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從《美國陷阱》看待美國的對外商戰

文 | 孟秋

假如沒有親身經歷的話,美國的監獄對任何一個人都會是一個有趣的影視話題。但對於法國阿爾斯通高管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來說,美國監獄是一場噩夢。2013年4月14日夜裡,他在降落在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之後突然被聯邦調查局逮捕,開始了長達5年的法律訴訟和25個月牢獄之災。

從《美國陷阱》看待美國的對外商戰

這場劫難的背景是一場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較量。皮耶魯齊是阿爾斯通鍋爐業務的負責人,以及阿爾斯通一家常駐新加坡的合資公司總裁。2003年到2005年間,他參與了公司一個印尼項目競標,並在競標中打敗了美國對手。在逮捕皮耶魯齊後,美國方面指控皮耶魯齊在該項目競標過程中採取不正當競爭手段,賄賂印尼主管部門人士約數十萬美元。這違反了美國的《反海外腐敗法》——這是美國的一項“長臂法案”,可以用於指控海外非美國的不正當商業行為並在被指控者進入美國領土後將其“繩之以法”。

皮耶魯齊在後來的審訊中承認有罪。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被捕,背後隱藏著美國政府的一場陰謀。美國人選擇逮捕皮耶魯齊的時間很有戲劇性。他們不是奔著“復仇”來的,而是把皮耶魯齊當做了人質。從2012年起,阿爾斯通的業務就深陷危機,醜聞四出。此前美國盯上了阿爾斯通並欲將其據為己有。在皮耶魯齊被捕一年零十天後,美國通用電氣以130億美元收購佔據阿爾斯通營收70%的能源業務。沒有多久,皮耶魯齊就獲得了假釋。

這個法國工業的明珠公司為了應對美國人的調查採取了一切可能的生存辦法,甚至不道德地開除皮耶魯齊以擺脫《反海外腐敗法》的追責。但所有這一切,甚至包括法國政府所作出的外交努力,都沒有改變阿爾斯通的最終結局。目前,阿爾斯通正在謀求將其剩餘的交通業務出售給德國西門子。交易完成後,這家著名公司從此將不復存在。

2018年,皮耶魯齊出獄後與法國作者馬修·阿倫合著的《美國陷阱》一書,反映了這一段親身經歷,並詳細地梳理了將他投入牢獄的這段國家博弈。皮耶魯齊重點描述了美國司法體系並對其進行了強烈抨擊。在他看來,這套體系無一不是交易:法庭用輕判來換取他認罪;監獄外包給私人公司導致內部管理混亂,使囚犯無法獲得法律所規定的人權;美國的律師則一次次違背諾言,致使皮耶魯齊在監獄的滯留時間多次延長。

本書的另一重點,則是透過跟蹤通用電氣對阿爾斯通的併購案,來反映美國情報和司法體系和商界之間天衣無縫的配合:情報部門通過無孔不入的手段監視任何一個國家和公司;美國司法體系對目標進行漫長的調查,並處以鉅額罰款,將公司一步步推入絕境。而美國企業則不失時機地提出抄底收購,以獲得歐洲公司的優質資產。阿爾斯通領導層和法國政界應對無方,致使阿爾斯通步步後退。這實際上是美國與歐洲的一場商業戰爭,但是疊加在國際關係的背景之中的描述,使本書讀起來具有非同一般的歷史張力。

事實證明,美歐之間因為商業利益衝突,彼此的商業戰爭持續了多年,涉及多家公司,雙方分別開出了鉅額罰單,但卻極少為國人所關注。《美國陷阱》可能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本翻譯成中文的、從個人經歷的角度描述美歐商戰的書籍。這場看不見的戰爭的代價高昂。書中統計,2009年以來,歐洲銀行系統因“長臂法案”而被迫向美國政府支付的罰款高達160億美元。但是歐洲方面的反擊也毫不含糊,僅僅在過去3年中,谷歌就被歐盟罰款高達78.4億美元。被罰款或者即將被罰款的公司還包括高通、蘋果和Facebook這些美國知名公司。這場商戰規模浩大,但雙方心照不宣,短期內看不見結束的跡象。

美國依靠其情報體系的優勢和跨國法律管轄能力在這場商業戰爭中佔盡優勢。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在類似的商戰中獲勝。1985年底,東芝違反巴黎統籌委員會(巴統)對蘇聯出口的規定,對後者出售了精密機床被美國查出。1986年,美國強迫日本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日本開放半導體市場。兩個事件很難說不是巧合。這一協議間接打垮了日本半導體產業,並導致韓國半導體產業崛起。東芝業務在今天已經大部分被外資收購,當年盛況不復。

類似案例常常讓人聯想到當下中國遇到的問題。中美的貿易摩擦正在不斷深化之中。除了互加關稅,不斷有大型的中國公司被列入美國製裁的“實體清單”。美國更是啟動了它的情報系統,使出了對付阿爾斯通的手段來對付中國公司和中國企業家。在這場引人矚目的摩擦之中,中國企業幾乎陷入如阿爾斯通那樣的輪迴。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的做法並不總是給它帶來最理想的結果。通用電氣並沒有因為併購阿爾斯通的能源業務而獲得長足的發展。它早在2008年就陷入危機,美國政府注資使其勉強緩過氣來。但這兩年通用電氣的業務再度走下坡路。皮耶魯齊在北京進行的巡迴演講中曾回答筆者對通用電氣走向的提問。他認為,通用電氣的能源業務板塊仍有發展潛力,並不看衰通用電氣的未來。沒想到,通用電氣在今年8月陷入總額高達381億美元的假賬事件。這一假賬問題現在雖還沒有確認,卻對通用電氣的股價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其市值縮水至700多億美元。如果未來確認屬實,這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醜聞,通用電氣未來堪憂。

總的來說,《美國陷阱》的信息量極大,涉及到戰略性企業的內部管理、政府和司法體系的運行、大型企業之間的關係變化等等。皮耶魯齊本人的經歷描述也非常有可讀性。他兩度入獄,在監獄中因為是少見的知識分子,竟然還謀得一份獄中教書的工作。這也讓他作為企業高管,對美國的社會底層有了深刻的認識,這讓本書大有《監獄風雲》的感覺。

皮耶魯齊本人對美國司法體系的描述也戳破了美國司法公正的彩虹色泡泡——值得一提的是,皮耶魯齊最開始被關押的看守所和最後被釋放的看守所,均為臭名昭著的紐約曼哈頓改造中心。今年8月10日,美國最著名的億萬富翁兼皮條客愛潑斯坦在這所改造中心裡離奇自殺身亡,成為美國司法史上一個抹不掉的汙點。

從這個意義而言,愛潑斯坦之死是皮耶魯齊對美國進行毫不留情批判的最佳旁證。《美國陷阱》在中國的熱銷,甚至擺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辦公桌,說明它一方面具有重要的信息參考作用,提供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則是它具有的批判性,時刻鞭策讀者,用更加深刻的、歷史的眼光來看待目前這個揮舞著制裁大棒的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