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到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全市貧困群眾的深切期盼。

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市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準施策,全市貧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25.72萬人下降到2018年末的2.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7.43%下降到1.81%,退出貧困村209個,涼州區、民勤縣2017年摘帽退出。今年計劃減貧2.29萬人,退出貧困村120個,古浪縣、天祝縣摘帽退出。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9月22日,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的孫子幫奶奶洗菜。我市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使深度貧困地區群眾過上了新生活。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9月20日,涼州區松樹鎮智信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人運送鮮食葡萄。我市積極推廣“企業+車間+貧困戶”模式,興辦扶貧車間,讓一大批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就業。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10月14日,天祝縣松山鎮藜香村村民朱存德、李山德在收割藜麥。2019年,天祝縣推廣種植藜麥6萬多畝,藜麥成為支撐該縣易地搬遷群眾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的特色產業。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近日,民勤縣養羊能人在“豐收節”現場領獎。目前,特色養殖已經成為民勤人民實現穩定增收的致富產業。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10月14日,天祝縣松山鎮德吉新村村民李延蘭在食用菌產業園採摘滑子菇。目前,食用菌產業已成為天祝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近日,古浪縣黃花灘綠洲完全小學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快樂遊戲。教育扶貧使我市易地扶貧搬遷的孩子們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讓他們在陽光下健康快樂成長。

鏡頭裡的扶貧故事

“廁所革命”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這是涼州區高壩鎮劉畦村村民楊金花家的衛生間(7月17日攝)。我市積極爭取中央和省上項目資金支持,全面推進以農村改廁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改善了貧困地區發展基礎和人居環境。

近年來,我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圍繞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教育扶貧、精神扶貧等方面,加大社會幫扶等政策措施實施力度,集中人力物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以絲路寒旱農業為主攻方向,按照“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產業帶,突出發展牛羊雞菜果菌薯藥八大產業”的發展思路,著力推進龍頭企業引培、合作社能力提升、產銷對接等產業鏈建設,帶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紮實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篩查和衝刺清零。健全完善貧困地區控輟保學聯控聯保、約談和管控成效通報三項制度,“一生一案”,做好勸返、穩學和送教上門工作,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著力推進深度貧困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醫療技術人員配備、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優化基本醫保政策和結算服務四項清零。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務的落實,讓貧困群眾逐漸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使他們逐步擺脫了貧窮,走上了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