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國際象棋雙雄: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

蘇聯是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主要誕生地。自從1886年產生第一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以來,已有13位國際象棋大師成為世界冠軍,其中屬於蘇聯的世界冠軍就有7位。他們是阿廖欣(1927年、1937年)、鮑特維尼克(1948年、1961年,佔據象棋“王位”共15年)、斯梅斯洛夫(1957年)、塔爾(1960年)、彼得羅相(1963年、1966年,佔據象棋“王位”6年)、斯帕斯基(1969年)、卡爾波夫(1975年、1978年、1981年,佔據象棋“王位”10年)和卡斯帕羅夫(1986年起,至今已保持象棋“王位”13年以上)。儘管這些蘇聯的世界冠軍並不全是俄羅斯人,但他們代表的是以俄聯邦為核心的蘇聯。所以說,國際象棋這一體育領域一直是蘇聯,當今是俄羅斯的世襲領地。在這個領域中,即使是其他國家的棋手,大多也努力學習俄語,用俄語交談,用俄語寫作。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是從1975年起至今仍佔據著世界國際象棋棋壇的俄羅斯世界冠軍。

國際象棋雙雄: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

卡爾波夫是當代最傑出的棋藝家,1951年5月23日出生於俄羅斯烏拉爾的冶金城茲拉託烏斯特市,4歲就開始學習下棋。卡爾波夫學棋的條件非常好,因為這時在蘇聯已有好幾位世界冠軍,他們極力發掘有天賦的青少年棋手,關心他們,培養他們。滿13歲的那年,卡爾波夫進了全球第六位世界冠軍、俄羅斯第一位國際特級大師鮑特維尼克領導的國際象棋函授學校學習。當卡爾波夫成為正式的青年棋手並取得一定成績後,另一位俄羅斯世界冠軍塔爾成了他的教練。卡爾波夫進步神速,很快就顯露出在國際象棋方面的非凡才能,1966年,當他15歲時,就獲得了蘇聯象棋大師稱號,1969年,榮獲國際大師稱號,第二年又晉升為國際特級大師。5年以後的1975年,卡爾波夫首次登上世界冠軍寶座。這是全球第12位世界冠軍P但是,這次勝利並非是他贏來的,而是因前任世界冠軍美國的特級大師菲希爾棄權後才取得的。1976年卡爾波夫又在全蘇國際象棋冠軍賽中取勝,成為世界冠軍取得全蘇冠軍稱號的第一人。此後的20多年間,卡爾波夫多次接受世界各國同行的挑戰,但一直穩穩地坐在“王位”上。1978年、1981年兩次衛冕成功;1996年擊敗了以“兩卡掘墓人”自稱的美籍蘇聯新秀卡姆斯基衛冕成功;1998年又擊敗了印度棋王阿南德再度成功衛冕。卡爾波夫共5次獲得世界冠軍。

國際象棋雙雄: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

卡爾波夫是靠什麼取得如此神速的進步和驕人的戰績的?除了環境對他非常有利這個客觀因素外,他若不是具有天賦棋才,若不主動努力培養自己的性格、毅力、堅定的目的性以及熱愛勞動等品質,是不可能達到比賽場上和創作上的高峰的。卡爾波夫小時候身體孱弱。據他的教練前世界冠軍塔爾講,1967年第一次見到卡爾波夫後,留下的印象是,與同齡人相比,卡爾波夫個子不高,十分瘦弱。20歲時,卡爾波夫應邀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俄羅斯第一位世界冠軍阿廖欣的紀念賽,共18名特級大師參賽。在開幕式上按佈置每位參賽選手都收到一件禮物:一個木盒裝著的娃娃,裡面藏有參賽者的抽籤序號。其他選手都順利打開了木盒,卡爾波夫在臺上費了很大力氣仍未打開盒子。一位觀眾忍不住笑道:“連打開盒子的氣力都沒有,怎麼能在比賽中堅持到底呢?”雖然卡爾波夫最終獲得並列冠軍,但觀眾善意的嘲笑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從此,他每天堅持2小時體育鍛煉,冬天還參加冬泳,既鍛鍊身體,也磨鍊意志,終於在棋藝達到巔峰的同時練就了一副強健的體魄和堅忍不拔的意志。

