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千古之謎趙佗墓,很可能就藏在中超富力主場之下

​公元前214年,陝西人任囂和河北人趙佗,奉秦始皇之令,率領史上第一批“南下幹部”,平定了嶺南。

這一年,有一天,他們來到了如今廣州的地界。

主將任囂看到白雲山南有一片陸地,再往南就是浩蕩的海面,山南水北,陽氣十足。於是,任囂命令在此築城。

屬於廣州的時間,開始了。

01

1983年6月9日,廣州發現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墓。數日後,廣州天昏地暗,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下。這次暴雨不一般,從午後一直下到次日凌晨,是廣州1908年以來第三大暴雨。全市7000多間房屋倒塌,數十人傷亡。

罕見暴雨和古墓出土有無關係,誰也說不清。但天人感應,從來都有人信。

墓主是南越王國第二代國王趙眜,即趙佗的孫子。因為趙佗一直活了103歲,幾個兒子都沒活過他,所以最後只能傳位給孫子。

趙佗,毛潤之先生稱他為“南下幹部第一人”,也被越南人尊為趙武大帝。

千古之謎趙佗墓,很可能就藏在中超富力主場之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病死,中原立刻陷入動盪。當時,秦王朝幾個軍團要麼駐防嶺南,要麼在北方防備匈奴,帝國的心臟地帶兵力空虛,起義軍聲勢越來越大。

任囂坐鎮廣州,在訊息嚴重滯後的情況下,他讓幾十萬嶺南兵團按兵不動,靜觀局勢發展。

任囂這麼做,也有自己的苦衷。

首先,秦軍打下嶺南之後,大批幹部和士兵已經解甲歸田,很多人都娶了當地女子做老婆,投入了嶺南經濟建設的高潮中。

其次,嶺南距中原山高水長,即使回師勤王,待到大軍趕到,局勢已不知發展到什麼地步

最後,幾十萬兵馬一旦撤離,嶺南必定又旁落,這是當初秦始皇以及任囂所不願看到的。

公元前208年,任囂病重。對於繼承人,他選擇了精明強幹的龍川縣令趙佗。他未竟的事業,需要趙佗完成。

當時的龍川縣令可不簡單。南海郡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其中以龍川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最重要,所以讓趙佗執掌龍川。

時年32歲的龍川縣令趙佗被急召而來。任囂囑咐: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02

接任南海郡尉後,趙佗忠實執行任囂的指示精神,先是破壞了南嶺所有的交通要道,斷絕與中原地區的一切聯繫,然後清洗了忠於大秦的官員,又吞併了桂林和象郡。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滅亡。任囂得知後,病情加重,當年去世。

任囂死後,又過兩年,趙佗稱王,自封為“南越武王”。南越國疆域南到越南中部,北達廣西廣東北部,東臨大海,西至滇黔桂交界處,國都設於今之廣州(當時稱番禺)。

千古之謎趙佗墓,很可能就藏在中超富力主場之下

趙佗治理嶺南81年,活得比乾隆還久,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帝王。

引入中原文明開化嶺南,近百萬中原軍民融入嶺南,這塊土地從此種下了包容並蓄的種子。這是趙佗最大的功績。

如果沒有秦始皇平定嶺南,如果沒有趙佗的南越王國近百年的治理,如今中國的疆土能否直達南海之濱,還真不好說。看看歷史上越南和中國的關係,就知道這種假設不是無稽之談。

03

趙佗死後,由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安排殯葬。

按史書記載,趙佗下葬時靈車分別從四個城門出來,以使人無法確定他墓葬的位置。趙佗墓遂成為千古之謎,有人認為它是嶺南兩千多年來最大的秘密。

趙佗一生,大愛美女和珍寶,所以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引王氏《交廣春秋》雲:“越王趙佗,生有奉制藩之節,死有秘異神秘之墓。佗之葬也,因山為墳,其壟塋可謂奢大,葬積珍玩”。正因為趙佗墓裡有無數奇珍異寶,所以兩千多年來,有無數人惦記著它。

