋第一猛將,直搗黃龍端了突厥大可汗的龍庭,焚突厥聖山杭愛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