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華為“造車”,移動“開車”,或許華為要打響“翻身仗”了

自古以來就有生產者和商人,雖說也有人“重農抑商”,認為生產者更重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通常情況下最後都是商人賺的盆滿缽滿。而通訊網絡建設廠商和三大運營商之間,就是這樣的生產者和商人的關係。

我國的絕大部分網絡都是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搭建的,而將它們推到每一位消費者們手中的,卻是中國移動公司、中國聯通公司和中國電信公司。華為、中興“造車”,三大運營商“開車”,合作共贏。但是隨著5G網絡的加速到來,這件事可能要迎來改變了。

華為“造車”,移動“開車”,或許華為要打響“翻身仗”了

作為我國的網絡通訊行業的兩大龍頭,華為公司和中國移動公司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家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華為和移動公司誰更賺錢呢?同樣是5G網絡的推動者,二者誰的5G技術更強呢?這篇文章就帶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最近幾年,中國移動公司和華為公司都保持著不錯的增長速度。但是要將數據拉大了看,這幾年華為公司已經駛入了快車道,營收能力也是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華為公司和中國移動公司的營收水平基本相當。但是始終無法改變的是,在淨利潤這一塊,中國移動公司始終要高出華為公司一倍還多。看樣子“開車”真的比“造車”賺錢。

華為“造車”,移動“開車”,或許華為要打響“翻身仗”了

2019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公司的營收額為3894億元,同比去年有著0.6%的降幅。淨利潤則是561億元,雖然很優秀,但是對比去年,卻猛降了14.6%。反觀華為公司,2019年上半年,已經實現了營收入401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突破了4000億元大關,已經超越中國移動公司。

但是二者的研發費用一比,就相差頗大。從近三年的研發投入狀況來看,中國移動公司的研發開支使用低於500億元。而華為公司就比中國移動公司高出太多,此前華為公司透露,計劃在2019年實現投入超過1200億人民幣的研發資金。

華為“造車”,移動“開車”,或許華為要打響“翻身仗”了

而華為公司一直保持著“生產者”的姿態,倘若有一天,華為公司得到了通訊資格證,那是否會對通訊行業進行大洗牌呢?

要知道,曾經和華為公司齊頭並進的中興公司,現階段已經有些“廉頗老矣”的感覺,而華為公司作為5G網絡主力軍的同時還在不斷橫向發展開拓新業務。例如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處理器和對標安卓系統的鴻蒙操作系統。最近更是獲得了甲級地圖測繪資質為我們帶來了華為地圖。

華為“造車”,移動“開車”,或許華為要打響“翻身仗”了

未來華為是否會親自披甲上陣,自己造車、自己開車,變成運營商也不得而知。但是若果真的有那一天,小編第一個支持!不過也希望移動公司可以繼續努力,穩住自己運營商龍頭寶座的位置。

大家覺得華為公司未來可能會搶移動的“飯碗”嗎?如果真的有那天,你會考慮華為手機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