趙佗死後三百多年,東吳孫權垂涎南越王的珍寶,命呂瑜率數千精兵南下廣州盜墓。他們鑿山破石,掘地三尺,折騰了半年,總算找到趙佗曾孫、南越國第三代王趙嬰齊的墓,盜掘出“珍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一皇帝信璽,一皇帝行璽,三鈕銅鏡”。

此後,盜墓賊們一直在尋找趙佗墓,但始終找不到。

直到1983年,考古人員才在象崗山發現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墓。

千古之謎趙佗墓,很可能就藏在中超富力主場之下

04

趙佗墓,到底在哪呢?

晉代的裴淵著有《廣州記》,書中說:“城北有尉佗墓,墓後有大罡(山崗),謂之馬鞍罡。”裴淵這一說法,遭到不少人的質疑。

有人說趙佗墓在禺山,有人說在白雲山,有人說雞籠崗,也有人深信,趙佗墓就在越秀山下。

上世紀50年代起,廣州考古隊根據漢王陵距離都城長安100餘公里的規律,重點在離廣州幾十公里的遠郊山岡尋找趙佗墓。可是,1983年在象崗發現的第二代南越王墓,離漢代古番禺城僅一公里。象崗屬於越秀山餘脈,在此發現趙眜陵墓,表明越秀山有可能是南越國王陵所在地。

按漢代陵寢制度和南越合族而居、聚族而葬的風俗,如趙佗的陵墓居中為祖位,第二代南越王則為穆位,居西。趙眜的墓在象崗,位於越秀山之右,剛好是穆位。因此,推測趙佗墓在越秀山,是說得通的。

考古專家分析,趙佗陵墓很可能就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崗一帶,即今中山紀念碑附近的崗腹深處。

千古之謎趙佗墓,很可能就藏在中超富力主場之下

越秀山是廣州最早的風景名勝地,趙佗當年曾在此山大宴群臣,並和漢使陸賈同遊。山上還有越王臺舊址,因此越秀山也稱為越王山。

中超球隊廣州富力的主場就在越秀山上。2015年,富力成績不好,於是請來大師做法,並將球場座位刷成金色。自此之後,富力在主場贏得五連勝。不知大師有沒有請山腹中的趙佗保佑。

南宋才子方信孺寫詩讚趙佗墓藏得比曹操墓還好:漫說曹瞞七十餘,老佗疑冢更模糊。不知禹葬會稽處,也有累累如許無。

05

還有人認為趙佗墓在白雲山。

廣州考古隊曾調查過白雲山,但從未發現過西漢前期的遺址和墓葬。發現第二代南越王墓的象崗,離當年南越國都城很近,僅兩三公里。南越國已發現的墳墓,一般都是合族而葬,由此來看,趙佗陵墓不應離象崗太遠。因此,趙佗墓不太可能位於白雲山。

西得勝崗、花果山、飛鵝嶺,即今廣州電視臺、廣州市科技中心、廣州大學一帶,也被認為可能藏有趙佗墓。

這幾個崗都是風化花崗岩山石,最近十幾年,這裡大興土木,幾個山崗差不多都被削平了,下挖基坑也足夠深。基建期間,確實發現了幾座東西漢古墓,但都不是趙佗墓。

在白雲山的一塊岩石上,曾刻著一首啞謎詩:“山掩何年墓,川流幾代人,遠同金騕褭,近似石麒麟。”有人認為這首詩暗示了趙佗墓的方位,曾據此尋找,但都無功而返。

如今,廣州的地貌與兩千年前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狀如“金騕褭”、“石麒麟”的地方,已不太可能發現;甚至連石頭上的那首啞謎詩,也已風化消失。

千古如一夢,趙佗墓難尋。


千古之謎趙佗墓,很可能就藏在中超富力主場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