國際象棋雙雄: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

1997年卡爾波夫在中國和16名中國少年棋手車輪大戰,“廝殺”到凌晨1點多鐘,吃完宵夜已3點多鐘了。可是第二天登長城絲毫不見倦意,步履輕快地走在最前面,率先登上了長城的最高處。卡爾波夫下棋給人以非常輕鬆的印象。表面上看,他的著法簡單,實際上每一步棋都經過深思熟慮,戰略意圖令人驚奇。人們說,卡爾波夫是個出色的戰略家。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著法,經過—段時間琢磨,反倒成為取勝的關鍵一著。他也是個心理學家,是個勇士,在這點上很像第二位世界冠軍德國的拉斯克,而在出色地、迅速地判斷形勢方面又很像第三位世界冠軍古巴的卡帕布蘭卡。因此,他很少輸棋,11年總共才輸棋兩盤。

國際象棋雙雄: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

意志、體魄、心理、信心的力量使卡爾波夫的目光具有驚人的威力。塔爾講過,優秀棋手的目光不僅顯示非凡的堅毅和自信,還能“擾亂”對手,使之心神恍惚,坐立不安。塔爾自己是這樣,卡爾波夫也是這樣。著名的特級大師柯爾齊諾依在同卡爾波夫進行對抗賽時,因害怕卡爾波夫下棋時銳利目光的凝視而特意佩戴了一副反光眼鏡。另一次是1985年在瑞士舉行的首屆世界盃團體錦標賽時,卡爾波夫與某隊擔綱棋手對陣,該棋手自知不敵但心存一絲幻想。他採用一種相對少見的開局變化而自以為得計,難掩激動的心情,“啪”的一聲很響地按下計時鐘。卡爾波夫抬起頭,目光銳利地正視了對手好幾秒鐘,彷彿在提醒對方什麼。在卡爾波夫注視下,對手像是被看穿心思,迅速慌亂地低下了頭。這局棋僅下了30幾步,卡爾波夫就取得了勝利。卡爾波夫與中國非常友好,幾次來中國訪問比賽,傳授棋藝,特別注意培養中國的少年棋手。1998年卡爾波夫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的該基金會使者的榮譽稱號。卡爾波夫還關心女棋手的成長。2000年卡爾波夫在訪問中國期間與中國棋後謝軍進行了數個回合的友好性別之戰,並在中國各地輔導少年棋手。

卡斯帕羅夫是俄羅斯至今保持“王位”的世界冠軍,他1965年出生於蘇聯成員國阿塞拜疆首都巴庫,5歲學棋,13歲成為蘇聯青少年國際象棋冠軍,並參加國際比賽。卡斯帕羅夫22歲擊敗蘇聯另一世界冠軍卡爾波夫而登上世界棋王寶座,至今仍牢牢地佔據著“王位”,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棋藝專家。

國際象棋雙雄:卡爾波夫和卡斯帕羅夫

有關卡斯帕羅夫最值得提及的是他開創了人與計算機下棋的先例。三年前卡斯帕洛夫參與了與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研製的“深藍”超級計算機的國際象棋比賽。最終,卡斯帕羅夫輸給了“深藍”。雖然,對那次人機大戰卡斯帕羅夫事後對比賽的組織提出了批評,他說:“本來,那是一次電腦與人腦的友好競賽,但將比賽弄得像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死亡碰撞。”卡斯帕羅夫在1999年又再次同意與計算機打交道,即通過國際互聯網挑戰全世界的棋手和棋迷。當時計劃這一“超級挑戰”於6月21日開局,整個賽事持續一個夏天。卡斯帕羅夫執白先行,但卡斯帕羅夫每天只下一步棋,下面的24小時由世界的棋手和棋迷考慮應招。整個活動的資助商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約請了5位國際特級大師對所有招數彙總後篩選,再由棋手和棋迷通過特定的網站投票選出最佳的下法。這實際上是一次“民眾”與天才的對壘。數百萬棋迷能否集思廣益戰勝世界冠軍,非常難說,因為按邏輯講,棋迷與棋手即使聯合起來,擊敗卡斯帕羅夫的幾率仍然是很低的。就這一次國際比賽,卡斯帕羅夫在莫斯科的家中接受過記者的採訪,他說:“我想通過此次比賽使國際象棋這項運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同時,比賽藉助了最新科技,它能前所未有地讓人們通過網絡加入這項運動。”所以,卡斯帕羅夫兩次與電腦打交道,其內容是不一樣的,但目的只有一個:儘可能地推動國際象棋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