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越南搞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了。這兩年媒體紛紛報道,很多世界級品牌正把工廠從中國遷至越南,因為那裡有更廉價的勞動力。一時間,越南將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座世界工廠的言論甚囂塵上。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越南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不過你有沒有發現,儘管越南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這個國家似乎沒有多少叫得響的品牌。他給我們的第一印象,除了革命領袖胡志明與法式風味的越南美食,好像就沒什麼了。

觀察 |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不過,如果你以為越南僅僅滿足於做下一個世界工廠,那就大錯特錯了。最近,我從《商業週刊》上讀到一則新聞,說越南本土最大的飲料公司——THP飲料集團,正在尋找能投資3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伙伴。

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家公司,但THP在東南亞小有名氣。其生產的一款零度綠茶在當地賣得很好,風頭蓋過了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所推出的茶飲料。2012年,THP拒絕了可口可樂公司25億美元的收購,一門心思要把企業做大。除此之外,THP還生產一款能量飲品,號稱更符合亞洲人的口味,其對標的是另一個世界級巨頭——紅牛公司。

觀察 |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THP加工廠(圖片來自彭博商業週刊)

你大概覺得這也不算什麼,那我現在就告訴你,THP的目標是成為全亞洲最大的飲料生產商。

我看到這個消息時有點懵了,要知道,即使在東南亞地區,THP的市場份額仍然很小。退一步講,就算拿下了整個東南亞,這個市場還是沒有中國大。目前,中國最成功的本土飲料品牌是王老吉,王老吉去年的營收達422億元,夠牛了吧。但可口可樂是多少呢?319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就有兩千多億了。請注意,這還是在可口可樂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

那THP的成績如何呢?用公司創始人自己的話說,THP希望在未來五年實現10億美元的銷售額,摺合成人民幣連100億都不到,更何況這還是五年後的收入。

既然如此,這家越南企業何來的底氣想做亞洲老大,甚至與可口可樂與紅牛這樣的世界級巨頭叫板呢?

當然,本文無意討論THP能否成為亞洲第一,畢竟在商業世界,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但從THP身上,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不少亞洲國家的民族產業,都是從飲料開始的。

舉個老一輩中國人熟悉的例子——健力寶。如今不少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這個牌子了,但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健力寶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健力寶的創始人名叫李經緯,1939年出生。1983年,李經緯在廣州第一次嚐到了可口可樂,正是從那以後,他希望做一款中國人自己的碳酸飲料。

觀察 |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實際上,當時與李經緯有類似想法的中國廠商不在少數,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兩家巨頭已經在一線城市完成佈局,但他們尚未滲透進二三線城市,這片廣闊的市場由眾多本土可樂給瓜分。八十年代,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可樂品牌,重慶有天府可樂,杭州有西湖可樂,上海有幸福可樂,總之是魚龍混雜。

看到這種局面,李經緯突然明白,他就算把可樂給做成了,充其量也只能成為地方性的小品牌,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但不久之後機會就出現了,李經緯有個親戚是乒乓球隊的教練,對方告訴他,他們省的體院研究所正開發一款幫助運動員恢復體力的功能性飲料。李經緯一聽就來了興趣,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這種飲料,自己為何不去試試呢?

經過反覆實驗,這款新飲料終於誕生了,李經緯給他取了個動聽的名字:健力寶。接下來,李經緯做的事情就和今天眾多飲料巨頭一樣,拼命建廠,四處拉關係,擴充生產線。

不過,僅僅這些還不夠,健力寶要想成為全國性的大品牌,必須有一個更大的契機。功夫不負有心人,1984年,亞足聯會議在廣州召開,李經緯通過各方關係,讓健力寶出現在了亞足聯的會議桌上,這就引起了足協官員的興趣。到了6月份,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健力寶一躍成為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首選飲料。

當時在《羊城晚報》上有一篇報道,叫做《“中國魔水”風靡洛杉磯》,講的就是健力寶。那一年,中國的奧運健兒從洛杉磯載譽而歸,健力寶也跟隨中國代表團一起揚名立萬。到了第二年,健力寶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650萬,第三年,更是實現了一億元的突破。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健力寶的成名堪稱“借勢營銷”的經典案例,到了1987年,健力寶戰勝可口可樂,成為廣州全運會的贊助商。之後,中國的很多體育賽事都能見到健力寶的商標,健力寶幾乎成為了中國體育的代名詞。

回頭想想,當年的健力寶何以能取得成功?除了獨特的口味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健力寶成功地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定位,它不僅是一款飲料,更與健康、健身、甚至振興民族體育聯繫在一起,健力寶把自己和某個特定的應用場景聯繫在一起,從而讓每一箇中國人都記住了它。

觀察 |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當然,健力寶成功的原因還有很多外部條件,比方說更熟悉中國人的口味,而那些國際化的西方巨頭就做不到。飲料不像汽車或者電子產品,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口味偏好,所以,從曾經的健力寶到如今的王老吉,都利用了這一點做大做強。

其次,飲料生產的供應鏈相對簡單,廠商只要搞出了獨家配方,就不難實現量產。相比大宗機械或精密儀器,其中涉及到的生產環節也比較少。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說像中國與越南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民族產業往往是從飲料開始的。

說完了健力寶,我們來看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是如何成為世界級品牌的呢?這得拜第二次世界大戰所賜,可口可樂深受美國大兵的喜愛,甚至把自己的生產線開到了前線。隨著美軍將可口可樂帶往世界各地,可口可樂也變得舉世聞名,為日後的全球化事業奠定了基礎。這是“借勢營銷”的另一個成功案例。

觀察 |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如今,可口可樂把自己定位成自信、快樂、幸福的代名詞,它的立義比當年的健力寶還要高,其應用場景涉及到多個方面,我們看可口可樂的廣告,凡是與幸福相關的場景,像朋友聚會,家庭團圓、娛樂活動,比賽勝利,到處能見到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從來不把自己定義成飲料,而是一種精神與價值觀。

你看,這就是世界級巨頭的高明之處。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看今天的亞洲飲料市場。近兩年,中國的王老吉,越南的THP,還有中國臺灣的一些茶飲料,都成為了本土市場的霸主,他們很多年就號稱要挑戰可口可樂,但目前為止,他們離成功還有不小的距離。

觀察 | 一家越南飲料公司能否打敗世界可樂巨頭

背後的原因當然很多,但品牌影響力無疑是其中之一。當年的健力寶與可口可樂,都是巧妙地利用了某種機緣,讓自己在一個現象級的場景中受到矚目的,如今的THP,也需要類似的槓桿,才能從自己的小天地裡一飛沖天。

除此之外,這些本土廠家還要尋找更合適的場景與定位,擴大品牌的定義域。使自己從一項商業資產變成消費者的心靈資產。正如營銷專家特勞特所說的,商業戰場,歸根結底就是爭奪消費者心智的戰場。為此,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