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被中國足球一次次傷到的你,是否能想象到中國足球在歷史上也擁有過令人熱血沸騰的輝煌,被冠以“鐵軍”的稱號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稱雄亞洲的民國足球

輝煌歷史,遠東七連勝

那是在民國初,中國掀起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足球旋風,從1915年到1934年,中國隊在遠東運動會的19年間,連獲九屆足球冠軍,其中從第二屆到第八屆蟬聯了七次冠軍,號稱“遠東七連勝”。1923年的第6屆遠東運動會在日大阪舉辦,這回日佔有天時地利優勢,早就做足了功課,專門研究中國隊的特點,準備一雪前恥,可人算不如天算,一比五的慘敗給了日當頭一棒,有日媒發出這樣的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上海灘的報童穿梭在人群裡,高聲叫賣“中國足球鐵軍,堂堂十年連勝”原來《申報》第一時間將大敗日東道主的消息編成頭條,一時間中國足球隊在亞洲體壇的“鐵軍”稱號家喻戶曉,婦孺皆知。1936年8月6日下午五點半,中國足球隊第一次亮相奧運會綠茵場,與英國隊在柏林湯姆遜球場相遇,最終以0:2告負,結束了中國足球的奧運之旅,這也成為迄今為止中國足球的

奧運絕唱。此屆奧運會上,“亞洲球王”李惠堂技驚四座,但他拒絕了英國教練挽留,回到祖國。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民國足球隊參加奧運會

“亞洲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1905年出生於香港大坑村,16歲那年他參加了香港南華體育會少年足球賽,初露鋒芒。17歲時他入選當時代表香港足球最高水平的南華足球隊,被香港球迷稱為“球怪”。之後他帶著心愛的女孩私奔到上海,同時也帶來了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如果把球迷比作戲迷,李在上海灘的聲名絕對不亞於梅蘭芳。他一出場,上海灘萬人空巷,這個連初中文憑都拿不出來的毛頭小夥子,竟然受聘於復旦大學,出任主任兼足球教練,可見才藝特長是相當的重要。

李的名聲是踢出來的,從1923年代表中國參加遠東運動會到1947年作為隊長參加了的最後一場比賽,他在球場上度過了二十多年的時光,踢進1860球,球球精彩!1976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足球雜誌評選出五位世界級球王,中國的李惠堂就是其中之一。1947年秋,李宣佈掛靴。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世界球王李惠堂

“譚銅頭”潭江柏

還有一位參加過1936年奧運會的老隊員不能不提,他曾是上世紀30年代雄霸廣州球壇的“四大天王”之一,他就是香港歌星譚詠麟的父親潭江柏。潭江柏,人送外號“譚銅頭”,是衝他頭球功夫來的。在1932年淞滬會戰時,譚已經是19路軍後勤民運隊大隊長,他一邊參加反法西斯的戰鬥,一邊津津樂道他在柏林的經歷。他受到希特勒的接見,不僅握過手,希特勒還特別送給他一塊金錶作為紀念禮物。

譚詠麟回憶說,2002年中國足球隊打入世界盃決賽,他父親天天坐在電視機前等待中國隊出場比賽,看到中國隊攻進對方禁區就會大叫“射啦”。2004年93歲的潭江柏榮獲獲了香港足總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潭江柏和譚詠麟

先進的體育思想

民國之初不僅在足球上出成果,而且在體育上出思想。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明確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在中國第一次將體育提升到塑造人格的崇高地位之上。他領導的北大身體力行大辦體育,漸漸推廣到我國各學校中。當年南開大學不但有“五虎上將”之稱的籃球高手,還有“輸球精神不輸”的足球健兒。

校長張柏苓認為獲勝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使用不道德的手段。為此反覆告誡學生“正當的失敗比不正當的勝利更有價值,這才是體育精神的真諦。”胡適擔任中國公學校長時,非常重視體育教學,他歷來崇尚平等參與,爭取勝利,善待失敗。有年春天中國公學召開學校運動會為了鼓勵同學們踴躍參加比賽,不必看重比賽得失,他的比賽致辭個性鮮明“祝諸君,人人有光榮的勝,人人有光榮的敗。”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民國足球隊

完美詮釋體育精神

用今天的話說,民國足球絕對是朵“奇葩”。那時中國足球沒有官方管理機構,沒有舉國動員體制,沒有良好的後勤補給,也沒有經驗豐富的外籍教練。有時候足球僅僅是足球,不需要那麼多。但是那個時候對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包容的,任其自由發展。那個時候有志於足球運動的人,有精神,有志向,有信仰。

參加1936年那次奧運會的運動員中,有三人後來應徵入伍戰死在抗日沙場。光榮的勝,光榮的敗,鑄就了那個時代的體育精神,也成就了中國足球在亞洲的9連冠,誕生了亞洲球王李惠堂等一大批有著家國情懷與責任感的運動員。一度稱雄亞洲的民國足球用他自己發出的獨特的光芒詮釋屬於那個時代的更高更快更強。

民國足球稱霸亞洲,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亞洲球王”和“譚銅頭”

遠東運動會

民國初期足球曾經的輝煌,告訴我們體育的真理就是人的自由發展。當今中國足球除了需要鼓勵球員自由精神外,還需要向民國初年的那些足球大師們取一味藥,那就是光榮的勝,光榮的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